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課後反思

2021-07-08 21:26:45 字數 4506 閱讀 4046

第一單元:沉與浮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反思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第五單元第一課。在本次活動中,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出發,把學生「拉」進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極大地引發學生**的慾望,讓學生感覺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從而大大增加了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然後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發現新的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去積極體驗和探索,體現了科學學習要以**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習慣、科學認識和科學素養的宗旨。我設計的本課三個主要活動是這樣的:

1、觀察更多的物體是沉還是浮。首先讓學生對桌上的材料進行**。根據學生的**和實驗結果進行板書。

讓學生在進行比較的過程中進行自己的初步判斷:物體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輕重有關,大的物體會怎樣,重的物體會怎樣等。

2、實驗:物體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輕重有關嗎?請學生再放入水中進行實驗驗證,匯報時,教師再次把學生的實驗結果板書在黑板上,並讓學生對比,結果學生得出:

物體的沉浮跟大小、輕重又無關的結論。

3、再次進行實驗驗證跟大小、輕重的關係。控制一組變數,(輕重)研究大小,控制一組變數(大小)研究輕重。 最終得到結論:

輕重一樣的物體,沉浮跟大小有關,在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大小一樣的物體,沉浮跟輕重有關,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從這三個活動的安排上來看,第三個活動是第二活動的發展,第二個活動又是第乙個活動的發展。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所開展的活動是按學生的思維發展循序漸進地展開,有認知上的矛盾衝突,有利於學生認識和思維的發展,這個活動的價值就比較高。

整個教學活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入繁,層層深入,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達到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之成效。**過程中學生充分運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並通過討論使學生不斷地去思考,物體沉浮和物體本身大小、輕重的關係。培養了學生的**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尊重證據、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養成嚴謹求真的習慣,經歷了「發現——否定——再否定――再發現」這樣乙個不斷衝突、不斷修正的科學**過程,從而達到了科學**的目的。

在本次活動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也給本次活動帶來了不少的遺憾。比如語言不夠簡潔、精彩;板書不夠整潔規範;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多樣,不夠精彩;還有個別之處活動不夠充分,有些急於求成等等,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都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進,另外通過此次活動,我也深有感觸,作為一名科學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生動、精彩的科學探索活動,需要教師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敏銳的應變能力,否則我們所組織的活動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遺憾,所以在平時我們要多下功夫,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不斷的磨練自己,才能不斷成長進步。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教學反思

上節課,忽悠了學生一把,覺得挺過癮。不過,也為這節課埋下了隱患。你問什麼隱患?

這不是明擺著嗎——上次說物體的沉浮和輕重大小無關,而《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這一課重要就是研究物體的沉浮和輕重大小的關係,出爾反爾!得,不怕,咱是誰,咱是肩負著科技興國的科學教師,別的沒有,有的是辦法。

師:「還記得上節課的學習吧!物體的沉浮和輕重大小有關係嗎?」

生:「沒有!」

師:「老師這裡有四個圓柱體,它們的形狀大小都一樣,不過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分別是用『鐵、鋁、塑料和木頭』,誰能來辨認一下。」

讓個別學生辨認四個圓柱體,並對它們的輕重進行排列,隨機在黑板上板書和簡畫。鐵塊和鋁塊的輕重是比較好區別的,可是塑料和木頭誰輕誰重就不是那麼容易區別了。學生提出要用天平,暈,這節課研究的是沉浮而不是質量,當然不能在這個環節浪費時間,我告訴學生不要著急,等一下把它們分在水中,就有辦法區別。

該讓這些圓柱體下水了吧?沒,還有個重要的事沒做呢?先讓學生回答幾個問題:

這四個圓柱體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把這四個圓柱體放入水中誰沉誰浮?你為什麼這樣認為?

在學生的回答後板書物體沉浮和輕重的關係,並完成作業本第乙個**中的部分內容。

放!很簡單,鐵塊和鋁塊沉,塑料和木頭浮。仔細看一下,木頭和塑料相比落出水面的部分比較多,說明木頭最輕。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大小相同的物體重的容易沉輕的容易浮。

估計同學們很難找到這樣一組形狀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物體,沒事,學具袋裡有乙個沉浮子(類似膠囊)和三顆小彈珠,我們用它們再來做做這個實驗。空的沉浮子放水中,浮的;在沉浮子裡面放入一顆小彈珠,浮的;在沉浮子裡面放入兩顆小彈珠,還是浮的,不過大部分在水中;在沉浮子裡面放入三顆小彈珠,沉了。分析一下吧,在這個實驗中,沉浮子的體積不變,重量改變後沉浮的狀態也發生了變化,說明物體的沉浮和輕重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既然物體的沉浮和輕重有一定的關係。那和大小呢,是不是也有關係?我們再來做第二個實驗。

書上提示用一組輕重一樣大小不同的物體,但是這個器材不是那樣好找的。我還是用剛才用過的學具沉浮子。

在沉浮子裡面放入三顆彈珠,蓋緊,沉的;把沉浮子的兩個部分拉開一點,體積變大,還是沉的;再拉開,沉,不過豎立起來了;當差不多拉到最大限度的時候,終於浮了。分析:在這個實驗中,物體重量不變,改變的是物體的體積,沉浮狀態也發生了改變,說明物體的沉浮和體積大小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再利用課件討論一下潛水艇的原理,最後概括本節課的收穫:大小一樣的物體,重的容易沉輕的容易浮;輕重一樣的物體,小的容易沉大的容易浮;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備註:這節課的關鍵是準備好實驗器材,分別是大小相同輕重不同和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兩組材料,但這樣的材料不是那樣好解決的。我採用的是古老「沉浮實驗盒」和學生學具的材料結合,才勉強完成這兩個實驗。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學反思

