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認識」教學實踐與反思

2021-07-12 07:47:39 字數 4058 閱讀 5878

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乙個模糊的概念,這些都是教學新知的生活基礎。但學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數學意義上的角。本節課要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建立角的表象,認識數學意義上的角,為下節課認識直角作好知識準備。

同時,這部分知識能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對於所學概念不能很深入地理解、運用。

其實,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與數學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它們雖然貌不相似,理卻相通。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幫助學生建立起實物與概念間的聯絡,化抽象為具體,就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實錄片段』

1.引出概念, 創設情境,直觀感知角

談話:小朋友,你們每天上學都要在胸前戴上什麼?我們都知道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師拿出一條紅領巾)你知道紅領巾是什麼形狀的?

三角形上都有三個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這個新的圖形朋友。(板書「認識角」)

說說看,你在**還見到過角?

是啊!生活中到處都藏著角,老師這兒還有一些物體,你能找出他們身上藏著的角嗎。 誰願意來指出剪刀上的角?

(教師提醒注意安全。)這圓溜溜的鐘面上有角嗎?(讓學生找出兩根針組成的角)我們把這三個物體上的角請下來。

(小黑板出示)

2.建立概念, 聯絡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徵

1.小朋友找出了這麼多的角,角有什麼特徵呢?我們一起來看。(邊說邊在黑板上畫出乙個角。)並把你的發現輕輕地告訴你同桌的小朋友。(相交於一點,兩條邊都是直的……)

學生匯報交流後直接揭示:這兩條直直的線在這兒相交於一點,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都叫做角的邊。所以我們說角有乙個頂點和兩條邊。

同時板貼,齊讀。誰能指出黑板上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拿出你的三角尺,同桌之間相互指一指、說一說三角尺上任意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3.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棒,不僅找到了角,還發現了角的特點。聽說我們在認識角,課堂上來了一些小客人,都爭著說自己是角,我們幫他們判斷一下吧。(回到剪刀後面的部分)

你能指出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嗎?用手勢表示。不是的說明理由,是的指出頂點和邊。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看到小朋友能這麼快地找到角,調皮的角又藏到了一些圖形上,讓我們一塊去把它們找出來吧。出示想想做做2。這道題就在我們數學書第71頁上,自己先填一填。

指明校對,手勢批改。

4.角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乙個角落,請你走下座位找一找,就在你的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有角?指給你的好朋友看看。

告訴大家,你找的角在哪兒?(注意強調面)

(二) 嘗試操作,實踐體驗

(1)做角

談話: 我們剛才看了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個角呢?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根據自己的需要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或者自己身邊的物體創造乙個角,並且把你創造的角的頂點和邊指給小組裡的朋友看看。趕快動手試一試吧!(小組合作,教師巡視)

(2)成果展示--以小組為單位,誰來介紹一下你們做的角?(將所做的角用實物(展示出來。

a、用釘子板圍出乙個角(指一指角的頂點和2條邊)

b、紙:(指名演示用紙折乙個角)。

c、兩根小棒做個活動的角。(學具袋中找)

d、小棒:指名把擺的角貼黑板上,指一指角的頂點和邊。

(3)感知角有大小。

誰用小棒擺的角比他的大,也貼上來。看來小朋友們已經知道了角是有大有小的。請你猜一猜,角的大小可能與什麼有關?

老師真高興聽到你們這麼豐富的猜想,角的大小到底與什麼有關,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請小朋友把活動角一起變大,一起變小。

從活動中我們可以發現,要使角變大些,只要怎樣?要使角變小些,只要怎樣?因此,你們覺得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引伸: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角?(扇子、剪刀)引導學生自主活動體驗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變化。

(4)比較角的大小

其實,我們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到處都能發現數學中大大小小的角,瞧老師隨意轉動分針和時針,鐘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出示四幅鐘的畫面,你能一眼看出這些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第乙個鐘面上的角最大,第三個最小)

出示第二、四個鐘面圖

師:這兩個鐘面上的角、你能看出哪個大、哪個小呢?

