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思》教後反思

2021-07-10 21:14:08 字數 2497 閱讀 1980

《橋之思》課後說課

《橋之思》是一首散文詩,闡述了人們對橋直觀上的認識和心智上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心橋的讚美,也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本課以《橋之思》為題說明路橋雖不可少,但心橋更為可貴。課文內涵豐富,從橋的要素寫到橋與人的關係,聯絡到人與人、心與心的交流,語言樸實,卻富有哲理。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學會本課生字,能理解「碧波粼粼、巍峨雄偉、浩然坦蕩」等詞語;了解橋的功能、魅力。通過拓展訓練,培養學生語言的理解、運用、表達能力,增加學生對橋的了解,喚起學生對構築心橋的嚮往。

引導學生借助多**課件及電子白板的輔助,提高語言的感悟及運用、拓展,達到領會橋的功能,欣賞橋的魅力,珍視心橋的可貴的目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結合、品讀感悟、拓展遷移、朗讀體驗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新課伊始,我**了《北京的橋》這首歌曲,那輕快、京韻十足的曲子強烈地吸引了孩子們,因此,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充滿了熱情,充滿了期待。此時,我順勢引出課題,解題,那麼作者樊發稼對橋有著怎樣的遐思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來聽老師讀課文。

然後我又在學生初步感知橋的種類、作用、功能時,引出乙個中心話題——「你在生活中都見過哪些橋?」孩子們興趣盎然,爭先恐後地說出自己見到過的斜拉橋、鐵索橋、立交橋、獨木橋等等。雖然只是乙個初步感知的問題,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接著我又**精心製作的課件,讓學生在感受散文詩優美語言的同時,了解、欣賞古今中外各式各樣的橋,學生的感官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直觀的言語文字強化了學生的深層次理解。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基於此,我在課堂中充分整合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喚起多種情感的共鳴,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在對本課進行講授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橋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分角色讀、小組合作讀等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品讀中增強了對課文的情感體驗,領悟到了路橋不可少,心橋更重要。

這篇詩歌的第二小節描寫了兩種橋的不同的美,是全文語言最優美的一節,也是最能引發學生朗讀興趣的一節,因此我抓住這一節重點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首先讓學生自己在小組內比賽誦讀,由於審美的天性不同,因此,我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女同學讀幽靜的九曲橋,讀出了九曲橋的溫婉優雅,男同學讀雄偉的立交橋,讀出了立交橋的雄渾有力,很自然,讓他們展現自己個性地去朗讀,更容易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進入這一小節的學習時,同學們的情緒開始高漲起來,我引導他們:

「同樣的語句,每個人的感受不盡相同,這些都可以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片刻之後,同學們紛紛舉起手。我請第乙個舉起手的男孩,他高聲朗讀:

「幽靜的公園裡,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為有了迴旋別緻的九曲橋,更顯出湖光十色的迷人魅力。」我微笑著說:「你感覺讀出橋的魅力了嗎?

」小男孩搖了搖頭,「為什麼沒有呢?」我接著問,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我進一步引導大家一起理解「碧波粼粼、迴旋別緻、湖光十色」等重點詞,此時,孩子們的感受也發生了質的變化。「誰再來讀?

」我環顧四周,示意乙個舉手最高的女孩站起來讀,她抑揚頓挫地讀了起來,完全將詩的意境凸現了出來,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肯定。

由於課前讓學生蒐集了關於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架設心靈橋梁的故事,初步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網路資訊的能力,網路資訊,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所以我注意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課文,引導學生拓展想象,圍繞我提出的問題「在你生活的周圍,你感受到這種心橋了嗎?你與誰建立了什麼之橋?

」舉例說說。學生以實際生活的體會暢談了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小夥伴之間用真誠構築的心橋,他們積極思維,盡情抒發內心的感受。有的說:

「我與老師之間建立了尊重之橋。」有的說:「我與父母之間建立了諒解之橋。

」有的說:「我與同學之間建立了友誼之橋。」「我又利用白板,**我在課前蒐集的「握手」,「互助」等心靈之橋的多**課件。

借助課件讓學生通過**,通過同步旁白第三節的課文內容,加深他們對心橋的理解。從他們的神情可以看出,課本中這種「無形的橋」也在他們的心中也開始架構了。

學完這課,我讓學生當小小設計師,充分發揮想象,將自己心中的橋畫一畫或寫一寫。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總之,對於《橋之思》一課的教學設計,我就這樣利用網路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資訊,培養語感;利用互相交流,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通過多種形式,以求達到意義的最終建構,注重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然而,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行為藝術,不管課前如何精心安排,巧妙設計,但是課後遺憾依然無法避免。這堂課亦是如此。比如有些拓展遷移的環節設計,在這堂課中對學困生來說,還有些吃力;在指導學習中,我覺得對本詩內容的深度和語言的廣度,還沒有進一步挖掘出來。

另外,在整堂課的設計上,原本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一寫自己對橋的思考,由於考慮到時間的關係,沒能完成這一環節,只是布置了課後作業,現在想來,這樣的作業可操作性並不強。

因此,我深知教師必須要更新知識甚至改造自己的認知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多摸索、多**,不斷的去充實自己,再加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學時才會得心應手。

《橋之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字6個,寫字7個 理解 延伸 幽靜 碧波粼粼 魅力 巍峨 造型優美 構築 和諧 等勾畫出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 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3 了解課文三個部分之間的聯絡,概括地說說課文三個部分的內容,練習把橋分類。過程與方法 品讀感悟 拓展遷移 朗讀體驗 直觀感知 情...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後反思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圍繞 立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展開故事,作者以陳述事實的語氣,滿懷對 的敬愛之情,通過人物的對話,帶領我們真實而具體地走進了乙個有理想有志氣的中國少年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乙個偉大人...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後反思

黃松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一課講完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為沒有更好地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不平靜,為沒有更好的吃透教材而不平靜,為沒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而不平靜 究竟其原因,我的感覺是 這節課上的很不成功,為此做了深刻地反思 在教授這節課之前,我先學習了這篇文章的教學目的和重點 難點,並查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