安排了兩個實驗操作活動:

活動一:讓學生明白把同一塊橡皮泥作成各種不同的實心形狀之後,它的重量沒有變,體積沒有變,那麼它在水中的沉浮也不會發生改變。這個實驗活動涉及到測量橡皮泥的體積,為後面測量排開的水量做好了鋪墊。

活動二:學生通過測量五種不同形狀橡皮泥的排開的水量,並從測量的資料中發現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體積小;浮的排開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體積大。從而得出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於它排開的水量大。

可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小組得出的資料是沉的排開的水量比浮的排開的水量大,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讓測得這樣資料的小組重新測量。我發現:

第一,這些小組的橡皮泥放進水中有一部分就化了,當他們再用這塊橡皮泥做實驗時,橡皮泥的重量已經發生變化了;第二,每次把橡皮泥取出,有一部分水會被帶出來,這就影響下次實驗資料的準確性。第三,用來測量的刻度杯上的刻度不是很精確,學生讀出的資料存在很大的誤差。以上因素都會得出不科學的資料。

《造一艘小船》教學反思在了解了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以及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之後,怎樣才能使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小船,能夠裝載更多的貨物。在學生認識物體的排水量的基礎上,動手自己製造一艘小船。對此,學生們表現得非常積極,主要體現為以下兩點:

1選擇材料,學生們所選擇的材料,都是人才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例如:泡沫塑料,飲料瓶、硬紙板、一次性筷子,等等,應有盡有;

2想象豐富,船型各異,有竹筏、木筏、帆船、貨船、**等等,囊括了各種船型。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製造一艘小船,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而且動手與動腦相結合,既訓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教學反思前一課,孩子們明白了浮力測量的方法,了解到了物體(上浮)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排開水量有關。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拍開水的體積越小所受的浮力越小。然而,孩子們一定有個疑問:

那麼那些本來就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雖然這個問題會困擾孩子們,可是他們未必很主動地發現這個問題。所以在上課時我就直接提出了這個問題。

問完這個問題後,我就觀察他們的反應。我本來想他們中一定會產生很大的分歧,應該有一半人會認為不受水的浮力的。然而出乎我的預料的是,絕大多數孩子認為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的。

於是我就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我覺得這個追問還是有必要的。孩子們的判斷,有的來自本身的思考,有的則是來自別人的判斷。

如果能說出判斷依據,那就是自己的思考了。即使自己是蒙的,或者是從了「眾」,聽一下別人的思考過程也是好的。有的孩子說在水裡拿重的東西比較好拿,有的說不管是什麼物體,都是受水的浮力的,有的說是從書上看到過的,……從孩子們的發言看,他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片面的,表面的,不確定的。

所以這節課最大的目的就是用實驗來證實他們的猜想。實驗本身比較簡單,而操作的難度也不大。所以我就難度體現在了對實驗的設計上了。

由孩子仿照上一課的實驗過程來設計本課的實驗方法和過程。而孩子們的表現和證實了他們是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的。另外,在今天的課上,我又一次重申,要在科學課上學會安靜。

安靜地思考,安靜地傾聽,安靜地討論。孩子們也很配合,互相監督著、提醒著,課堂的秩序保持得不錯。我表揚了他們,也希望在以後的課上能繼續良好的表現!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反思

這是五年級的一堂科學課。在這一節課當中我經過數次的琢磨和總結,我認為這一節課是很值得好好的思考和**的。因為我這一節課是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思考和總結當中,把課一節一節的上好上優的。

並且在這一節課當中我不但修改了本課的教學結構,而且不斷提公升了自己對科學課教學的新理念。回顧前後教學,成功之處主要有這樣幾點:

1、著眼細節,體驗「新課標」,給科學**「把把脈我一開始設計這節課時,在教學設計理念中雖然也注重讓學生通過自主**獲得液體變化也會影響物體的沉或浮,可是在整個教學環節安排時,我僅落腳在注重知識層面的環環緊扣和思維邏輯的嚴密性上。而對於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去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的習慣,如何利用每一步「教學」去挖掘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深刻內涵,我卻沒有考慮、落實進去。可想而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弄得學生實驗起來「你爭我奪」,場面雖「熱鬧」。

五年級英語課後的反思

英語組玉素甫江.吐爾遜 鄯善縣中心小學 五年級英語課後的反思 上完五年級的一節英語課,自己感覺有優點也有不足。我發現一節想象中的設計巧妙而且準備充足的課在進行實踐後會出現一些差距,也就是現實和構想不一樣。這就促使我在上完一節課之後,要進行反思和總結,保留好的,發現不好的,避免以後再出現同樣的失誤。上...

英語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 unit2 let s spell 英語 小學 劉群 記憶單詞成為學生和教師最頭疼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靠死記硬背記單詞,其效果可想而知。長此下去,不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會下降,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也將受到不小的打擊。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利用自然拼讀法 phonics 進行語音和單詞教學,是將學...

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課後反思

晏子使楚 課後反思1 晏子使楚 是一歷史故事。它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與楚王的三次交鋒,交鋒中晏子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體現出超人的智慧型 善辯的口才和愛國的熱情。在教學中,讓學生嘗試著像晏子那樣思考,像晏子那樣去回答難題,然後再讀課文,這樣就大大刺激了學生讀課文的興趣,在讀課文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