生:有的說第乙個大,有的說第二個大。

師:那這樣吧,拿出畫有這兩個鐘面的作業紙,同桌合作想個辦法來比一比到底哪個角大,看看你身邊有沒有什麼可利用的工具。(匯報交流,,強調重合的注意點)

還有別的辦法嗎?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現在請剛才把角貼在這兒的小朋友用這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角,其他小朋友和同桌比較比較誰手中的活動角更大。

(5)老師也做了乙個角,請你用活動角做乙個比我小的角。請一學生重合比較,並請他捏住我的角不動,剪短老師的角的兩條邊,說:現在我覺得你的角比我的大了,你們有不同意見嗎?為什麼?

小結:對啊!剛才我們發現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現在我的角的邊又沒動,大小當然也不變。

(6)畫角請小朋友在紙上畫乙個角。

3.豐富概念--組織練習,應用拓展

談話小結:真是些聰明的孩子,老師特別欣賞你們的表現。可是我們的這個新朋友還想考考我們,只有通過它的考驗,它才會真心誠意地做你的朋友。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第3題。告訴學生在書上,請他們自己填寫。指名校對。

你發現了什麼?……

3.學有所得真是件快樂的事情。看到小朋友這麼聰明,角非常願意做你們的朋友。他還要送給大家一把金剪子,請你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剪掉乙個角,看看能得到幾個角?

拿出剪刀和彩紙剪剪試試看,是不是像你所想的那樣。

如果剪去兩個角,會得到幾個角呢?請你課後也去剪一剪。

『分析與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數學「體驗」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數學活動中主動參與,親身經歷,獲得對數學事實和經驗的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

一、聯絡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教育學意義上的「體驗」既是一種活動過程,也是活動的結果。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法則、算理都能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學中應盡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感性的實物入手,抽象出角的圖形,揭示出角的特徵,再讓學生在身邊的事物中尋找角,做出角,最後自主探索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知識生成過程

通過實踐操作,開放學生「全腦」,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動態生成,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節課我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合作**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中。

三、回歸生活,讓學生體驗知識應用過程

要使學生在活動中和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要通過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用數學思維、方法,進一步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數學回歸生活,並獲得學有所用的積極情感體驗。

在《角的認識》這一課中,如果剪去兩個角,會得到幾個角呢?」這一體驗過程的引導,把空白留給了學生,讓他們的思維有更大的空間,使不同的思維方式開展大比拼。這一過程中,不僅是學生的數感、空間觀等的培養都通過體驗得以實現;而且正確的思維方式在劇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錘煉。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這種「體驗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呼叫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注重實踐,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才能填補學生經驗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生活中的數學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這種心理體驗,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更加樂於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逐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審視實際問題,去構想社會現實,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巨大應用價值和無窮力量。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從「學數學」發展到」做數學」再提公升到「用數學」。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生1 我覺得角1大。生2 我覺得角2大。生3 我不同意他們的說法,我覺得兩個角一樣大。生4 我不同意生3的看法。生5 我同意生3 的說法,我也覺得兩個角一樣大。我說 請同學們不用爭了,還是大家動動手吧!自己製作乙個活動角,然後看看活動角的邊張開,角發生了什麼變化?邊合攏,角又有什麼變化?角的大小和角...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材原來分三步呈現 1 直線 射線和角 包含角的大小比較 2 角的度量和畫法 包含角的大小比較 3 角的和差 包含角的分類與二或二個以上角的和差 每一步都由乙個角延伸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這樣的安排不利於概念的形成,不利於學生從形式掌握到實質掌握概念,且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混亂,為此我調整了思路,...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1 聯絡生活,切入主題。本節課把生活中的角作為切入口,讓學生體會角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有角,你能舉例嗎?之後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你能說說下面物體上有角嗎?由舊知過渡到新知,採用激趣法從而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 利用多 的優勢,輔助教學。充分利用 優勢,由實物直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