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021-03-04 06:18:02 字數 4677 閱讀 9938

認識厘公尺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認識厘公尺》一課時,在引發出學生「要有統一標準來測量物體長度」的需要後,介紹了直尺上的厘公尺,並讓學生到直尺上找出1厘公尺,學生找到了0~1、4~5等。我繼續讓學生找出2厘公尺、5厘公尺、10厘公尺,學生都找到了,而且有不同的找法。我沒有一味的以講授的方式告訴學生,在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要從刻度0開始測量,那樣學生對於「為什麼從刻度0開始測量」沒有深刻的體驗,具體測量時只是機械地按照老師總結的步驟進行操作。

上述案例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紙條的長度,師生、生生互動之中,學生自己找到了並建構出初步的正確的測量方法「只要把紙條的一端對準直尺上的乙個刻度,再看另一端對著刻度幾,數中間有幾大格」。

出現了多樣化的測量方法後,我再次引導學生進行第二次實踐,學生深入體驗從「刻度0」開始測量的優越性,對從其它刻度開始測量方法有一種笨拙之感,多種方法的比較中,建構出一般的合理的測量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深刻體驗到從「刻度0」開始測量的優勢,並且能根據實際的情況選擇合理的測量方法。本節課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課的不足之處

1、我的教學設計還不夠豐富,容量不夠大,變式不夠多,在發展開拓學生思維方面還要做出努力。

2、可以更緊密地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如找出教室內、生活中的一厘公尺等等,從而更好地讓數學為生活服務。

3、沒能用課件,如果在讓學生明白故事中的真正意義,用課件顯示就更好。這樣學生可以看得更清楚,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興趣。

4、分層教學還顯得不夠,雖然我在這節課讓學生全體參與但根據學生的智力程度分層教學還不明顯。

《認識公尺》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在認識長度單位厘公尺後,又要認識的乙個新的長度單位---公尺」。這節課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為他們對於一公尺到底有多長心裡完全沒有數。所以,我為學生設計了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1公尺的概念。

(1)讓學生用厘公尺去量黑板的長度,讓學生說說有什麼感覺。接著老師出示一把公尺尺,問用這把尺量感覺怎麼樣?再告訴學生這就是1公尺,並讓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張開兩臂比劃著1公尺大約的長度,親自體驗一公尺的長度。

(2)小組合作,用公尺尺量出1公尺長線。每個學生都拉一拉線的長度,感受一下一公尺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再張開兩臂比一比。讓學生然後在教室裡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概是1公尺。

(3)在用公尺尺量的過程中體會公尺與厘公尺的關係,再通過比較1厘公尺和1公尺的長度,進一步的使學生認識到,用公尺做單位是量比較長的物體。

(4)在地上畫出3公尺、5公尺的長度,讓學生親自走一走,體會幾公尺長的長度。

存在不足。

1、公尺尺、1公尺長的線應該多準備幾份,這樣學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公尺的長度,也加深了學生對公尺的認識。

2、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或偷偷的玩,不能做到認真聽講。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在今後的工作中,還應加強理論學習,學習一些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讓學具在課堂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一)

線段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我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手中毛線的變化來認識線段。讓學生通過拉一拉,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引導學生觀察課本、黑板等物體的邊,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線段的感受。

鼓勵學生尋找、利用身邊的工具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

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這節課存在很多不足:語言表述不夠嚴密。在表述線段時把兩手之間直直的這一段可以看成是線段,我說成把它叫做線段,顯然這樣的描述是不夠嚴密……在教學中對於學生的評價變式不夠多,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對於教材理解也比較粗,對於端點的把握不到位,以致於後面說的時候,說不清並說不完整線段的特點。在指導學生說上還要細緻到位一些。如說說為什麼不是線段,說說這個圖形有幾條線段完成,這些看似簡單的題目,還是要想好如何引導學生說完整。

在最後把五個點每兩點連一下,要在處理好四個點連一連的基礎上,指導好方法,這樣學生才能順理成章得連出10條線段來。繼續修改教案,再上課。

長度單位練習

今天這節課內容很簡單,如果照本宣科地用一節課講完,既浪費時間,也沒有多少效率。能否補充內容呢?如果光補充一些拓展題、思考題的話(以前經常的做法),也僅有一部分優秀生能參與進來,大部分學生仍是陪客,怎樣上這樣的練習課呢,數學課該給學生留下些什麼呢?

