農業傳播學課程總結

2022-07-15 20:42:04 字數 4929 閱讀 4098

第一章緒論

伴隨著人類社會的誕生而產生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農業傳播學作為一門學科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新的研究課題。「三農」問題是關係到中國能否實現現代化的關鍵,農業生產關係到農民增收、農村進步,而農業生產活動一刻也離不一涉農資訊的傳播與溝通;同時,農業傳播活動的有效運作,又與經濟傳播理論的正確指導密切相關。

因此,農業傳播學不僅是一門能引起知識界濃厚興趣的理論科學,而且是應用性很強的、能夠推動經濟建設穩定、健康發展的應用科學。

傳播是傳播學裡的乙個基本概念。不同的傳播學者的知識結構和學術興趣各有不同,因此他們會從不同的視角來界定傳播的內涵。由此導致了「傳播」這一術語成為了乙個人言言殊的概念。

農業傳播是從資訊內容的角度對傳播作出的劃分。如.果說傳播的本質是資訊的傳遞的話,那麼農業傳播可以界定為社會領域內的涉農資訊的傳遞。

涉農資訊指的是什麼呢?

l,農業生產資訊。農業是相對於.工業和商業而言的乙個社會物質生產部門。

2,農村、農民資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稱作農民,農民生產、生活的主要空間是農村。農民、農村和農業三位一體。就是習慣上我們所說的「三農」。

3,有關農業生產資料生產與流動的資訊。農民從事農業生產需要生產資料。

4,農業科技資訊。農業生產三要素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物件。

農業傳播學的研究範圍分為三個部分:

農業傳播的歷史、農業傳播的型別、農業傳播的過程。

農業傳播研究的目的:

1. 農業傳播研究的開展是農業經濟活動發展的必然要求。

2. 農業傳播研究的開展是出於農業傳播現狀不盡如人意的考慮。

農業傳播研究的意義:

1. 農業傳播研究是對傳播學的豐富和發展。

2. 農業傳播研究的開展有利於推動和促進學科建設。

3. 農業傳播的研究成果對其他相關學科也有借鑑意義。

4. 開展農業傳播研究有利於加強對農業傳播實踐的了解。

5. 開展農業傳播研究有利於提高對農業傳播實踐的解釋能力。

6. 開展農業傳播研究有利於改善農業傳播實踐狀況。

農業傳播的研究方法:

1, 定量研究方法:實地調查法、控制實驗法、內容分析法。

2, 定性研究方法:自然觀察法。

第二章農業傳播

農業傳播是涉農資訊的傳遞,即是與農業相關的資訊的傳播。它貫穿於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並且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根據傳播媒介產生與發展的歷程將農.業傳播的歷史簡單劃分為口語傳播時期、文字傳播時期、電子傳播時期和數字傳播時期。

農業資訊科技已經成為引導農業生產、科研、教育、管理進一步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現代農業傳播促進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傳播的有效資訊傳播可以提供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所需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及從事新的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等,為農業現代化提供資訊支援與服務。

農業傳播是農業資訊的傳遞與交流,是傳播的一種,必然具有傳播的一般特點,同時貫穿於農業生產全過程的農業傳播活動必然要受到農業生產的特殊性的制約。因此,農業傳播的特點既取決於傳播的特點,.又與農業生產的特殊性相聯絡,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 多樣性 2、社會性 3、時效性 4、週期性

農業傳播的原則是傳播者在農業傳播中必須遵循和堅持的總的準則和標準。 在實際的農業傳播活動中,農業傳播可能遵循許多原則並採用多種傳播方法以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優化,這主要是由農業傳播所面臨的常規任務、所針對的現實結構和所遵循的執行規律而提出來的。不同的農業傳播活動通常還應依據相對應的不同原則,農業傳播的基本原則:

1、 真實性原則 2、針對性原則 3、效益原則 4、合作原則

第三章農業傳播模式

傳播模式是乙個知識積累的過程,乙個模式的出現是對舊模式的補充、修正或者開拓。基本的傳播模式的演變經歷了乙個從單向線型到雙向迴圈,由要素型到結構型,由靜態到動態,由簡單到複雜的全過程。

,它主要有結構性模式和功能性模式兩大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農業傳播的模式的各要素會有所不同。通過農業傳播模式,可以揭示農業傳播過程各要素之間的主要關聯,呈現出農業傳播的整體面貌,為農業傳播理論提供思考的框架。

