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新課程引進分類法的教學反思

2021-07-10 15:21:14 字數 2566 閱讀 5572

黃明建相對於過去的教學大綱,2023年教育部制訂的高中化學新課標首次將分類法納入必修課程,人教社據此編寫的教材(必修1)還特別介紹了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著力體現了「從『知識系統』向『多元能力』轉化」的新課改理念。但是,關於分類法的教學,無論是對於教材編寫者還是教師畢竟都是乙個新的嘗試,要把握其在新課程中的準確定位有較大難度。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反思,有了一些認識,本文擬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陳述。

1.如何理解分類法教學在新課程中的定位?

(1)分類法在新課程中是作為一般常識介紹,還是作為一種常規的科學方法要求學生逐步掌握?

我認為,在新課程中是將分類法作為一種科學方法介紹給學生,並要求逐步掌握。這一點可通過新教材(必修1)的編排設計看出來,其中第二章第一節教材的知識結構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在學習了「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之後,又在該章的「歸納與整理」中,再一次要求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如下圖所示),體驗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的運用。

(2) 分類法的學習是僅僅作為高中化學(必修1)中第二章的教學重心,還是要持續地貫穿於整個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

我認為,新課程的編排意圖是後者。這一意圖最明顯的表現是——在(必修1)第二章介紹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之後,設計了乙個活動:

……「請分別以鈣和碳為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轉化關係。

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你能用圖來表示酸、鹼、鹽、氧化物之間的轉化關係嗎?」

實際上,教材編者希望通過這項活動為後續學習建立一種模式,將元素-化合物的樹狀結構形式與不同類物質間的交叉轉化關係融合在一起,使前面所學的方法得到即時應用。教材的後續兩大章節——「金屬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結構也正是沿襲這種模式展開的。

顯然,新教材希望將分類法作為一種科學方法來系統地指導高中化學的教學活動,建構一種富有新意和活力的教學模式。那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困惑又是什麼呢?

2.分類法教學中的困惑及應對策略

讀過新教材,會有一種感覺:新課程關於分類法教學的要求固然新穎,但似乎過於偏重分類操作,而淡化了對科學分類方法如何形成的認識過程。

教材中「物質的分類」一節,開篇以圖書大廈和超市中的商品分類為例,指出「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設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是人們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種工作方法」。這句話一方面說明分類法應用廣泛,另一方面就是為分類法教學定了乙個基調——即按照事先設定的「標準」分類。這樣一來,教師的工作就相對簡單了,就是先讓學生明白專家預設的物質分類和化學反應分類的「標準」是什麼,然後帶著學生練習——如何準確地將各種物質、各種反應放進預先設定的標準型別框架中,這對發展學生的「多元能力」有實際意義嗎?

恐怕作用不大。

筆者認為:在分類法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讓學生充分享受已有分類方法帶來的便捷,還應努力讓學生體驗合理進行分類的過程。

仍以超市為例,商品的分類是否只與用途有關呢?我們不妨順著學生的視角去觀察和提出問題。

(1)當我們走進一家超市,如何能盡快地找到所需要的商品?

(根據商品的分類先找相應的營銷區域和櫃檯,再尋找所需商品就容易了。確實可由此了解分類法帶來的便捷和實用。)

(2)當我們走進不同的超市,其商品的歸類區域和擺放方式相同嗎,為什麼?

(有較大差異。除了場地環境因素影響外,更主要的是因為超市的經營者對商品的分類有著各自的理解,他們並沒有滯留在按商品用途分類這乙個低階層次上,而是對所經營的商品以傳統品牌商品、熱銷商品、換季商品……等進行了再分類,這應該是各大超市並非千門一面的重要原因)。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突出各自的特色,爭取最大的經營效益)。

從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商品的分類不僅與用途有關,還與人們對商品價值的理解和經營策略有關。同時,我們還不難發現,在商品按用途分類的基礎上,再區分出熱銷商品、淡季商品正是交叉分類法的典型應用。其實,在化學學科的學習中也不乏其例。

以鹽的分類來說,除了可以根據鹽的離子組成進行交叉分類外,還可以設想:要在鹽類中找到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氮肥,我們應依據什麼標準來篩選?(這需要按鹽中的元素組成分類,顯然可以在銨鹽和硝酸鹽中尋找,但決不能在kcn、nacn中選擇。

)我們能否利用鹽的水溶性差異來進行交叉分類呢?(可以。在常見的鹽類物質中,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都容易溶解於水;而碳酸鹽、磷酸鹽、矽酸鹽、亞硫酸鹽等除了其對應的鉀、鈉、銨鹽外,大多數屬於不溶或微溶性鹽。

了解這些規律後,還有助於學生理解發生復分解反應、離子反應的條件。)

再如,學習樹狀分類法的關鍵是什麼?是要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對複雜事物(或問題)進行系統整合的意識,讓他們能習慣站到一定的高度來具體把握事物的整體和各個區域性的關聯性。在實際教學中,我一方面以教材中「實踐活動 1」為重點,與學生討論了樹狀分類法在物質分類中的應用。

在學過「分散系及其分類」後,又與學生一道回顧、總結了所學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如下圖所示):

通過圖中的歸納分析,可以發現混合物的分離方法與物質的結構、性質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個分類圖雖然簡單,但當初我第一次完成時,原來在頭腦中的某些矇朧意識似乎豁然清晰,並且很自然的蹦出乙個「?」號——我們還能利用物質的哪些特性來進行混合物的分離?

也許,這就是學習「分類法」的魅力所在。

總之,學習分類法不僅僅是讓學生能夠按照已有的標準對一些事物進行分類,;還需要引導學生學習找規律的方法,發現一些事物具有的共性關係,了解「為什麼要這樣設定標準」,進而促使學生思考「我們還可以如何設定分類的標準使分類更為合理?」這對發展學生的「多元能力」應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的巧設妙引

摘要 高中化學新課標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而在教學過程中巧設妙引能有效實現新課標。關鍵詞 巧設妙引 高中化學新課標明確指出 重視科學 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注重創設學習的情景,激發 慾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 過程,有計畫地 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科學方法 培養科學 能力和養成科學態度。而精巧的創...

關於高中化學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思考

作者 朱雪峰 讀寫算 2013年第27期 明溪縣第一中學福建明溪365200 摘要 新課程標準下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發揮出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有效教學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 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化學新課程培訓心得

通過這段時間的集中網路學習,我對高中新課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認識,以下是我進行培訓學習的一點體會.一 對高中化學新課程初步認識 1.高中化學新課程結構 高中化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組構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其中,必修包括2個模組,指 化學1 和 化學2 選修包括6個模組,即 化學與生活 化學與技術 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