這是我現在思考的問題,並採取了一些措施:

一、數學課可以訓練學生完整簡潔而又富有邏輯的語言表述

現在的學生學習很浮躁,碰到這樣的練習課就覺得很容易,沒有挑戰性,所以往往學得很被動。但真正讓他們說說每一道題是怎樣想的,為什麼呢?學生又說不清,或又辭不達意;又或者有同學能有條理地說清楚了,但大部分學生不能謙虛地傾聽,而是覺得只要知道結果就行了。

我覺得孩子如果從小不能養成完整簡潔的語言描述能力,就很難與別人交流(事實上課堂上讓學生就某個問題與同桌交流,有人就不知道說什麼)所以現在課堂上,特別是一些內容簡單,時間寬餘的課上,我經常增加一些練說的內容,幫助學生說,幫助他們有條理地說,有意識地促使他們多說。我想,簡潔完整而又富有邏輯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通過幾年數學學習應該留下的痕跡。

二、數學課可以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

數學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非常嚴密的,哪怕相差2公釐那麼微小的差距也是不可以容許的,比如在畫80公釐的線段時,有的學生馬馬虎虎畫得很不標準,如果老師批改時不用尺去量一量,也很難判別對錯。為了使學生養成嚴謹的習慣,我批改前就提醒學生老師也會用直尺量著去批,凡是不標準的都要重畫。就通過這樣的強化練習,學生畫線段時就精確了很多。

三、數學課要培養學生三思而後言的習慣

現在有太多的學生有一種信口胡說的習慣,這需要老師的引導。比如讓學生估計一條線段長幾厘公尺,我一般不會讓隨便學生報出幾厘公尺,而是要求他們想一想要用什麼工具、方法可以幫助小朋友來估計。比如31頁的第4題,引導學生通過用小手指尖到手腕距離大約是1分公尺來和這一條線段比較,得出長9厘公尺這樣比較科學的估計。

我想數學課就是要培養這種哪怕是估計也要「有據可依」的嚴密性。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製加法)

本課時是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製加法的豎式及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製加法。因而教學時注重滿十進一的發現和理解。

「在**新知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發現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了,怎麼辦呢?然後引導學生自主**算理、通過擺小正方體,滿了十個先把他們擺一起,找到計算這道題的關鍵。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進製加法,我組織學生討論:是先從個位加起比較方便,還是先從十位加起比較方便?通過討論交流,班內絕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先從個位加起,因為學生從比較中已經能明顯感受到從個位加起的優越性是不會把個位進的1漏加。

如果先加十位的話,就很容易把個位進的1漏加。

教學中我也善於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課前,我就預想學生會出現的錯誤,例如忘記滿十進一的,又或者是忘記加十位上的進製一,還有個位沒滿十就進製的種種情況。教學中我有意識地發現是否有這樣的錯誤,然後在練習中,我把學生出現的錯誤一一展現出來,讓學生自己來發現、改正。

不足之處:

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還要加強訓練。《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乙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在今天的課堂上,擺小棒這一過程顯得有些快,學生展示出的是乙個結果而忽略了算的過程,這時我若引導他清楚地擺兩個加數時,或許孩子會擺得更好,也會很好地為下面講解滿十進一地算理做鋪墊。

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是一堂計算課,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層次清楚,符合計算課型的一般步驟。主要分為三個環節:1、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56–22=?讓學生根據以前學的方法來思考,想想相同數字的數直接相減?把豎式寫在記錄本上。

2、方法的交流與展示:你是怎麼做的,為什麼這麼做;直觀圖的教學。 3、具體情景中適用方法運用:

57–14 39–8讓學生用筆算的方法計算?請寫在記錄本上並說說為什麼?

作為新教師的我通過這堂課的教學,發現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首先是學生主體性。《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此類題大多學生都會算。所以應該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為教師不因該牢牢的「抓」著學生,生怕學生出錯。這樣容易把學生帶入教師預設的方法中。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認同書本上相對較好的方法。

其次是讓學生說的練習的還不夠。如今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的探索,改變過去應用題教學片面強調用什麼方法計算的做法,做了題目就要讓學生講出,你是什麼算的,為什麼是這麼算的,通過長時間的鍛鍊之後,可以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著是新授前的引入。兩年級的小朋友,還是處於地段學生。他們的自我掌控能力還不夠,上課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長,通常只能維持在10至20分鐘的時間,那麼教師應該如何讓學生能夠在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段裡學得最多的、最有用的知識,是乙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堂課可以充分發揮情景圖的作用,利用情景圖上提供的素材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能夠盡快的進入上課的最佳狀態;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從情景圖所提供的資料中發現數學問題,為後面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計算作好準備。

最後算理和演算法,這點是針對計算課來講的。在教學直觀圖的時候可以結合算理和演算法同時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和記住豎式計算的算理和演算法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

演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一種重要思想,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就計算教學而言,提倡並鼓勵演算法多樣化,不僅糾正了「計算方法單一,過於注重計算技能」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鼓勵了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並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讓他們繼續去**、發現、創造不同的演算法。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數學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為主體 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變為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一 數學預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 提出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 以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作為切入口,激起學生統計的慾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知識的程式就越高,課中教師就從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匯入新課,從 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哪種動物的人數最多 來切入主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2 讓學生經歷統計...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從平時的練習和檢測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惰性表現突出。在新授的知識中,理解的內容少,記憶的內容多,特別是學生對記憶,掌握不夠,容易出現三天不記,幾乎忘記的現象。另外家庭實驗支手的少,上課提問鴉雀無聲。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理解 掌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