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養自學能力落到實處課改反思c

2021-07-09 06:25:27 字數 4796 閱讀 4469

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落到實處

平湖一小於志紅

擔任新課程語文教學已經四年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更加注重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更加注重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習權教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意願採取學習方式去獲得所要的知識,這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在最初的教學中我總會擔心如果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占用了過多的時間,會影響教學進度,使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完成。

甚至會擔心一放收不回來。近幾年來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摸索,使我認識到學生學習語文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做到

以下幾點。

一、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

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思考,**、理解,讓學生充分體會課文,通過自主學習會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對學習的效果也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

課改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它並沒有否定教師的主導地位。所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為了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我們必須使這兩個過程達到完美和諧的統

一,否則教學必將失敗。

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能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做到「收放自如」,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自己的引導下進行。教師要做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速度。這樣,學生

的自主學習就會始終圍繞教學目標,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同時教學效果會非常不錯。如在教學閱讀課文時,課文前給學生提出了本節課的閱讀要求,課堂上指導學生根據閱讀要求有目的地去自主學習,讀準生字詞,把課文讀流利,勾畫重點詞句,並簡單

作批註,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遇到不懂的同桌相互交流或做記號。然後引導學生在全班交流。

三、加強合作學習的指導和監控

要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有效地進行,我們必須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我們教師應該以乙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小組中去,指導、監控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知道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握學生學習的方向,不至於偏離教學內容,同時也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有乙個明晰的了解,對學生理解較為困難得問題可以予以適時的指導。

說是說,但要真正做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我們堅持做下去,相信會有成效的。

語文新課改中的

困惑平湖一小李雪

新課程改革大勢所趨,2023年7月來到我們的面前。我們縣小學、初中的起始年級轟轟鬧鬧的拉開了課程改革的帷幕。人人都實實在在的參與,人人都真真切切感受。

我有幸參加到了第一批課改部隊。語文,是一門最古老的學科,又是一門植根於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人人都可以批評的學科。隨著語文課改的推廣,語文教師的教育觀念迅速改變,新課標的理念已深入到每位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

我也一樣,舉著語文的大旗,走在全縣課改的最前沿。參與,摸索,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了將近五年的語文課改路程。自然經驗也有,困惑也有。

困惑一:課外閱讀存困惑

根據語文新課標的目標,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範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型別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萬字。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還有「能利用圖書館、網路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在我看來這是大大超乎我的想象的,也是難以全面落實的。

理由有①是時間上不允許有閱讀的時間。從早到晚學生基本沒有自主支配的閱讀時間。因為被白天的滿課和晚上的課業填滿了。

負都減不下來,讀談何容易。②是考試評比的指揮棒在引領著你必須以考試為中心,老師要割捨,學生要割愛。在分數壓倒一切的現狀下,誰敢拿分數開玩笑啊!

③是條件不允許。我班學生大都看了一些童話故事書,看過中國古典名著的少得可憐.大部分孩子都沒有廣泛閱讀、查詢和收集

資訊的條件。

困惑二:綜合實踐存困惑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是新課程一道亮麗的風景。它強調的是「實踐」與「活動」,強調的是開放。積極引導學生在母語的環境中學習語文,在社群的環境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運用語文和提高語文。

指導學生對家鄉的各類橋進行調查、對社會用字、對廣告語、對戰爭資料等進行調查,對家庭的故事親情進行觀察思考,利用網路進行學習,對重大的話題進行討論辯論,使語文教育的視野大為拓寬,內容大為豐富。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去創新、去動手、去實踐、去調查、去分析。老師是喜歡的,學生是喜歡的。

它實際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在語文學科的體現。然而,受評價機制的限制,受社會和家長的觀念約束,在加上這種課的費時費力,參與與管理的矛盾,老師大都一揭而過或一筆帶過。事實上,近一年來,學生都是堅守「課堂」陣地,幾乎沒有有計畫有組織的邁出過校門,邁向過社會過。

安全的擔心、經濟的問題、時間的制約、學校的擔憂等等等等,我們誰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新課標強調的「密切與生活的聯絡」一棍打入冷宮。我們不如在試卷上下點工夫來得實惠。

因為分數決定一切,分數才是法寶。新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與實踐」成了一道亮麗的擺設,留給我們的是哭笑不

的困惑和遺憾。

困惑三:作文教學存困惑

我一直以為,作文是語文的最集中的體現。所有的閱讀都歸根落實到作文上來。新教材在這方面過分強調學生的自由式寫作,一次作文訓練常常有兩三個題目。

過分強調主觀意念上表達,而忽視了有步驟的循序漸進的寫作指導和案例解析,缺乏系統化的作文教學的編排。作文和閱讀的同等重要(甚至比閱讀更重要)的地位沒有能很好的突現,這是對作文教學的乙個誤導,把作文教學逼到了乙個死胡同。另乙個原因,本來寫作教學就是語文教學的乙個難點,難在作文教學設計,難在作文批改、難在作文

講評、難在學生課外閱讀涉獵少,難在作文能力提高的漸進性。另一方面,我們在作文教學上的敷衍應付,學生寫作一學期就那麼十篇八篇,怎麼可能有效的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呢。這不能不讓人感覺有作秀和形式的味道。

