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教案

2021-07-13 00:15:08 字數 4801 閱讀 717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2、描述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和生態平衡;

3、概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資料和交流的能力;

2、學會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環境、社會等實際問題相聯絡,並運用到生活中去;

3、嘗試用座標、曲線圖或直方圖來表示並分析幾種生態因素之間的關係。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具有社會責任感;

3、通過人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學生初步形成辨證唯物注意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難點:嘗試用座標、曲線圖或直方圖來表示並分析幾種生態因素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匯入《食物鏈的故事》

這是一件真實的故事。在我國遙遠的南海上,有一群島嶼——西沙群島。別看這些島子小,島上卻生長著青翠的樹林,生活著各種昆蟲和海鳥。

解放軍叔叔在這裡日夜守衛著祖國的海疆。小島上生活很艱苦。不要說糧食,就連喝的淡水,種菜的土壤也要從大陸上運去。

解放軍叔叔不怕困難,在島上種菜養花,把小島打扮得像花園一樣。為了改善生活條件,他們自力更生,在島上養了雞。後來,經過不斷地繁殖,雞群越來越多。

只要到林子裡轉一圈,就可以拾回滿滿一筐雞蛋。可是,沒過多久,不知為什麼這裡的老鼠成了災。由於老鼠的危害,島上的雞大量死亡。

大白天,乙個小時內,二十多隻雛雞就被老鼠咬死;夜裡,兩、三隻大老鼠竟向老母雞發動了進攻。由於鼠災,雞群越來越少。僥倖活下來的雞乾脆躲進樹林裡,再也不敢出來。

「老鼠怕貓,還是請貓幫幫忙吧!」為了消滅老鼠,戰士們又把貓帶到小島上。果然,老鼠就被消滅了。

可是,戰士們在島上巡邏時,又發現低矮的麻楓桐樹下有一堆堆鰹鳥的屍體。經調查,原來是貓作的孽。貓不僅吃老鼠,同時也危害珍貴的鰹鳥。

鰹鳥是國際重點保護鳥類。為了不讓這群讒貓為非作歹,殘害鰹鳥,戰士們又養起了狗。狗的嗅覺很靈敏,一發現貓,就撲上去把貓咬死。

貓少了,老鼠又再次猖獗起來。狗愛打架,到處汪汪亂叫,攪得小鳥整日不得安寧。駐守海島的解放軍叔叔感到實在無能為力了。

師:請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千萬種生物組成了一台十分巧妙的「機器」,各種生物是這台機器的零件,他們互相依賴,互相影響,如果人類不小心無意中觸動了機器中的乙個零件,就可能帶來許多麻煩。

師:同學們看看這些**,想想這些分別屬於什麼生態系統?

生:師:每乙個生態系統在進行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的程序中,會不斷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情景:在天氣晴朗、陽光燦爛的時候,自己躺在廣闊的草原上,那個時候我們會有暖暖的、軟軟的感覺。那麼大家躺在這樣舒服的草原上,有沒有想過這樣乙個問題:

對於這個草原生態系統,影響它的結構因素有哪些?

生:植物,草原鼠、牛、羊、兔等食草動物,蛙、蛇、鷹等食肉動物。

師:那有沒有人能告訴我,在草原生態系統中,草、鼠和鷹之間的關係?

生:草被鼠吃,鼠再被鷹吃。(草→鼠→鷹。)

二、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功能

師:在一片草原上,當雨量充沛、氣候適宜時,草木生長得十分繁茂,由於有了充足的食物,老鼠的數量急劇增加,同學們,你們想想,老鼠的數量會無限制地增加嗎?

生:(討論)不會。

師:對。當老鼠的數量增加時,蛇、鷹也因為有了豐富的食物**,數量增加,相反由於食物缺乏和天敵數量的增加,老鼠的數量減少,草因老鼠的數量減少又繁茂起來,如此迴圈下去,老鼠的數量就不會無限制地增長。

師: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怎樣的特點?

生:(討論)說明生態系統具有穩定性。

師:也說明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師:大家能不能用曲線來表示這幾種生態因素之間的關係呢?(看ppt)隨著草的數量增加時 ,鼠的數量也會增加,,隨之鷹的數量也在增加。

但是鼠的數量是在草的數量增加的最高值時,再逐漸增加,鷹的數量也是在鼠的數量增加到最大值時,再隨之逐漸增加的。

三、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師:同樣是一片草原,人們過度放牧牛羊,草原會有什麼變化呢?

生:(討論)草原會被破壞,再也長不出草來,最後變成一片沙漠。

師:這個例子又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師:這說明草原如果被過度利用,就會超出它的自我調節範圍,就會有負面影響。這個例子也說明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大家想想,如果生態系統裡的成分很少,也就是說如果生態系統裡的生物種類很少、營養結構簡單的話,那麼這樣的生態系統容不容易遭到破壞?

生:容易。

師:對的。同時這個生態遭到破壞後容不容易恢復啊?

生:容易。

師:很好。大家在初一的時候也學過食物鏈、食物網的相關內容吧。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食物鏈和食物網,在這個食物鏈中,如果由於捕殺老鼠,那麼鼠不斷的減少,就會對這個食物鏈有很大的影響;而在這個食物網中,鼠的數量減少就會對食物網的影響很小,因為它可以通過別的途徑來彌補。

師: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一般說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小。

同時,這樣的生態系統也比較容易受到破壞,因此它的穩定性就很低。那麼那些生物種類多、數量多,自然條件好的生態系統不容易遭到破壞,自我調節能力就高,穩定性也就越好。

師:同學們請思考:熱帶雨林、北方針葉林、溫帶落葉林和熱帶草原生態系統,哪個自我調節能力最大?

