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學語文詩歌教學之現狀反思

2021-07-10 02:11:07 字數 975 閱讀 9596

一、詩歌大國的詩歌魅力去哪兒了?

中華民族一直是泱泱詩歌大國:從《詩經》到《楚辭》,從唐詩到宋詞到元曲,中國的詩歌傳統一脈相承,這其間名家輩出,經典無數;同時,我們有著幾千年的「詩教」傳統,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詩歌不但是文人言志抒懷、唱和酬答的工具,詩教還可用之於家,用之於國。

可以說,詩歌是中華文明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光彩的部分,「詩人」的名號在漫長的歷史中,一直象徵身份、名望和讚譽,令人尊崇和嚮往。

不僅在中國,在希臘「詩人」這個詞語的意義是「創造者」,在印度和其它文明古國也都有過「詩教」的傳統。特別是近十幾年,詩歌變成淺白惡俗的順口溜或晦澀難懂的自言自語;詩意的表達和詩性的情趣成為一種不合時宜的迂腐或奢侈;詩人的名號更是變成一種刻薄的嘲諷甚至惡毒的謾罵。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讓人痛心疾首的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當前詩歌的衰落?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商業社會的價值標準。在物質化、商業化的社會中,在拜金思想、功利訴求面前,詩歌似乎缺乏實用價值

2、現代社會中人性的萎縮。快節奏的生活、生存和競爭的壓力,使古人推敲詞句、吟哦詩篇的閒情逸趣成為奢侈;現代人上天入地、日行萬里,卻無法像古人那樣從容的行路讀書,快意的遊目騁懷,縱情的感受書寫;現代社會,物質豐富,人們目迷五色的同時,感官日趨麻木,心靈空間日趨狹窄,精神世界逐漸荒蕪

3、大眾文化的衝擊。在以「全民參與」為特點的泛娛樂化時代背景下,在以「視聽」及「網路」為傳播手段的通俗文化氛圍中,嚴肅文學、傳統閱讀都面臨挑戰。尤其是詩歌,而與網路**、流行歌曲相比,詩歌含蓄精微,曲折深婉的特點,更是讓在此種文化環境下生長的民眾,尤其是青少年覺得難以理解、難以親近。

據悉,全國最權威的詩歌雜誌《詩刊》的發行量只有幾萬冊,這在乙個有幾千年詩歌傳統、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難道不是巨大的諷刺和難堪嗎?可是,我同樣聽說,在更早進入現代社會的西方國家,詩歌仍然廣受歡迎,一本好的詩集根本無須為銷路發愁。兩廂對比,除了將責任推給時代,詩歌的沒落,難道不值得教育界深刻反思嗎?

關於中學語文教學的理性反思

作者 楊秀燕 成功 教育 2012年第10期 中學語文教學中至今存在著很多缺陷,針對這些缺陷,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獲得了一些新的認識和心得。一 語文教學中的缺陷 上世紀,在人類教育發展中,經歷了最重大的理論與實踐變革的可能就是課程與教學。就語文而言,它無時無刻不在經受著嚴峻的審視與選擇,但因循著教學...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時間如流水,去年九月迎接新生來學校上課的情景猶如在眼前,轉眼間又乙個學期又將匆匆而過。回顧以往的工作,我雖不曾有驚天動地的成績,但總是盡著自己的職責,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課堂教學中有了一些收穫,也有值得深思和努力的地方。一 收穫之處 1.抓後進生,抓課堂常規。我們的學生年齡小,...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 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研究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反思的乙個重要任務是對語文教學進行反思,開展反思性教學。一 以學生為主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