農業傳播的模式主要有農業推廣模式、農業創新擴散模式、農業技術或新品種的傳播模式等。

創新擴散模式應用廣泛。受農業本身的影響,與其他型別的傳播相比,農業傳播在具有共性的同時也有著自己的個性。比如,農業傳播要講究因地制宜的原則,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傳播的接受物件是廣大的農民,傳播的地域是廣闊的農村,不是人口聚集的大城市,傳播成本比其他傳播的成本相對較高,農業傳播的文化背景是農村文化等,城市和農村存在著「知識溝」等因素決定了農業傳播主要是農業科技知識、農業新品種、農業發展新觀念、新技術的從上往下的擴散過程,從一點向四周散播的過程。

而對這個傳播過程的描述就是創新擴散模式。抓住創新擴散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掌握了農業傳播學研究的關鍵。從這個模式揭示的傳播的各個要索深入研究,研究農民行為的改變因素,研究創新擴散的過程,研究不同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下創新擴散模式的變異等,對於推動農業新技術的運用、農業新觀念的變革。

對於新型農業的發展乃至實現農業現代化都有莫大的幫助。

總之,傳播模式各有側重,各有優缺點。它們揭示了傳播的複雜性、多側面、多層次,展現了傳播研究者的廣袤的思維。農業傳播模式繁多各異,這是因農業傳播現象比較複雜,情況複雜多變,必然導致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觀察,從而得出各自不同的結論、提示我們不能對複雜的農業傳播現象作簡單的分析。

我國農業傳播學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但是。只要緊緊把握住農業傳播的最終目標是行為改變,用此研究農業傳播才不致脫離農業傳播實際。

第四章農業傳播的傳者與受眾

農業傳播的過程中的由誰來傳播資訊和傳播資訊給誰,即農業傳播過程中的兩個主體。傳播者位於資訊傳播鏈條的第乙個環節,是傳播活動的發起人,也是傳播活動的發出者。

農業傳播是乙個大系統,有人際傳播(如農業推廣)、群體傳播(如專業技術培訓)和大眾傳播(報紙、廣播、電視)等各種型別的傳播,也有面向農業生產者、農村領導幹部、農業科技專業技術人員等不同層次的傳播。因此。整個農業傳播系統的農業傳播者是由不同的群體構成。

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負責收集,整理,選擇,處理,加工與傳播資訊。農業傳播中的把關人主要負責對要傳遞的涉農資訊進行過濾和加工。

從巨集觀角度審視社會,政治傳統,經濟體制等對傳播者制度環境的影響,我國農業政策對農業傳播者的制度環境的影響,有社會制度與傳播制度,農業傳播者的制度環境。

農業傳播的效果是否能夠達到傳播目的,主要看涉農資訊的目的地——農業傳播受眾。農業傳播傳遞的是涉農資訊,因此,涉農資訊的接受.者就是農業傳播受眾。

農業傳播受眾包括小範圍資訊交流的個體和大眾傳播的資訊接受群體。他們接受各種渠道傳遞的、能引起他們興趣的、在他們的知識和共同的經驗範圍內的涉農資訊,解碼並賦予意義,他們所接受的涉農資訊會豐富他們的生活或影響他們的行為決策。他們也會根據自已的生產、生活經驗對接收到的資訊作出反饋。

農業傳播受眾的選擇行為,即受眾資訊接受的內在操作機制,包括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受眾生活在農村社會文化中,他們對資訊的選擇不同於一般大眾的選擇行為。農業傳播受眾在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中對資訊的選擇也有很多不同。

人際傳播中農民資訊選擇多受他們的相符行為的影響。大眾傳播中農業受眾更傾向於選擇媒介中的群眾語言。正確認識農業傳播過程中的受眾,主要的受眾研究理論有:

1, 作為社會群體成員的受眾 2,作為市場的受眾 3,作為權利主體的受眾

在傳播過程中,全面地認識意見領袖是非常必要的,意見領袖是受眾中一支非常活躍的力量,傳播者要想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來影響廣大受眾,必須先設法影響大眾傳播中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而意見領袖採取的面對面的親身傳播的影響力往往大於傳播媒介的影響力,迅速及時、親切隨便的親身傳播易於隱藏談話動機,還可以通過察言觀色很快得到對方的資訊反饋,並根據反饋及時對自己的輸出資訊或談話內容做出調整、修正或補充,使談話更投機。更容易為對方所接受。

