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高中政治公開課的反思

2021-07-10 10:07:13 字數 3286 閱讀 5637

——如何處理好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關係

有人說:「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對於年輕教師來說,教學反思正是教師自我成長與專業化素質形成的關鍵因素。工作一年來,得到科組的支援與信任,上過幾次公開課,每一次的公開課讓我刻骨銘心。

今天,我把失敗的方面「端出來」,分析其「**」,以便找到這些問題的「藥方」,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一)2023年9月22日第一次科組公開課:「獨角戲」表演

對於一位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不滿乙個月的新教師,第一次的公開課至關重要,我絲毫不敢怠慢。心想這「第一次」必須給全組老師留下好的印象,只許成敗,不許失敗。抱著這種心態,激情開場。

《消費及其型別》這框題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以「老李的困惑」這情境匯入調動著學生的積極性,可處處小心,時時在意,生怕出現錯誤,一刻也不敢放手。導致自己越發緊張,有些著急,會讓人覺得有些趕著,生怕時間不夠,講完這個就急忙進入下個知識點。有時引入問題很快,還沒給學生充分時間思考,自己又急著回答問題……此時的我陶醉在自我的「表演」中,卻忽視學生的存在。

當表演將近結束時,我彷佛也注意到學生的存在,他們聽得怎麼樣?於是我向學生提出問題—「恩格爾系數的變化意味這什麼?」長久的等待學生的回答,不知怎麼了,此時沒有乙個人「理」我,尷尬之餘,我只有自己打破沉默,自問自答,唱著「獨角戲」。

這節課後,我仔細反思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心態上的錯誤。有位資深老教師說;「如果這節課不緊張放開地去講,忽視我們的存在,如常規課一樣,會是一節好課。

能用一故事「老李家的故事」貫穿整節課,這是它的創新之處,閃光之處。」越是帶著功利色彩去做一件事,越是在過度在乎一件事,實施過程中越是緊張,容易發揮不好。結果從乙個極端走向了另乙個極端;二是教學方式上的錯誤。

在錯誤觀念的影響下,我急於表現自我,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失去了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沉默是金」的局面。

(二)2023年12月12日第一次對外公開課:換湯不換藥的大雜燴

這是我的第一次對外公開課,事關學校的聲譽,但吸取上次公開課的教訓,調整好心態,高度責任心去對待這件事,以平常心去上好這課。《市場配置資源》這課的內容貼近生活,我以「三鹿奶粉事件」匯入,以「油荒」鏡頭走進生活,引進課堂,又通過「購銷兩旺的汽車市場」**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一環緊扣一環,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突破了上次公開課的「獨角戲」的局面。

又情境演示「海中四合院著火」說明市場並非是萬能的,走進時事「金融危機」**市場調節存在怎樣的弊端。看似內容豐富,課堂熱熱鬧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課改的要求,但是在豐富內容的背後要借助課件,把課件當作「另一塊黑板」。 現代教育技術以其所具有的這種大容量、快節奏的特徵,雖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而一屏又一屏的文字,每個觀點、每個知識點都打上去,有滿滿的文字,因為覺得每一句話都很重要不捨得丟,就會變成每句話都不重要都丟掉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注意力是無法長時間集中的。

又有各種各樣的精美**,又有**,加上本身這課的內容就偏多,「唰唰」一張張幻燈片不斷地變換,把學生看得暈頭轉向,一眼茫然,最後學生走馬觀花,下課後一頭霧水。課件展示太多的文字,用課件來滿堂灌,有人說,這叫做「人機共灌」,其實是換湯不換藥。

失敗了,原因是什麼?總該「吃一塹,長一智」。對新課標理解不深,斷章取義,膚淺地認為新課標就是要「新」「奇」,有**,有精美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

不僅如此,而且現代教育技術運用過多過雜,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於學生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深入思考。教學應當布白,留下學生思考的空間。過分追求畫面的精美、動畫的變化,甚至**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的確,剛上課時能很快吸引學生迅速進入上課狀態,但當其內容過多過雜時,吸引學生的只是表面的東西,而不是知識本身。思想政治課有很多內容理論性非常強,需要學生深入思考體會,老師應當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消化知識的時間。對於這種變化多樣的、附有**動畫的、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的課程,容易出現課後老師再回爐的現象。

