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學案例及反思集

2021-07-09 04:35:12 字數 5300 閱讀 9478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案例及反思

《走,我們去植樹》一課的初讀過程中我是這樣指導的:

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和老師一樣把這首詩歌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嗎?

請同學們把詩歌自由大聲地朗讀三遍。

生:(按要求大聲自由地朗讀詩歌三遍)

師:(出示詞語)

生:(領讀詞語,並讀出詞語色彩來)

(如:和煦、乖乖低頭、翩翩起舞、荒灘等)

生:(分自然段朗讀詩歌、齊讀全詩)

師:你了解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

生1:我體會到了少先隊員們去植樹時的心情是愉快的。

師:你從**體會到的?

生1:我是從「迎著和煦的春風,邁開輕快的腳步」體會到的。

師:我們還可以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上先隊員們的心情是愉快的?

生2:我是從「荒灘,溝渠,山坡,公路……到處迴盪著紅領巾的歡聲笑語」體會到的。

生3:我是從「片片樹葉都是快樂的音符,給我們送來清新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健康、幸福」體會到的。

師:同學們還讀懂了什麼?

生4:我讀懂了只有我們人類多植樹、愛護每一棵樹,我們才會生活在綠色工廠裡,才能染綠祖國的版圖,才能戰勝風沙,讓鳥兒翩翩起舞,才能建設「四化」。

生5:我讀懂了我們只要沒人載一棵樹就可以多增添一片新綠,億萬人民就可以把祖國的版圖染綠了。

師6:我知道了樹木的作用有很多,對我們人類太重要了。

……師:同學們真會讀詩歌,知道了那麼多,老師為你們驕傲,為你們高興,為你們鼓掌,現在你們還有什麼不理解的?有什麼想知道的?也可以來問老師。

生7:什麼是綠色工廠?(學生幫忙解決)

生8:「四化」是指什麼?(讓學生課後查資料)

生9:「綠色的希望」是指什麼?(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生10:為什麼說森林是「綠色寶庫」?(師生討論解決)

生11:什麼是「快樂的音符」?(共同討論解決)

……師:你們提的問題真棒!這才是真正的學會了學習呀!

生:(有感情地齊讀詩歌)

師:(再次出示詞語)

生:(有感情地齊讀生詞)

師:仔細觀察生字,你是如何記住的?你覺得應該讓大家注意些什麼?

生:(觀察後交流)

師:(板書範寫,指點容易寫錯的地方)

生:(書空)

(描紅)

師:(巡視指導,關注學生的書寫姿勢)

反思:培養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已是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也是時代的呼喚。而教師的課堂職能已不是在於傳授知識,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教會學習思路和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要做到:學生能自己讀懂就讓學生自己讀;學生自己能講的出來的,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學生自己能操作的要給他們創造條件自己做;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要盡力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

在教學《走,我們去植樹》的第一課時中,我就從以下四方面樸實的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理念。

一.讀的充分

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執教以來我一直把這句話作為鑽研教材的座右銘。

在語文教學中,我不僅把朗讀作為鑽研教材的起點,而且在課堂中,我也務必安排一定量的時間讓學生朗讀。因為反覆的朗讀課文,就是對課文細細咀嚼玩味的過程。讓學生對無聲的語言符號,用有聲的語言去感悟文章語言的神韻,掌握文章結構的脈絡,體會文章思想的精髓,從而達到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深刻地理解課文的目的。

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的讀,給他們時間去讀,且每一次的讀都「讀有目的,讀有要求,讀有指導,讀有感受,讀有反饋。」

二.練的實在

生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加強寫字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磨練學生的意志,陶冶學生的情操,均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平時必須要重視寫字教學,扎扎實實抓好。

在教學字形的過程中通過形近字的比較,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等方法讓學生牢固掌握生字的字形,並當場練習書寫生字。書寫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學生的握筆方法及書寫姿勢,培養他們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問的寬鬆

老師的問能引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例如讀熟課文後提問「你讀了以後,了解到了些什麼?體會了寫什麼?

