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千公尺 分公尺 公釐教學反思

2021-07-09 09:35:40 字數 3440 閱讀 4678

千公尺、分公尺、公釐的認識教學反思

李迎春本單元是在學習了長度單位公尺和厘公尺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公尺、分公尺和公釐。通過學習,使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乙個比較完整的認識,對於今後學習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具有重要意義。以乙個有趣的夢境為情境,呈現了小朋友甜甜在夢中和齊天大聖孫悟空比本領的畫面。

通過學生觀察情境圖,創編數學故事,講一講小朋友甜甜在夢中發生的事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初步了解掌握學生的對本單元知識的預習情況,然後由學生提出問題從而指出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公釐、分公尺、千公尺和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在認識「公釐」時,我首先以學生提的問題:1公釐到底有多長?引入。

後讓學生自己**、交流,最後我再總結:尺子上1小格的長度是1公釐,公釐用mm表示。接著觀察尺子上的一小格的長度,用手勢表示出來,並找一找你身邊大約是1公釐的物體。

有的同學說:尺子的厚大約是1公釐,有的說:鉛筆袋的拉頭厚大約1公釐。

在講解 「分公尺」的認識,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本:10厘公尺就是1分公尺,分公尺用dm表示,1分公尺=10厘公尺。接著讓學生自己體會1分公尺的長度,並用手量一量,在學生感知1分公尺後,我提出這樣乙個問題:

「晚上老師也夢到齊天大聖了,他拔了一根毫毛,變出一張課桌,給老師出了一道題『這個課桌高7( )』?老師不會了,那麼誰來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呢?」然後學生很積極的思考並回答,有用公尺的,有用厘公尺的,有用千公尺的,回答非常熱烈。

之後,我帶領學生乙個乙個的分析並用尺子和例項證明是否合適,最後這些都不行,只能用「分公尺」,從而引出重點。最後,讓學生所有學過的長度單位排序,讓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為換算單位做鋪墊。

「千公尺」的認識是在第二課時學習的,它是最抽象的長度單位,平時不是很常用,而且學生很難想象出這個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長,我給學生舉了一些和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外,還讓他們問一問家長從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千公尺(公里),或者坐計程車時注意一下計程表,從而間接地了解「1千公尺的長度」。並讓學生知道「千公尺」是現在所學的長度單位中最大的長度單位。

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對於長度單位的認識不難理解,只是在它們之間的換算中出錯較多,反映出學生對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掌握不是很牢固,要加強練習以鞏固!

千公尺、分公尺、公釐的認識教學反思

馬俊霞在一年級的時候,同學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厘公尺和公尺,能體驗1公尺和1厘公尺的長度,理解1公尺=100厘公尺。本堂課是在實際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公尺和公釐,初步建立分公尺和公釐的長度表象。

通過實際丈量使同學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理解1公尺=10分公尺、1分公尺=10厘公尺、1厘公尺=10公釐,並能在實際操作中靈活運用。反思自身的教學,有以下可取之處與缺乏之處。

勝利之處

1.確立難點,重組教材。教材中是認識分公尺在先,而我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先引入公釐的認識,我想公釐是同學現在認識到的最小的乙個長度單位,對同學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2.借助多**的一些演示,使同學建立直觀的表象。如公釐的認識,我讓同學利用手中的直尺進行學習。首先引導同學觀察尺子上從**到**是一厘公尺,然後找一找1公釐是從**到**,1公釐和1厘公尺是什麼關係?

再借助多**把1厘公尺長度放大,使同學能清晰地觀察到:1厘公尺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公釐。通過數一數得出1 cm =10 mm,形成公釐的概念。

3通過用手比劃長度單位的遊戲,手腦並用,加深印象。同學知道了一公釐有多長,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學在腦中建立1公釐的表象,除了用眼觀察,還需要用手比劃。

讓同學仔細觀察1公釐的長度,然後用手指比劃出1公釐,。通過動手比劃,加深同學對公釐的印象。

缺乏之處有許多:

1、雖然準備了較多實物,以為同學很熟悉,就出現了一下,沒有讓同學摸一摸感知它們的長短。

2、1厘公尺的「一半」(中間的長線表示)就是5公釐,引導同學發現,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數。

