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反思

2021-07-10 13:24:18 字數 816 閱讀 9973

例2教學我基本上是學生自己完成的,但在做題前作了提示,提示學生明確做題步驟,關注圖形布局;做題後作了必要的總結,揭示了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本質。實現了目兩個的:1、學生能在網格中畫出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2、通過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進一步鞏固圖形放大與縮小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我增加了引導學生了解、感知三個圖形兩兩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感知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是乙個相對應的關係,兩個相反的過程。

三、拓展練習,形成能力。

等腰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都有其獨特之處,這也是我們在把這些圖形放大或縮小時必須考慮的方面:等腰三角形要考慮底邊和高;圓只需考慮半徑;平行四邊形則要考慮底、高和角三個方面。1:

3、2:1、1:4三個比既有放大也有縮小,在選擇比時學生必須考慮如放大這個圖形能不能在網格中畫下;如縮小好不好畫這些因素,要求學生能合理選擇,正確操作。

另外本節課內容較多,特別是學生對放大與縮小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時間的把握非常重要。

問題及原因:

對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的關係處理不太得當。

這點主要表現在例1的教學上。例1的教學應該分三個層次:理解長與長、寬與寬的關係;理解對應邊;理解按2:

1變化是放大、按1:2變化是縮小。其中「理解按2:

1變化是放大、按1:2變化是縮小」是最難的,因為這與我們在生活感受的放大與縮小正好相反。設計的時候就有兩種想法:

一是把原圖放在前面,放大後的放在後面;二是把放大後的放在前面,原圖放在後面。第一種想法符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第二種主要是考慮與數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相對應,在分組合作時便於對比。最後選擇了第二種方案,這種方案從教學效果來看不太理想,違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這是我在設計時沒有預料到的。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反思

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是圖形的一種基本變換,是圖形的各部分線段按相同的比發生變化的過程,特徵就是 形狀不變 大小改變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能理解圖形是按什麼標準放大或縮小的,而且能用方格圖將乙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現就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1 以數學概念規範生活認識。對於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反思

鐵山小學譚沛溪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是縮小是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圖形與變換方面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屬於數與代數領域。教材將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納入到比例單元中,將兩個知識交織在一起,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使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更加紮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有 1.通過觀察 理解 初步理解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意義。2....

教學反思 圖形的放大縮小

一節小課,也有一種反思!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是新舊教材 比例 這一部分內容的最大不同之處。它是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圖形與變換方面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屬於數與代數領域。新教材將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納入到比例單元中,將兩條線交織在一起。我認為主要是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使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更加紮實。就本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