」這種提問「適而不死」。學生每說到一點再繼續深入,「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解到的?」從而又回到了課文中,同時也把詞語的理解和感悟也融匯其中。

過後又問「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想了解的?」這一問調動了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學生也表現出一種求知慾望。

四.說的自由

教師寬鬆的問能讓學生放開的說,促使學生說得自由:「我體會到了植樹的好處」,「我知道了樹林是綠色工廠,是森林寶庫」,「我想知道『四化』指什麼?」,「什麼是快樂的音符」……

整堂課上,學生的學習心態、學習氛圍,輕鬆、自由,這正是我們語文教學所追求的。

《第一朵杏花》教學案例及反思

《第一朵杏花》一文中有一段話:「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段景物描寫很美,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教學這段文字時,我引導學生在充分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開始,學生們比較茫然,為了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我引導學生開闊思路:

教學第六自然段

師: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一年後,孩子有了答案,在揭曉答案前,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指名讀)

師:你喜歡這一自然段嗎?

生:我喜歡,因為它描繪了春天來了,帶來了綠意,使一切都充滿了生機。

生:它寫的很美。

師:美在**?

生:它說「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這裡的詞語寫得很美,「吹綠」、「吹青」、「吹皺」、「吹鼓」寫出了春天來了萬物都甦醒了。

生:(學生站起繪聲繪色地朗讀了該句後),這裡還用了排比的手法。

師:你不僅讀得美,而且還知道這裡用了排比,真了不起。

師:還有哪些地方寫得優美?

生:「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這裡用了比喻,把時間比作飛箭,寫出了時間過得飛快。

師:說得好,讀得更好,一起來(全班投入地讀這一自然段)。

找準訓練的切合點,我根據教材實際及學生實際,引導學生想象,體會人物對話的體態、語態,進而體會人物的感情,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積累語言運用的經驗。例如:《第一朵杏花》中有一段孩子與竺可楨爺爺的對話,沒有對話的提示語,教學過程中,我就充分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對話,先理清對話的人物關係,根據上下文及平時的經驗,想象兩個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物此時的不同心裡狀態,進而朗讀一番。

師:下面的對話該怎樣讀?

生: 「竺爺爺,杏花開了!」應該興奮地喊道。因為孩子發現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準確時間,按照竺爺爺的叮嚀做了,他很興奮。

生:「什麼時候?」應該急切地問。」

生: 「老師,我覺得應該加上竺爺爺迫不及待地問」。

師:看來你也迫不及待地要表達自己的觀點了!你先說說原因。」

生:迫不及待比急切更能體現竺爺爺急於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準確時間,更能表現他時刻關心物候現象的科學家風範,也能更好地體現老科學家重視孩子話的平易近人作風!在根據剛才新增的提示語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對兩個不同人物的對話朗讀得特別到位,達到真正走進文字的地步,從而實現了生生與文字的

生生交流與老師的交流,深入的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這比我們瑣碎的肢解課文、繁瑣的分析,效果不知強多少倍!

《燕子》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學片斷】:

(生讀最後一段話: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幾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讚歌.)

師:同學們讀得很投入,領悟到了春天的美,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我認為句中"幾痕"這個詞用得不準確,電線應該用"幾根"來形容.

師:你很愛動腦筋,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生:因為電線是一根一根的,而不是說"一痕電線".

師:是啊,我們經常說"幾根"電線,文中為什麼用"幾痕"而不用"幾根"呢看來,值得推敲.

(學生陷入思考,暫時出現冷場)

師:在黑板上畫了兩組線,請同學自己讀讀句子,再結合老師的畫想一想.

(生恍然大悟)

生:老師,我覺得"幾痕"沒有用錯,寫出了電線隱隱約約,看不清楚的特點.

生:電線很高,作者站在地面上,距離很遠,"幾痕"反映了從遠處看電線的真實情況.

