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對學生人格的影響

2021-08-27 03:02:58 字數 2429 閱讀 1142

班級管理不僅要講求科學性,使班級管理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要注重人文性,使班級建設體現出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最終,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本文從班級文化的角度出發,**班級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以有效提高班集體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一、班級文化的形成與特徵作為亞文化的班級文化,要使它在學生人格的形成過程中發揮積極的和正面的作用,必須進行培育,而不是任其自由濫觴。班級應該具備如下機能:首先,班級適於學生的生存,保障學生的身心安全;其次,由認同和歸屬到維護集體的存在;再次,學習資源的合理分配;第四,具有生存與發展的動機和活力;第五,班級內部和班級之間秩序的維持。

班級文化就是在這五種機能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有了生成班級文化的基礎,並不意味著就有了班級文化。我們看到班級文化產生所需要的文化資源,主要**於整體文化、校園文化和同輩群體的文化。

班級文化因課程提供的整體文化和校園文化,而從內容上顯現了較高的層次和約束力,使得班級文化不同於一般的同輩群體的文化或學生文化。班級文化在班級範圍內,通過聚合、衝突、整合、提公升這樣乙個過程,最後才能成為真正的班級文化,才真正具備涵養人格的文化特徵。由不同的家庭、社會、文化和知識背景的學生,組成為乙個相對穩定的集體。

各種行為規範、價值取向、認知方式,社會、學校、班級所提出的制度規定,班級所擁有的物質設施等,共同組成了一種內容龐雜的文化情境。兒童在這樣的情境中形成與他人、與自己、與自然的關係。這一階段,屬於兒童的文化表達階段。

經過互動和創造而形成的班級文化有如下特徵:第一,以接受整體文化為主旨的互喻文化。班級的存在以傳承人類文化為己任。

這種文化的傳承又是通過同輩群體的合作、借鑑、互動實現的。第二,以創造為志趣的審美文化。班級的存在以啟迪學生的心智為己任,學生的心智是在健康高尚的審美創造中被重塑的。

第三,以學生的社會化為目標的行為文化。班級的存在是以學生的社會化為己任。學生的社會化是通過學生的文化實踐而實現的。

第四,以尊重個性為本位的學習共同體文化。班級文化是刻意組織的文化,這種文化以發展學生的個性為己任,不僅要異中求同,更要同中求異。第五,以學生身心特點為基點的學生文化。

二、班級文化與學生人格發展的關係乙個集體為什麼能夠吸引她的成員,乙個集體為什麼會產生凝聚力?那是因為這個集體共享著一種取之不盡的資源-文化,同時,班級成員的積極創造又生成和發展著文化-班級文化。著名的美國人類學家me斯皮羅從人性和文化關係的角度出發,認為」『文化』是指一種認知系統,即一系列被納入相互連線的有較高秩序的網路和結構中的關於自然、人和社會的『命題』。

這些命題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規範性的。」這一定義的內涵是:①文化被確立為乙個認知系統,文化具有認知的功能,通過這個認知系統,人可以獲得關於自然、人和社會的知識;②文化是乙個具有較高秩序的網路和結構,文化是乙個有機整體;③文化是由一系列命題組成的,文化具有可接受性;④文化規範人的行為。

斯皮羅把文化與人的認知和行為緊密結合起來,為我們分析文化促進人格形成提供了一種視角。文化發生影響,是從整體文化過渡到集團文化,然後從集團文化過渡到小群體,再從小群體過渡到個人。斯皮羅認為:

」社會的存在取決於它的社會系統的執行;社會系統是由子系統組成的,而子系統是由制度組成的;只有組成這些制度的角色得到執行時,這些制度的功能才能實現。」每個人對於文化的汲取,都是基於自身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需要,基於所在群體的標準。個人的行為只有放在與他息息相依的文化群體中才能得到解釋。

班級文化是整體文化的變體,是小群體文化,是亞文化。教育是文化的乙個部分,是文化產生和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哲學人類學家蘭德曼認為,教育和文化儘管不能劃等號,但在人的發展上是同一的。

所以,教育中的許多問題又可歸因於文化問題。總之,文化影響人格,人格左右行為。文化作用於人的行為,必先作用於人的人格。

班級文化就為學生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不可替代的文化資源。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充分利用班級文化資源,是發展學生人格的當然要求。

三、班級文化對學生人格的作用方式班級文化是整體文化與個體文化相互作用的結果,不是整體文化的照搬。整體文化要產生影響,就必須經過特定群體的過濾和篩選,與群體自身的文化相融。我們不僅要重視班級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還要盡可能地減少文化分層對學生的不利影響。

所以,教師應從文化分配的角度分析學生學業和操行不良的原因,盡量彌合學生之間的文化差距。只有群體的所有成員從根本上分享某種文化時,乙個有著強大的社會團結的社會群體才可能存在。齊美爾認為:

」乙個群體只能在共享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得以興盛。」進而觀之,文化對學生角色的分配、認知發展和行為的規範所產生的影響,就是文化對學生的濡化。濡化是文化對個體的作用、同化過程。

班級文化對學生的濡化,是在班級這一特定的環境中,個體、群體之間相互運動、相互參照、相互轉化,使整體文化的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核心價值,圍繞這一核心價值,把學生的知識、行為、情感、角色統一起來,最後形成學生穩定的社會心理結構。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培育班級文化既有契機又有挑戰。契機在於,文化的多樣性和價值的多元化帶來了文化的豐富性,使得班級文化的內涵更加深厚,兒童的文化視野更加開闊,有利於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挑戰在於,文化的多樣性和價值的多元化,使得班級文化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班級文化要經過長期的衝突和整合,才能形成班級成員認同和遵從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範。

高校輔導員人格對大學生人格養成的影響

作者 劉洋 體育風尚 2017年第11期 摘要 輔導員人格魅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得以展現並對學生構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示範效應與成長導向作用,使得高校輔導員不僅僅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由此可見,高校輔導員的人格是否健全和高尚,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發展,影響著高等教育事業的成敗優劣...

論戶外拓展培訓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

作者 劉廣路石磊王輝 教育與職業 理論版 2009年第01期 摘要 戶外拓展培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職業導向體驗學習法,對高校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價值取向的確立具有深刻而積極的作用。高校體育課在課程理念 場地設施 組織實施上與拓展培訓有著很多共同之處,高校新型體育課與拓展培訓結合具有現實可行性。拓展培訓對大...

網路資訊環境對大學生人格形成的影響分析

作者 謝春萌 學理論 下 2014年第05期 摘要 人格就是乙個人身心統 一 內外統一的整體,是各種心理特徵 道德質量 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綜合體現。網路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對與網路聯絡最緊密的大學生群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要以網路資訊時代為背景,分析網路資訊環境對大學生人格形成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