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尺的認識教學反思

2021-07-09 04:09:51 字數 1276 閱讀 6822

( 4)請動手測量一下你的鉛筆、文具盒、橡皮, 看一看它到底有多長。學生動手測量、然後匯報。

反思:在第一次講課時,上面這個環節中兩次「 小組的同學合作觀察,**、交流 」 這個活動都沒有,只是讓學生自己觀察,結果只有部分學優生發現了規律,整個課堂顯得比較冷清,學生沒有激情,只是拿著自己的尺子在那兒看,具體看出什麼那就不得而知了,課堂比較失敗。因此在第二次講課中,在觀察直尺以及觀察直尺發現厘公尺和公釐之間關係的時候,我都讓小組的同學合作觀察、**交流,這樣一來,課堂氣氛活躍了很多,學生積極性很高,都參與到課堂中,效果好很多。

另外,在學生感受了 1 公釐長後,我又加了乙個環節:讓學生測量一下鉛筆,文具盒,橡皮,可以用公釐表示。

其實,在新課標中指出:讓學生自主**應該成為課堂主要的學習形式,而操作也是學生理解新知的重要手段。第二次講課中,在認識公釐時,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的形式,自己去發現1厘公尺之間有多少個小格,自己思考1厘公尺裡有多少個1公釐,從而掌握厘公尺與公釐之間的關係。

同時讓學生通過觀察直尺上厘公尺間小格的長度,測量1分錢硬幣的厚度,並用手指夾住1分錢硬幣,然後抽出後再觀察兩指的間縫,目的都是讓學生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1公釐的長度,建立1公釐的長度觀念,且**出厘公尺與公釐之間的關係。最後讓學生再一次來測量自己鉛筆、鉛筆盒的長度和橡皮的長度,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並鞏固這些知識。

但是在課後練習時,又發現了問題, 比如在完成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學生總是鬧笑話。比如小朋友高 12( m),課桌高 70( dm ),橡皮厚 5( cm)……從這樣的情況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分公尺和公釐的產生沒有感受,導致在應用中笑話百出。對物品的長度一定要讓學生與建立起的各個長度的多少的對比,這樣添合適的長度單位就減少了許多的錯誤。

因此在第三次講課中,在教學的處理中,我首先讓學生了解了認識和學習分公尺、公釐這兩個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比如在匯入分公尺時我是這樣做的:

同學們,我們學習過了長度單位公尺、厘公尺、公釐是不是就已經夠了呢?下面老師就碰到了一道難題,請看:(課件出示)桌子的高是 7( )。

這裡要求填上合適的單位,該填什麼呢?(學生可能會不加思考地填公尺、或厘公尺、或公釐。)

當學生說出這些單位後,老師相應地演示出 7公尺、 7厘公尺、 7公釐的長度,學生思考。(這時學生一片譁然)。

師:可見,填公尺、厘公尺、公釐都不行,那麼這又該怎麼辦呢?學生思考。

師:課桌的高度不到 1公尺,用厘公尺、公釐作長度單位又太小,這還需要乙個新的長度單位,同學們說一說:這個單位規定為多少合適?學生討論、商量、交流想法。

學生能說出 10厘公尺作乙個單位比較好,從而得出 1分公尺。

通過這樣乙個匯入,學生的學習對已有知識不僅僅是一種「翻新」,而是完全的理解。

分公尺公釐的認識教學反思

認識分公尺和厘公尺 教學反思 孟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新的長度單位分公尺和公釐,建立1分公尺和1公釐的長度觀念,並且體會公尺 分公尺 厘公尺 公釐之間的關係,這是小學階段的乙個重要的基礎,並為學習千公尺做準備。被借殼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就是 靈活地去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並合理地安...

《公釐 分公尺的認識》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 公釐 分公尺的認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利用 要想準確測量出某一物體的長度僅有厘公尺這一較小的長度單位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這一矛盾,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的長度單位的願望,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了在經歷,體驗中自主構建知識的培養目標。在本節課中,我提供了大量的活動 猜一猜,估一估...

教學反思認識分公尺和公釐教學反思

認識分公尺和公釐 一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這是在上個學期,學生已經認識了厘公尺和公尺兩個長度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出 1 分公尺 1 公釐有多長,並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本節課安排了量一量 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