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與千克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1-07-09 21:11:50 字數 3003 閱讀 7508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課是建立在學生已初步知道物體有輕重的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要求學生掌握質量單位和進率,同時又為今後學習「噸的認識」作鋪墊。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初步建立1克與1千克的質量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過質量問題,對表示物體輕重已經有所了解,無數次地實踐過,但缺乏對這些單位的具體感知,大部分學生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比較淡薄,況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僅靠觀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覺來感知,同時農村學生對舊制重量單位:

斤兩比較熟知,因此,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克和千克質量觀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學的難度較大。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並理解克和千克的關係。

3、 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生活是緊密聯絡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學重點:

1、 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係: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並理解克和千克的關係。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主題課件,乙個2分硬幣,羽毛球,桌球,1千克的鹽, 500克的砂糖。天平、盤秤、電子秤、彈簧秤等。

課前要求學生準備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題圖)說一說:哪些物體輕,哪些物體重?

生答:餅乾輕,豆油重

2、掂一掂:一支鉛筆和文具盒,一張紙和數學課本,讓學生說說有什麼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提問:

你在家裡聽大人說過物體的輕重嗎?怎麼說的?學生回答:

xx斤、xx兩、xx克、xx千克。小朋友們真了不起,不過斤、兩是舊制重量單位我們現在不學習它。

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實踐操作、形成觀念。

1、大螢幕出示主題圖,引出質量單位。

觀察主題圖:

(1)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這幅圖畫,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麼?

生答:蘋果多少錢一斤?蘋果有多重?蘋果有多少克?蘋果有多少千克?

(2)畫面中的小朋友在說什麼?

生答:一盒餅乾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在來交流以下好嗎?

生答:我發現火腿腸一根是45克,我的體重是30千克,我的體重28千克……一袋大公尺是25千克、麵粉50千克、速食麵有50克、有100克的、牙膏是90克,……

師:同學們發現這麼多呀,真了不起,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有的後面帶:「克」,有的後面帶「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同學們說得真好,觀察真仔細。只要我們處處留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會學到很多知識,

2、千克的認識。

(1)提問: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量,你們知道1千克有多重嗎?找出自己帶來的重1千克的物品,說說你怎麼知道這包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2)用掂一掂、拎一拎的「方式」體驗1千克的質量。

(3)同學間交換帶來的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豐富對1千克質量的感知。

(3)估一估:你身邊那些物體有1千克,1千克重的本子大約有幾本?同學們相互交流。

師:你想知道你估計的準不准嗎?用什麼方法來驗證?

(4)認識和使用各種秤。

(5)實驗活動:秤一秤估計的物品。

3、克的認識

(1)認識天平:告訴學生,當砝碼和物體質量相等時,指標正好指向「0」

(2)你們知道1克有多重嗎?出示羽毛球,桌球,2分硬幣等物品,猜測哪樣東西的質量是1克。

用天平驗證。

(2)掂乙個2分硬幣的質量,體驗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東西的質量大約是1克?同學交流。

(3)感受和估計數學書的質量以及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用天平驗證。

4、進率教學

(1)你覺得克和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猜測。

(2)使用盤秤驗證。一袋鹽重多少千克,1袋砂糖重多少克?

生答:一袋鹽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

師:兩袋砂糖正好是多少克,即:多少千克。

生答:兩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小結:

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克作單位比較合適,什麼時候用千克作單位比較合適?

生答:比較輕的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在(  )裡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書本p89第4題。

2、看清資料和單位在括號裡填上「>」「<」「=」

書本p89第5題。

3、老師課前帶來的東西,哪些用克作單位,哪些用千克做單位比較合適?你發現了什麼?

(使學生明確:判斷物體輕重不能簡單地根據物體所佔的空間大小。)

4、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誰重?為什麼?

讓學生在爭辯中明確:兩樣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樣重。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課外問老師好嗎?下課。

教學反思

對如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確實較難掌握。教學時教師也很難把握,所以教學時我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所列舉的例子都是學生經常能接觸過的,看得見,摸得著的。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充分的準備了教具、學具和實物,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學生通過估一估、掂一掂、稱一稱、比一比、說一說等活動,感受物體的輕重。學生親身經歷了1克、幾克和1千克、幾千克的實際質量,這種感受和所產生的內在的知識層面不是教師講解、灌輸能讓學生得來的,而是學生親身體驗到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動手」的方式學習,而不是「聽和說」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活動。

這樣他們不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確含義,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活動掌握了:發現、認識、理解數學的一般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課堂效益到得明顯提高。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三 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強化認識克與千克 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學生們基本上都形成了克與千克的重量概念。在新課後的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一些 估一估 和 填一填 質量單位的練習,以及用好學生的教輔書,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數學資訊,讓學生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反思不足 在比一比的環節上缺乏提公升 學生的認知水...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新教材人教版的內容。教學中首要的難度來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 長短甚至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徵,而對於重量的本質性的關注則較少,有的也相對較為間接。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克 千克 這兩個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戰性。一是因為學生在實際生...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

一 走進數學生活,體驗生活數學。本課學習體現了數學知識 數學問題 於生活又歸宿於生活的思想。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對1千克與1克有多重缺乏感性認識,但他們已經知道物體有輕重並能用手或其他部位的感受體驗質量分辨物體的輕重。所以學習這一課我選擇了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