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教學研討課案例分析與反思

2021-07-12 15:22:03 字數 1685 閱讀 3318

「高效課堂教學「研討課《梯形的面積》

案例分析與反思

吉安縣城關一小周琪

今年的開學初,教育局和教研室根據老師「喊累」的教育實情,提出了「有效教學」的教育教學思想,推出了「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2023年12月11日,我有幸到敦厚鎮中心小學觀摩了王小冬老師執教的《梯形的面積》有效教學研討課,受益匪淺,感觸頗深,現將王老師的教學設計簡要敘述並將自己的點滴感想記錄下來,與大家一同分享。

一、 鋪墊引入。

複習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

【評析:這一環節王老師沒有單純的讓學生複述公式的推導過程,而是讓學生上台當小老師邊操作演示,邊敘述這兩種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也就是把它們轉化成另外的圖形,這就為本節課的教學埋下伏筆。另外,從複習的情況看,王老師非常注意學生的動手操作,不是把教學的內容硬塞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體驗,把教材的知識內化成學生自己的知識。

】二、 **新知

1、 引入課題,師問:今天我們能不能也運用這種轉化的方法來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呢?

【評析:這一課題的引入,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因為學生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都是用的「轉化」思想推導出來的,這樣以麵帶點、以點帶面,培養了學生遷移的學習方法,也起到了老師是教學的引導者。

】2、 出示學習目標:

(1) 通過自己動手拼擺,並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公式。

(2) 會利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

【評析: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並用寥寥數語就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轉化」的思想上。】

(3) 小組合作。先反饋學生自學的情況,形成統一後再讓乙個學生寫在小黑板上,最後小組交流評議。

【評析:集體的智慧型是無窮的,學生通過合作動手拼擺得出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王老師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內暢談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

而後再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結論,最後由一人形成文字寫在小黑板上,並且讓學生敘述出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讓其他成員不斷修正推導的思想過程,達到乙個交流共進的效果。】

三、 鞏固練習。

1.教師問 : 怎樣才能計算出你手中梯形硬紙板的面積呢?

【評析:這一提問,讓學生明白要計算出梯形的面積必須知道的資訊。從而促使學生測量出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並運用公式計算出梯形的面積。】

2.判斷:

(1)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乙個平行四邊形。 ( )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面積的2倍

(3)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乙個平行四邊形。 ( )

(4)乙個梯形的兩底和是12cm,高是15cm,面積是60平方厘公尺

3、 學生寫書90頁第4題。

【評析: 這一練習的設計,由表及裡深層次的挖掘教材所涵蓋的知識,讓學生的思維更有深度和廣度,這也是「有效教學」倡導的發展性教學,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白數學**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這也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性。

】總之,王老師執教的《梯形的面積》這一課,遵循了教育部提出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發展性教學體系,著實培養了學生終身受用的「基礎性」、「發展性」和「創造性」的紮實學力。王老師從鋪墊引入再到**新知,最後到有價值的練習,每乙個教學環節都落在了「有效」上,讓學生在民主激昂的氛圍中自然而然的迸發出智慧型的火花。看來,沒有多**輔助教學,原生態的課堂同樣能上出精彩。

只要我們每一位老師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把握到位,對學生的學情掌握到位,對教材的設計到位,這「三位」一到,那麼一堂「有效』的課堂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高效課堂教學研討課總結

高效課堂教學研討課 活動作以下總結 一 本次研討課的特點 1 領導親自參與,認真聽評每一節課。學校開學初提出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以教研組為單位,領導分工參與其中進行了備課 聽課 評課活動。2 作課教師勇挑重擔,在磨礪中提公升自己。本次研討課,我們組共有3位教師...

高效課堂教學研討課活動總結

毛都站鎮中學教師 根據 毛都站鎮中學教師高效課堂研討課活動方案 我校從9月16日開始舉行了實驗課題研討課活動。此次活動得到了包校長等校級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在教導處的精心策劃下,承蒙各位教研組長的認真組織,各位老師的大力支援,使這次活動圓滿地落下來帷幕。結合課題研究方案和2012年度研究計畫,備課組...

高效課堂課型與課堂教學流程

高效課堂課型之一 自學跟蹤課 一 匯入新課 3 二 明確目標 1 三 檢查預習 生字詞 讀文 20 程式與方式 個人 對子 組長檢測 教師檢測 抽號檢測 四 整體感知 主要內容 寫作思路 11 五 練習檢測 5 高效課堂課型之二 交流合作課 一 獨學 在預習的基礎上的補充式個人學習 5 二 群學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