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教學反思

2021-03-04 09:47:26 字數 5039 閱讀 2041

篇一:五年級品德教學反思

一、教師適時改變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德育像春雨般進入孩子們的心田基礎課程改革以來,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體現了課堂的民主和平等。在課堂教學中要研究兩對關係:學與教、師與生。

我認為學與教強調後面隱藏的是師與生的關係,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要用教師的「愛「來培養學生的「愛」;要用教師的「情」激發學生的「情」;要用教師的「會」來發展學生的「會」;要用教師的「活」來引導學生的「活」。在教學《春季保健》一課時,教師及時改變角色,扮演身體不舒服的狀態,並說「我上午突然流鼻血了。」或「我這幾天嘴唇乾燥**。

」等等。引發學生討論:「這是怎麼回事?

我該注意些什麼?大家能給我點建議嗎?」由於角色的轉變,不僅使師生自然融合進行平等對話,還為生生對話搭建舞台。

在師生、生生平等的對話中,調起學生已有的經驗,在相互交流中使學生體悟到春季怎樣保健?怎樣關心別人和照顧自己?由此,在我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習變成乙個「共同體」,把教室變成乙個「學習場」,把課堂變成乙個「情感園」,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才有可能有態度的形成,有情感的交流,有習慣的養成,有道德的浸潤。

二、關注綜合實踐活動,增強道德實踐的實效性在《開發新時代的學校課程——關於我國課程改革政策與策略的若干思考》中指出:所謂綜合實踐活動是指立足於學生的生活與經驗,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綜合運用於實踐的一種課程形態,或者說它是以學生的生活與經驗為核心組織起來的一種整合課程的形態。    古人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是我們要深入地了解和認識事物就必須親身參與嘗試、體驗、親自去做。因此,我在《品德與生活》課中經常結合學習內容,盡可能地提供給學生親自參與的機會,開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多**展示」等方式,幫助兒童獲取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和經驗、知識。

如《平安回家》一課,進行「我是小交警」的角色扮演,讓學生用手勢指揮交通,並向大家介紹交通知識。在這一課中,由於我們的孩子在農村,不能看到交警指揮交通的場面,所以我就先演示車輛停止、車輛通行、左轉彎的指揮動作,讓每名學生學習指揮動作,人人爭做「文明小交警」。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

藉此,我發問:「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學生回答:

「要右側通行。」「那麼如果在市裡看見紅綠燈的十字路口,又該注意些什麼呢?」學生說:

「走人行橫道。」我又做了補充,揭示乙個小常識: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可以通行但請注意安全。

然後再請學生說一說在今後上學的路上,大家應該怎麼做?學生各抒已見:遵守交通規則、右側通行、不併排走、在路上不打鬧,等等。

最後布置了課後延伸,以小組為單位互相監督,乙個月評選出三名遵守交通規則的「小標兵」。這一活動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不僅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而且能及時糾正其他學生的錯誤。我之所以這麼安排,就是把書本上的一些抽象的道理和知識變得越來越具體、生動,使學生的道德情感不斷加深。

三、從規範行為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二年級第一單元《我眼中的你》這一主題活動,安排了《我的小夥伴》《我眼中的教師》《我眼中的家長》三部分內容,目的讓學生了解同學的長處,欣賞別人的優點,了解老師、父母的一天工作和生活情況,能用自己的方式愛老師,愛父母,主動為老師和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行為,我這樣設計了《我的爸爸媽媽》一課:

首先是激情導人,讓學生欣賞《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再談一談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然後介紹收集的資料,說說父母一天的工作,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有的小朋友就會想到父母早起做飯、平時洗衣服、輔導自己學習等等,進一步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我還讓學生帶來自己不同階段的**,讓孩子們回憶一下生活中父母的感人事例,然後說一說。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丁然小朋友說:

他一次生病了,媽媽揹著他去診所看病,從媽媽的背上他就下定決心,努力學習,長大報答父母;於東治小朋友說:一天下雨,雨很大,他沒有帶雨傘,爸爸頂雨來接他,他看見爸爸的褲子都溼了,他哭了,爸爸是多麼的不容易啊,他一定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等等。    最後讓每位學生回憶自己父母在家裡經常做的事情,以彩筆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全班展示作品進行交流,課後將自己的作品送給父母。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改變了對父母的態度,懂得了關心父母。據課後調查,有95%以上的學生在家裡能夠聽父母的話,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篇二:五年級品德教學反思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

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更談不上思潮湧動,缺少主體參與,即使有一時的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本學期五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1、廣闊的教學陣地。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內、甚至在校外組織活動學生討論做到愛護公共設施;要求學生知道什麼是公益勞動和為什麼要參加,可帶領學生在校園內甚至可以到學校附近的小公園、街道進行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打掃落葉」、「你丟我撿」的活動。

強化「知」、「行」統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課標》)動態式討論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它真正讓學生成為主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學生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

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乙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資訊交流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    《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優化思品課堂教學,就是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依託教材,緊密聯絡社會實際,將校園、家庭、社會等一切有利於學生明理、導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切實提高思品教育的實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

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資訊,促進兒童發展。

「因此,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課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傾注愛心,既要容納學生對的,又要包容學生錯的,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

」在考核時,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考核與思想品德學習考核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核與行為能力的考核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核,形式可採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    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

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篇三:五年級品德教學反思這學年通過參加聽課和評課一系列活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乙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資訊。

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和領悟。    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如《自主選舉班幹》這一課,我選擇了真真正正地進行一次學生自己選舉班委會的活動,教師只對選舉程式做說明和解釋,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懂得自己應有的權利,並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乙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在集體中成長》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心裡話」發布會,事先要求學生蒐集各自的心裡話,以便於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於提公升學生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五年級品德

第一單元走向文明 第一課科技帶給我們什麼 教學目標 1 感受並體會到科學技術時時刻刻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數不清的好處,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 認識科技是把雙刃劍,學會用辨證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兩個方面的方法。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 感受並體會到科學技術時時刻刻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對 品德與社會 的興趣 新學期又開始了,這學期由我任五年級 品德與社會 學科的教學。開學的前兩周,上課時,我發現學生們上品社課無精打采,學習的氣氛遠不如語文 數學,就連老師提出的問題都不是太感興趣,儘管我努力的引導他們讀文字 看 列舉與他們生活緊密相關的事例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但是課堂仍然是平...

五年級教學反思

在激趣匯入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聽 猜表情和看眼神猜表情的情境,每次讓學生猜表情後,出示的 都會引起學生高度的注意力和很強的吸引力,有時還惹得學生哈哈大笑,因為在課件中我選擇的 都是本班的學生個人風采,他們看了之後感到很熟悉 很親切,好象所有快樂 開心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