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意見領袖只能在他所擅長和精通的領域。熟悉的、信得過的人幫助他們出謀劃策,權衡利害,拿定主意。因此,農業傳播中各種型別的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中的意見領袖發揮著特殊重要的作用。

展。現代傳播理論已經從傳者中心論發展到開始重視受眾,再到現在的以受眾為本傳播理論越來越重視受眾研究。而社會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發展教育、發展城市、發展社會,以受眾為木的傳播必然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新媒介的雙向異地實時交流則為傳者與受眾實現互動提供了技術土的支援。這種種的發展要求傳者與受眾較好的實現互動,達到好的傳播效果,農業傳播者與受眾互動的實現也是必然的。

第五章農業傳播的媒介

傳播媒介作為手段、中介,包括了載體、渠道和符號系統。人類歷史的媒介演化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原始媒介階段、語言媒介階段、文字媒介階段、印刷媒介階段、電子媒介階段。

人類從最原始的運用自已身體為媒介發展到利用外物為媒介再到發明創造複雜的符號系統、資訊載體和傳輸渠道,使資訊傳播在量上和質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傳播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連,我們依據農業資訊的傳播形式及普及性。對現階段在農業傳播中所利用到的媒介進行以下簡單的分類:

1, 口傳媒介 2,小媒介 3,實物媒介 4,大眾傳播媒介 5,新媒介。

選擇農業傳播媒介的原則:

1,因人而異,受眾本位 2,因地制宜,優勢互補 3,根據傳播時效選擇媒介 4,根據傳播內容選擇媒介。

新媒介是乙個相對的概念。今天我們所說的新媒介主要指伴隨衛星通訊、數位化、多**和計算機網路等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新型傳播媒介,包括跨國衛星廣播電視,多頻道有線電視,文字、音像的電子出版物以及作為資訊高速公路雛形的網際網路等。新媒介的發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傳播過程的雙向性增強;多**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媒介資源的豐富化:資訊傳播的全球化。新媒介發展的這兒個特點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傳播過程雙向性的增強將大大改善傳統大眾傳播過程中受眾的被動地位;多媒休技術為人們進行資訊的收集、處理和傳愉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條件;傳播資源的豐富化將改變少數大眾傳播機構壟斷資源的狀況,為吏多的社會成員、群體和組織成為能動的傳播者提供了基礎條件;全球傳播技術的發展則把人類的傳播範圍擴充套件到整個世界。在現階段的農業資訊傳播中,還是應該實現傳播媒介的多樣化,滿足不停層次,不同型別農村受眾的需求。

第六章農業傳播的內容

農業傳播內容因不同的傳播媒介,不同的時空等有所差異,但是農業傳播內容仍然是有一定的共性特點:地域性,時效性,效益性,科學性,通俗性,綜合性。

農業傳播內容的分類:農業生產經營與管理資訊,農業科技資訊,農業市場經濟資訊,農業政策和法規資訊。

傳播學史總結

傳播學的三大歐洲起源 1 達爾文與演化論 英國 2 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理論 奧地利 3 馬克思與批判學派 德國 演化論對社會科學思想和傳播學的重要影響 1 它在系統闡述辯證唯物主義方面,直接影響了馬克思。2 芝加哥學派的重要任務庫利 帕克最初都是由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某些概念引入社會學領域的 儘管他們後...

傳播學概論總結

緒論一 什麼是傳播 傳播學 communication 原意為通訊 傳達 交換 意見 交流 交通等 二 傳播的定義 美國社會學家庫利 傳播指的是人與人關係賴以成立和發展的機制 包括一切精神象徵極其在空間中得到的傳遞 在時間上得到儲存的手段。他包括表情 態度和動作 聲調 寓言 文章 印刷品鐵路 電報 ...

傳播學考點

麥庫姆斯和肖發現,在選民對當前重要問題的判斷與大眾傳媒反覆報道和強調的問題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的對應關係。大眾傳媒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同樣也作為 大事 反映在公眾的意識當中 傳媒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也越高。根據這種高度對應的關係,麥庫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定 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