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教學案例及反思

2021-07-09 04:35:12 字數 2392 閱讀 5810

2、練習。(課件出示)

(1) 下面這段話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為什麼?

a. 把一塊長50公尺,寬10公尺的長方形地,畫在一幅平面圖上,長畫25厘公尺,寬畫5厘公尺。那麼圖上長和實際長的比是200/1。

b. 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是200/1。

c. 圖上周長與實際周長的比是200:1。

d. 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40000/1。

e. 實際寬與實際長的比是5/1。

f. 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200 :1。

(2) 課本第6頁的「做一做」練習後講評。

3、教學例5。(課件出示)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15厘公尺。南京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公尺?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已知什麼條件?要求什麼問題?怎樣得用比例尺的關係式來解答?可用多種方法解答。

學生嘗試練習後,對照課本檢查。有意識地指名兩位學生分別用方程和算術方法板演後,講解。

(2) 練習:課本第7頁的「做一做」,練後教師講評。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2)比例尺表示( )和( )的比。

(3)一幅地圖,圖上2厘公尺表示100千公尺的實際距離,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4)在比例尺是4:1的圖紙上量得零件長8厘公尺,零件的實際長度是( )。

2、完成課本第9頁的1、2、3題。

3、四人小組拿出乙份地圖,根據比例尺,隨意測量兩地間的圖上距離,並計算兩地間的實際距離。

五、 總結

六、 作業:實踐與應用

1、量出教室或你的房間的長與寬,用1:100的比例尺畫出平面圖。

2、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的距離是10厘公尺,如果畫在1:2500000的地圖上,兩地的相距多少公尺?

反思: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本節課我努力實踐著新課標的這些理念,力圖使學生經歷、感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展現數學思維過程,使學生知道學習數學的用處。反思這節課,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

1、實施全方位課程目標,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於學生來說有時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整堂課,我努力構造師生間朋友式、夥伴式的合作關係,努力營造和諧、平等、民主、輕鬆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處於開放的活動狀態中,學習是投入的,態度是積極的。當然課堂中有的學生會隨意發問,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不清楚的問題會自由討論,課堂上會較吵些。

從另乙個側面也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是處於較自由、熱烈的狀態中的,他們的記憶會更深刻。

2、創設具體情境,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新課程提出:數學教學必須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在本課中,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與學生的心理特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係。

課前,讓學生收集地圖和圖紙,啟用學生對看地圖或圖紙的興趣,初步感知比例尺在地圖和圖紙中的重要作用;課中,創設操作情境,理解比例尺的含義,把已有認知與經驗結合起來,通過課堂練習,同桌互相說出多種比例尺的含義,運用比例尺如何將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互相轉化,進而加深學生對比例尺的直觀認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課後,進行實踐操作,測量教室的長寬,在規定的比例尺中畫出圖形,有利於提公升學生的實操能力,也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3、以動靜相結合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真情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本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分析圖上和實際距離的關係,發現比例尺的含義,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慾望,而且還讓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學習活動中加深了對比例尺的理解和認識,體驗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與成功,這樣的教學留給學生的印象是長久的,理解也是深刻的。

4、充分利用多**,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課我根據《比例尺》與生活間密切聯絡的特點採用從生活例項匯入,再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樣有助於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需。如利用**的教學手段,課件展示的旅遊地圖、建築平面圖、零件圖等生活素材,讓學生倍感親切、熟悉,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道理。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化的多**教學手段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教師、學生、**有機融合、相互補充,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效率

但教學時,發現對學生所掌握的"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情況了解不足,造成了課上學生在此問題上的停滯不前。也有可能在本問題的提問方式上存在問題,學生聽到問題以後顯得很茫然,所以提問應該更簡潔、具體。鐘衛萍

比例尺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積極地去探索並解決問題,達到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性學習得以保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必要的知識準備,即學習任務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學習本課知識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乘除應用題等知識基礎以及分東西等生活經驗,這些知...

比例尺教學反思

今天,我進行了 比例尺 的教學,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首先,我創設了乙個情境,引導學生明白按照實際尺寸繪製平面圖是不可能的,初步產生縮小放大的需要,引入了學生對新知學習的渴望,進而,讓學生初步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有縮小和放大兩方面的應用,進而,引入了學習比例尺的必要性,匯入新課的學習,接著,通過學生...

《比例尺》教學反思

六年級3班張海燕 比例尺 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教學內容。這一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認識比以及化簡比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 抽象,難以理解,不易讓學生直觀的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義,這樣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