3、畫線段時應該演示,提醒同學注意畫上端點,標上長度,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4、班級人數多,操作活動多時,同學的注意力易分散,課堂的節奏、課堂的調控也是值得我考慮的問題,如上課指令應非常明確,讓同學很明確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5、為人處世低調的我,不知不覺中會把把這種低調的情緒帶入了課堂,給予他們的激情和鼓勵太少了。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需要老師給予更多鼓勵與肯定的話語。

6、課件的取與舍,怎樣少而精的用在點子上,課堂上如何不被課件牽著鼻子走,而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適時的調整。

《千公尺分公尺和公釐》教學反思

呂秀芬 我在教學後對照教學要求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導要「簡」:

本課教學環節若不緊湊教學內容必定完成不了,因此我在如何「導」得快、簡、趣上動了腦筋。我讓學生聯絡上學期學過的厘公尺和公尺匯入本課,通過學生測量文具盒引出長度單位分公尺,認識長度單位公釐則直接拿起數學書,問:如果要測量數學書的厚度,該用什麼長度單位呢?

然後讓學生自己量一量看。在新知探索結束後又以「今天小朋友們學了不少新本領,用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匯入實踐應用的練習環節。

課中幾次的「導」比較簡明,整個教學過程就顯得自然而順暢。

二、教要「精」: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老師的教就要體現在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精心設計問題、精要講解上。如:在引出分公尺這個長度單位後,我設計了「1分公尺到底有多長?

」 通過看一看、數一數、比一比(比劃)、找一找(舉例)、畫一畫等操作活動,加深對分公尺認識,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最後小結「現在你知道1分公尺有多長了吧!」。如此老師教給了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要「精」也體現在兩次小結中,新知探索結束後「今天我們認識了哪兩個新朋友?現在已經知道了哪幾個長度單位?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這幾個長度單位還可以用字母m,dm,cm,mm來表示,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在書上找一找有關介紹。」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概括,強化了重點,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乙個系統、完整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

三、練要「實」:

本課教學中參與面廣,活動量大,重在動手操作,實踐中體驗所學知識。我們知道往往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後,時間成了難以把握的因素,我猶豫過、擔心過,但課堂教學要紮實必須是學生「練得實」。這節課該學生動手的,我盡可能不包辦代替。

如:用學生尺測量學習用品、用公尺尺測量桌椅、測量線段等每個學生都動起手來。怎樣量並剪下10厘公尺的吸管以及怎樣畫1分公尺長的線段,我都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實物投影下演示,規範學生的操作。

在認識公釐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分別的測量1分硬幣\**卡\銀行卡10張紙的厚度,充分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在用公尺尺測量桌椅高度前,我先讓學生說用公尺尺測量需注意什麼,使操作活動講求實效。但是由於時間還是緊張,書上的練習沒能在課堂上都解決.

四、學要「活」:

整節課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絡,運用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學習,可以說學得比較「活」。在認識公釐時,我讓學生測量數學書的厚度,激起該用什麼長度單位的矛盾心理,我不急於讓學生說量的結果,而是「聽聽辣椒哥哥和西紅柿弟弟是怎麼說的」然後問:現在你知道了什麼?

還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數學書的厚度是6公釐;尺子上1厘公尺中間的每一小格長度是1公釐;不到1厘公尺時要用更小的長度單位公釐等這相當於看書自學。課上有多次同學間的合作測量、探索交流等,讓學生知道在動手中「學」、向書本「學」、向同學「學」等方法。

二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分公尺和公釐蘇教版2019

四 學要 活 整節課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絡,運用了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學習,可以說學得比較 活 如 學生經歷估一估 量一量 剪一剪,從一根吸管上找到1分公尺,這一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運用了 猜測 驗證 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生的思...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公尺 公釐教案

二 思索 交流共享 一 認識分公尺 1 師出示紙條,指出 這張紙條的長就是1分公尺。2 師 分公尺和厘公尺都是長度單位,那麼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關係呢?怎樣證實你的猜測?用直尺量一量紙條。得出結論,板書 1分公尺 10厘公尺 3 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劃出1分公尺的長度,比劃給同桌看,教學生用手勢來...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分公尺和公釐檢測

蘇教版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檢測試卷 班級 姓名 得分 一 填空。1.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6分 別針長3單人床長2橡皮長5 寬4 樹高10 教室地面長9 寬 8數學書厚8 2.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數。9分 1厘公尺 公釐 1公尺 分公尺 1千公尺 公尺 4千公尺 公尺 2000公尺 千公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