如果認為所謂的新課標就是完全以學生自己的體驗、感悟、**為主,而缺少了教師的適時點撥、精彩分析,那這樣的課堂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沒有本質的變化。

(三)總結—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對於年輕教師失敗並不可怕,要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結合這兩節公開課說明在處理「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的關係問題上走向兩個不同的極端。一節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後變成包辦一切,挫傷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課堂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

一節過於追求標新立異,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看似熱熱鬧鬧的課堂華而不實。所以要正確處理好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關係。

要明確新課程改革是乙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我們必須真正領會新課程改革的實質,切不可斷章取義、望文生義,更不應該從乙個極端走向另乙個極端。要明白兩對關係:一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二是傳統與創新的關係。改革不是讓我們拋棄過去的一切從頭開始!

要處理好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新課程改革比較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如**動畫、情境創設等,將這些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引入課堂,無疑對充實教學內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並非熱熱鬧鬧的課堂就是好的課堂。

關鍵要看這些教學形式的實效如何。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再好的形式沒有效果就不好,就不能用。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要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才能保證活動的實效性。

我們在統籌各種教學資源時,包括教學素材的選取、安排都應得當,恰到好處地為內容服務,不能只注重好看、熱鬧、多樣的形式。而素材的選取不應貪多,而應典型,具有針對性、時代性,能較好地彰顯或昇華主題。不能對新課標理解斷章取義,一味地追求標新立異,卻游離於書本之外,反而捨本逐末。

在《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這框題中,我引用**《非洲真實的故事》想體現出「南北發展不平衡」的知識,不僅不能很好地彰顯和深化主題,充其量不過是吸引學生、取悅學生而已,還有譁眾取寵、畫蛇添足之嫌。因為更好的形式離開了實質,內容也會變得蒼白無力。

而多**的運用也應該堅持這個原則,即根據實際情況慎用、切不可「過濫」。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努力去克服形式主義,一切從教學的實際效果出發,合理地整合各種教學資源,而不是為了「形式」而形式。

要處理好傳統與創新的關係。好比對待傳統文化,既要繼承,又要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並非一無是處,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否定以前的一切從頭開始。

畢竟傳統的教學經歷了一段發展過程,總有可借鑑之處。其實對傳統的繼承與發展,這本身就是創新。運用多**教學,**和音訊有聲有形、生動,這是創新;站在三尺講台,一根粉筆,能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師生產生共鳴,這也是創新。

創新的關鍵不在於表面,而在於實質。如果認為所謂的新課標就是完全以學生自己的體驗、感悟、**為主,而缺少了教師的精要分析,適時點撥、精彩講解,那這樣的課堂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沒有本質的變化。我們應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到乙個最佳的結合點,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以此突破、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新課堂」。

「以史為鑑」,通過教學反思這面鏡子吸取教訓,不斷地在實踐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與總結,不斷地成長與進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能盡快地站穩三尺講台,有所作為。

針對一堂公開課的教學反思

針對一堂公開課 牛頓第一定律 的教學片段與反思 1 初中學生已經對慣性 慣性定律有所了解,並比較深人地研究過慣性的利用與防止,高中教學的落點應在 怎麼才能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認識做螺旋式上公升?2 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如何讓學生易於接受?3 本節課怎麼體現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的思想?教學片段 ...

針對一堂公開課的教學反思

針對一堂公開課 牛頓第一定律 的教學片段與反思 1 初中學生已經對慣性 慣性定律有所了解,並比較深人地研究過慣性的利用與防止,高中教學的落點應在 怎麼才能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認識做螺旋式上公升?2 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如何讓學生易於接受?3 本節課怎麼體現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的思想?教學片段 ...

一堂英語公開課的教學反薎

芙蓉中學 姜志軍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我上了一堂公開課,內容是unit 11,section a 的第一部分,初中英語教研組的同事都來聽了,並且評了課。這一屆的初二年極學生基礎相對來說比較差,而且我們班比別的班級較差,加上初一的底子不好,學生的英語水平還不夠高,但我想試試,看看這些孩子在公開課上會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