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體現生活的理念

2021-09-19 09:37:10 字數 3678 閱讀 6301

馮云當教師們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審視傳統政治課的教學時,不難發現:傳統的政治課堂因過於追求應試、片面強調知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作為個體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也疏離了我們的現實生活。而新課程與以往的課程相比較,最重要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

力求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強調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尤其是更加貼近生活了。如從名稱上:

必修一 《經濟生活》;必修二 《政治生活》;必修三 《文化生活》;必修四 《生活與哲學》。尤其是在哲學中,一開篇就提到了生活處處有哲學。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

「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因此,把政治課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是順應新課改,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是讓政治課堂回歸生活的必然要求。

怎樣「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政治課中體現「生活」的理念,提高課堂質量,滿足學生對「各種生活的關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思想政治新課改的認識。

一、教材生活化

1.教學目標:向多維目標轉變

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以知識為本位,過分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有時雖然在教學目標上也注重能力的培養,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書本知識的能力和解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也只是填鴨式的灌輸。新課程貫徹了生活的理念,教學目標的設計從一維轉向多維,不在單一注重知識和能力目標培養,還要求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個方面培養。

尤其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課堂各種**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關注社會發展,樂於學習,熱愛生活的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格。

2.教學內容:從「書本化」轉向「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特別強調教材內容的灌輸,學生學習就是為了習得教材中的內容,這樣學生好像就是為了分數而學,為了教材而學。而且以往教材中的教學理論深奧,教材雖比較條理但卻死板、脫離生活實際。雖然為了說明這些教材中的觀點,也列舉了一些例子,但這些例子過於理想化、**化,與學生的周邊的現實生活有著較大的差距,很難產生共鳴。

例如:以前《經濟學》部分中關於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與供求的關係。雖然作為重點大篇幅介紹,但是無法與生活溝通,這樣學習下來學生只是死記住了那些理論和知識點,但卻不能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例項相聯絡。

新課程改革後的思想政治教科書給我的最大體會應是:從原來的「死的、浮的、靜的、讀的」變成了「活的、真的、動的、用的」。新教材更加聯絡生活,例子也更有價值。

例如:《經濟生活》的教材安排上,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樣,一開始就講經濟學的理論,而是從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的消費現象入手,引起學生對經濟的興趣。尤其是講到「**變動的影響」這一章節時,新增加了「替代品」、「互補品」等概念,對於學生和老師來說,雖然都是新內容,但是非常貼近生活,因而也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3.教學策略:創設生活情境,引導體驗感悟

創設問題的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的重要環節。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新教材給了教師許多創設問題情景的機會。(新教材中的**活動,這是與以往教材的乙個很大的不同點)這樣教師就能以幽默生動的語言、精彩的故事、豐富細膩的情感開展趣味性教學,使學生不但善學而且樂學。

二、教師的能力要求

思想政治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時代性,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處理好理論與實際的關係,堅持杜絕脫離實際的空洞說教。新課程改革,使教材更加條理化,生活化。知識的容量也更大,更新。

因此,對教師的要求也應該有所提高。

1.注重資料積累,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新教材增加了許多新內容,這些新內容往往與生活非常近。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積累。應該建立「教學資料檔案」,需要時從中提取,方便快捷。

利用資料,逐步使教學做到有理、有據、有趣,使學生對政治課願學、樂學。

2.創新教學方法

缺乏吸引力是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問題之一。如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動力不足,教師教育觀點、教學方法陳舊,不少教師沒在教學上下真功夫,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課教學失去了吸引力。這一局面不扭轉,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目標的實現都無從談起,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點,在教學中應始終把增強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為此,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教法,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才能更好地承擔教書育人的重任,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達到新課標的教育教學目的。

《課程標準》第一次提出了教學「活動建議」,明確指出「課堂的知識教學要與課外的實踐活動結合進行」,要求教師「應有計畫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社會服務,以及引導學生蒐集名言、諺語、格言,舉辦展覽、壁報,**電影、電視、錄影等活動,並安排高年級學生撰寫小**、調查報告、總結等」,《課程標準》中的這一規定為政治課教師改進、豐富教學內容指明了方向。無疑,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增加,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既有利於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3.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使用延續了多年的黑板加粉筆的方式。這樣,即使教學內容很豐富,素材也是**於生活的,但長此以往也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的慾望。事實上,思想政治課的內容都是來自於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和學生自身的生活的,是對生活的提煉。

生活化的素材有時是簡單的語言很難再現出來的,學生也很難獲得生活上的體驗。這時如果我們借助於現代化的教學**,創設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獲得生動、真實的生活感受。使平淡無其的「文字」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就會啟用學生的思維,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與以往的舊的課程標準相比,初高中的《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用具的選擇」問題,要求教師「要恰當地使用電影、幻燈、**、錄音、錄影及計算機等教具輔助教學」,為思想政治課教**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決定了它的教學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各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就必須學習一定的抽象理論知識,而我們的教育物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們理解並能運用這些理論知識,並非易事。電化教學的使用,方便了教師的同時,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從而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

因此,如果政治課教師能運用多種手段、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那麼對於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和諧的師生關係

1.善於激勵,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民主、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利於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有利於學生情感的遷移,使學生樂於接受教學內容。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應該以表揚激勵為主,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感中學習。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和諧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礎上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善於抓住時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具體到教學過程中,應多給學生以激勵和讚揚,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經過教育實踐經驗和心理學證實的正確的教育行為準則。

為了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善於運用激勵藝術。

2.鼓勵探索引導學生勇於實踐

以往的教學,一般侷限於書本和教室,教學空間單

一、封閉,教學時間固定,隨著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活化,教學環境也從以前的封閉、**向開放、民主轉化,這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間。因為認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來改造世界,實踐活動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增強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善於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應該鼓勵學生通過開展社會調查、公益活動、社會服務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社會責任感、協作意識、競爭意識、獨創意識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等。

因此,教師只有正確定位,運用巧妙的教學策略,才能讓教學源

於生活,高於生活,又回歸生活。

高中政治課教學反思

我們經常看到教師採用如下課堂教學程式 教師先丟擲帶有爭議或有新意的問題引發學生好奇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等活動 在討論期間教師關注學生的具體反應,適時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是否達到要求 最後設定情境,為學生將新學到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供機會。很明顯,上述課堂教學活動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教學以發現教學策略...

高中政治課如何開展創新教學

當代高中生是在改革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喜歡以靈活多樣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新事物,希望社會變革和進步,有著強烈的參與意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傳統的教育模式對他們已經失去了吸引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創新中尋找一條適用於當代高中生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下面結合筆者的...

高中政治課有效教學幾點體會

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 有效 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有效教學應該關注每乙個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有效教學的實踐。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