生:"幾痕"表現出了電線若有若無.

生:如果用"幾根"顯得文字平淡無味,"幾痕"讓我們感受到了畫面很優美,所以要用"幾痕".

生:(最先提出質疑的學生)我明白了,"幾痕"寫出了電線若有若無,能與優美的畫面相協調,讀起來讓人覺得回味無窮.

師:是的,這個"幾痕"用得真是巧妙,令人回味無窮,大家結合課文,聯絡老師的簡筆畫悟出了它的妙處,把書讀活了.可見,只要在閱讀時多疑多思,一定會從語言文字中發現更多精彩的東西.

師:再看最後的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

生:把燕子停在電線上的情景比作"正待演奏的曲譜"

師:這樣比喻貼切嗎

(生一時無語)

師:又**條上添了幾筆

生:(若有所悟,齊聲)貼切.

師:讓我們欣賞書中的插圖,有感情地再讀讀這句話吧!

師:這麼優雅,美好的停歇,大家想想:燕子會譜什麼歌,你能為它寫一寫歌詞嗎

生:春天像一幅美麗的畫卷.看,五顏六色的花朵,碧綠碧綠的小草,還有那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春天真美啊!

生:春天像一首動聽的歌.聽,燕子唧唧地叫著,小溪緩緩地流著,孩子們歡快地喊著,多美妙的樂曲啊!

生:春天像一位紡織女,給大地披上了綠裝,給花朵戴上了五彩斑斕的帽子,多麼明麗的世界啊!

生:春天像一位插花能手,把美麗的鮮花插滿大地,給大地帶來了一派生機.

【教後反思】

我們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教學主體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在課堂上,教師只有樂於與學生對話,專心致志傾聽學生的發言,體驗學生的情緒,不失時機地抓住來自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捕捉到了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化語言,發展語言的"點",精當點撥,精心喚起,精巧引導,才能讓課堂教學在"預設"的基礎上煥發"生成"的活力,讓教學閃動靈性的光芒.

一,喚起學生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為學生營造寬鬆的質疑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經歷乙個探索發現的過程,從而發展思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在本案例中,我主動創設質疑情境,激發學生敢於質疑的意識,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當學生提出了"幾痕"這個詞用得不準確時,我沒有忙於其餘同學代答,也不包辦代替,直接告之結果了之.

而是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通過真誠地讚揚,使學生有一種愉快的心理體驗,樂於提問.並且及時地捕捉到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生成性資源,從學生的錯誤中敏銳地捕捉合理的因素,巧借"幾痕"這個詞,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享受到生成新知的樂趣.對於學生個體來說,能帶來成功的喜悅,會成為他再問,再創造的動力;對於學生群體而言,能啟用群體思維,形成燦爛的理想景觀.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學案例及反思集

走,我們去植樹 教學案例及反思 走,我們去植樹 一課的初讀過程中我是這樣指導的 師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和老師一樣把這首詩歌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嗎?請同學們把詩歌自由大聲地朗讀三遍。生 按要求大聲自由地朗讀詩歌三遍 師 出示詞語 生 領讀詞語,並讀出詞語色彩來 如 和煦 乖乖低頭 翩翩起舞 荒灘等 ...

四年級教學案例反思

楊利本課的教學目的明確,教學過程有序,教學活動設計合理,教學各環節過渡自然,學生思維活躍。這節課在組織和設計上主要有以下特點 1 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創設情景,示範教學內容,啟發學生的思維,組織學生實踐,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

四年級教學案例反思集

但願人長久 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學片斷 出示課題 師 誰熟悉這個課題?知道它的出處嗎?生 我知道,這是一首詞中的句子。生 我知道,這首詞是蘇軾寫的。生 我知道這首詞的名字叫 水調歌頭 師 有沒有誰讀過這首詞?能背幾句給大家聽聽嗎?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師 很好,這句詞膾炙人口,是這首詞中最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