生: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最大。

師:為什麼?

生:熱帶雨林的生態系統的成分比較複雜,而且營養結構也很複雜。

師:江南是個水鄉,話說乾隆下江南時,就到了蘇州。水鄉人上游淘公尺洗菜,下游洗澡洗衣,可是即便如此,水仍然很清澈。

這番景象讓乾隆大為驚奇。可是,他也發現蘇州虎丘外圍的河流被眾多染坊流出的廢水汙染得骯髒不堪、臭氣熏天,他親自過問,追查此事。蘇州官衙立即頒發了布告,嚴禁商賈平民在虎丘一帶開設染坊,迫於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帶原有的數十家染坊不得不搬遷至遠離虎丘的蘇州遠郊,從此後虎丘重現綠水青山。

由此請同學思考一下:1.水鄉人在河流中淘公尺洗菜、洗澡洗衣,河水為何仍能保持清澈?

2.虎丘外圍的河流在染坊廢水的汙染下,還能保持穩定性嗎?這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3.染坊停止排汙後,虎丘外圍的河流出現了什麼變化,這說明了什麼?

我們來看一下**,請同學們自己閱讀課本上86頁的內容,森裡大火和聖嬰現象。這就說明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界干擾力超過了這個限度,則導致生態平衡失調。

師:那麼你還知道哪些破壞生態系統平衡的事例呢?

生:自然因素:火山爆發、**、泥石流、洪水氾濫、颱風海嘯等;人為因素:

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對大自然不合理地開發,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質、引進或毀滅某些生物物種、大量地施用農藥或化肥等。

師:**等原因可能造成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但是更為嚴重的是人類自身的生活和生產也對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沙塵暴,海嘯)

四、環保教育

師:要使我們周圍的生存環境變好,我們每個人必須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在食物鏈中,有毒物質會隨著營養級的公升高而不斷積累。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安全。

師:那麼這些有毒物質是從**來的呢?

生:工廠排放的廢水,廢電池隨手扔入水中,生活汙水排入水中……

師:這說明了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最終威脅人類自身,所以為了我們的生存,為了地球的生存,我們要好好的保護環境,而且要呼籲更多的人來保護環境,同時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板書: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1.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功能。

2. 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

附:「聖嬰」現象

20世紀末的幾大災害,如2023年中國長江全流域洪災和2023年印度尼西亞有史以來最大的森林火災的禍首就是聖嬰。它像妖魔那樣,可以讓久旱的南美洲沙漠驟降暴雨,又會讓利馬外港海灘上的海鳥海獸相繼夭折,使海水變色臭氣熏天,這些殘骸腐爛後產生的硫化氫氣體吹向大陸,給海港城市卡西俄的建築物和汽車塗上一層黑色,因而當地人又把聖嬰戲稱「卡西俄漆匠」。那麼,聖嬰究竟是什麼?

它的成因又是怎樣的?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能消減嗎?

聖嬰是西班牙語,意為「聖嬰」,即上帝之子。聖嬰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每隔幾年發生的一次大規模海水溫度異常增高的現象。

「聖嬰」的老家在南太平洋的東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魯等國的西部沿海。世界著名的秘魯寒流由南向北流經這裡,形成了著名的秘魯漁場,這裡生產的魚類曾佔世界海洋魚類總產量的1/5左右。但是每隔2~7年,秘魯漁場便發生一次由於海水溫度異常公升高而造成的海洋生物浩劫:

魚死鳥亡,海獸它遷,漁類大幅度減產。這種現象一般在聖誕節前後或稍後一兩個月出現,因此秘魯人稱此為「聖嬰」,即「聖嬰」。除了秘魯南海岸之外,聖嬰現象還可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西南非洲、西澳大利亞等地的沿海發生,只是影響程度比較小一些,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

聖嬰現象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在東南信風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範圍內海水被風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動,致使澳大利亞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約50厘公尺。當這種作用達到一定程度後,海水就會向相反方向流動,即由西北向東南方向流動。

反方向流動的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聖嬰暖流,其盡頭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響,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區變成了暖水區,該區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聖嬰現象的基本特徵是,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域大範圍內海水溫度異常公升高,海水水位**。

聖嬰現象發生時。由於海溫的異常增高,導致海洋上空大氣層氣溫公升高,破壞了大氣環流原來正常的熱量、水汽等分布的動態平衡。這一海氣變化往往伴隨著出現全球範圍的災害性天氣:

冷熱失去均衡,該天晴的地方洪澇成災,該下雨的地方卻烈日炎炎。一般來說,當聖嬰現象出現時,赤道太平洋中東部地區降雨量會大大增加,造成洪澇災害,而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太平洋西部地區則乾旱無雨。

《第3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如果陸生和水生植物大量減少,大氣中急劇增加的成分是 a 氧氣 b 二氧化碳 c 甲烷 d 一氧化二氮 2 利用大棚栽培農作物,科技人員常向大棚內施放適量的二氧化碳。這是因為 a 會使大棚內的溫度公升高 b 二氧化碳可使害蟲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的病蟲害 c 二氧化碳能滅火,可避免火災的發...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參考教案

課題第3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1 描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教學目標 2 理解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限度將會破壞生態平衡。3 學會愛護環境,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教學重點理解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教學難點學會用直方圖 食物鏈分析幾種生物因素之間的關係。教學過程 ...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學案

班級姓名 第20課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學習目標 認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說出自我調節能力的決定因素。學習重點 理解不同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有大有小,在一定限度內可以開發利用生態系統,但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又是有限的,不可過度開發利用。學習難點 用座標曲線圖或直方圖來表示分析幾種生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