不能堅持是致命的,要知道,

作文教學任重道遠

種種的困惑縈繞心頭,我只好見教於同仁,求教於專家。我常思考:評價機制的改革該要適應新課標、新課程了;語文學習要提供和生活聯絡的平台了;作文教學出路的研究和探索要有乙個航向了;互動合作要真正的體現在課堂上來了;要騰出時間讓學生真實的喜歡語文,喜歡讀書,接觸和喜歡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了……當然我們還可舉出很多的思考。

但真正要落實是有困難的,需要社會家長、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老師來營造乙個這樣的和諧氛圍。我並不要求在課改伊始就要解決所有問題,只是把這些困惑擺在同行面前,要我們正確的正視面對。我們在目前而且在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仍要「一支粉筆搞課改」的情況之下,碰到一點一點的問題解決一點一點的問題,把課改的微風更溫性的吹進校園,吹進課堂,

每個孩子的心靈。

對問題式閱讀教學的幾點粗略看法

平湖一小蒙炳紅

我國歷來重視問題教學,孔子早就提出「每事問」的主張,強調了問題在思維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現今語文課堂上,隨著課程改革的春風,我們的課堂顯得」熱鬧了許多,不在是老師問,學生答的老套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新思想.我們也時常讓學生提問,但綜觀現行閱讀教學對學生提問的處理,我覺得我們的語文課堂並沒有很好的開發,利用學生提問這項資源,致使學生的提問走向了形式與表面化。

提問成為道具,問題缺乏價值與引導。

現今課堂上,我們經常見到老師拿起課本就請學生提問題,但對學生所提的問題卻不了了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提問的實質就是教師實施其教案的乙個道具。

語文教學是乙個理趣與情趣和諧共生的過程,要想使學生體會到思考的樂趣,教師必須對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要使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必須把握住那些解讀課文的點,教師只有對教材中的「交接點」瞭如指掌,才有可能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二、問題解決單一,問題解決過程有待深化。

現行的語文課堂上,基本上還是實踐者從提出問題到解答問題這樣一種單線的簡單化處理方式。我們不僅視提問為手段,我們必須將提問作為乙個平台,乙個可以讓學生思維舞蹈的平台,要爭取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在這樣的舞台上演出各自的精彩。

教師有必要帶領學生整理他們所提出的問題。為什麼要整理?

一、為了教學的有效性。由於個性、經歷、知識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學生會提出各式各樣,不同層次的問題。為了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也為了防止有所偏廢,就有必要把學生所提的問題分類整理。

二、整理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課文重點、難點梳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思維進一步清晰化,同時,思維也能得到訓練。這對培養、提公升學生的思考習慣尤為重要。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不能把語文教學簡單地認為上提出問題再到課文中尋找答案的過程,怎樣與文字深層對話?我認為:一多品讀,多體悟.

教師可以將文字的一些重點段落關鍵語句拿出來讓學生品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與寫作方法。二是再積累、再創作。三是保持課堂持續性,當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

教師應注意三點:一是要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學習方法,把解決問題當動力,保證學生學習的持續性。二是要讓學生保持**問題的慣性,使問題的歸宿仍回到問題。

三是課堂上給學生留下的問題必須可以操作,要有反饋。我們常見到一些老師給學生課後留下的問題,大得沒有邊際,這樣一來的問題學生怎麼操作?課堂上留下的問題學生怎麼處理,教師應該及時向學生反饋,千萬不能讓課堂留問與課後操作成為兩層皮,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以問題為載體確實是學生走進文字的一種好方式,但是要實現文字閱讀到主題結構的代價,僅僅讓學生提出問題是不夠的,我們要關注學生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再到問題延伸的整個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問題的本文,才能接近閱讀的優化。

強化基礎提高技能

平湖一小高雲

轟轟烈烈的課改之風逐漸平息,課改走入了穩步發展的階段,靜下心來反思走過的五年,的確有不少的收穫,特別是學生能力的發展有了很大的突破,課堂教學的組織方式多而新,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可教師們慢慢發現教學的天平越來越失重了,基礎知識在漸漸淡化,根基不穩豈能蓋高樓大廈?教師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把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新課標明確提出,用普通話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並強調 各個學段的語文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可見朗讀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偏重寫的訓練,朗讀訓練依然是語文教學的薄弱環節,教師沒有把朗讀指導真正落到實處,甚至存在理解的誤區。如何把朗讀落到實處?筆者談一下自己的體會。一 保證學生有充...

《把工作落到實處》讀後感

近日,一本激情洋溢的書深深吸引了我,它就是經濟學博士楊卓研究成果 把工作落到實處 紅白封面上是碩大的題目,寫的大氣而堅定。的確,書中的大量例項已充分說明落實是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作為國稅系統的一名公務員,是各項稅收政策 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執行者,我們每個人忠於職守 盡心盡責,形成巨大的合力,才能推...

把責任落到實處讀後感

讀 把責任落實到位 的心得體會 今年在聯社領導倡導的讀書活動中認真地閱讀了 把責任落實到位 深刻理解了責任對人生 對工作的重要性,把握聯社伍理事長提出 把握工作關鍵,責任重於泰山 任憑艱難險阻,落實勝於千言 實幹提公升價值,到位盡職奉獻 位置必須找準,努力把握今天。工作中 責任勝於能力 為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