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 B級 複習

2021-07-05 23:33:19 字數 5465 閱讀 2453

一、 單項選擇題

1. 動機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學習結果的影響和對(學習過程)的影響。

2. 歸因總是與(為什麼)聯絡在一起的。

3. 在乙個班級內不同小組之間的競爭屬於(群體間競爭)

4. 強調學習中的情感因素,提倡「開放式」教學體現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基礎。

5. 美國教育部定義,「資質優異」是指兒童在學校中有高水平的智力、創造力、藝術能力和(領導能力)

6. 根據孟育群的觀點,思想教育能力屬於教師基本能力的(組織能力)

7. 下述所列的遷移說中,被認為未發現能支援其學說、經得起科學檢驗的證據的是(形式訓練遷移說)

8. 心理學上「水下擊靶」實驗所支援的遷移理論是(概括說)

9. 教師的指導屬於影響學習遷移的(客體因素)

10. 老師在教授課文時採用列提綱的形式來板書,這裡老師使用的學習策略是(精細加工策略)

11. 因材施教,發展每個學生特長屬於教師的哪一角色要求(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

12. 有運動覺參加時記憶效果最理想的智力型別是(運動覺型)

13. 在教學中為完成教學任務,師生之間藉以相互傳遞資訊或影響的工具、裝置、**及其科**用是指(教學技術)

14. 個人主體自我對客體自我的看法就是(自我概念)

15. 成員之間在課堂中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就構成了(課堂氣氛)

16. 學生學習是為了改變自己在班集體中的排名,這樣的學習動機屬於(自我提高內驅力)

17. 心理健康是促進青少年各種素質發展的重要(中介)

18. 對於心理處於不良狀態或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幫助,使之恢復正常狀態的心理健康教育屬於(補救性教育)

19. 「因材施教」遵循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適應個別差異原則)

20. 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主動請求幫助時教育者所做的工作稱為(心理諮詢)

21. 2023年,**教育家烏申斯基出版了(《教育心理學》),對當時的心理學發展成果進行了總結,烏申斯基因此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22. 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屬於學習的現象是(兒童模仿電影中的人物的行為)。

23.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是(《學記》)。

24. 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範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稱為(品德)。

25. 關於道德品質的形成、發展和影響因素,社會學習論的研究更側重於(道德行為方面)。

26. 衡量乙個教師是否成熟的主要標誌是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

27. 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的意識稱之為(元認知知識)。

28. 下列屬於影響遷移的個人因素有(認知結構和態度)。

29. 根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30. 激發、維持和指引個體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力稱為(學習動機)。

31. 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稱為(問題情景)。

32. 如果遷移產生的效果是積極的,這種遷移則是(正遷移)。

33. 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學習策略稱之為 (組織策略)。

34. 以下不屬於教師教學能力的是(自我反省能力)。

35. 形成道德品質的關鍵在於培養(道德信念)。

36. 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

37. 道德兩難故事法的創始人是(柯爾伯格)。

38.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屬於(人本主義觀點)。

39. 區分操作條件反射與經典條件反射的正確標準是(新的s—r聯結是否形成)。

40. 生成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對所閱讀或聽講的內容產生乙個(類似或影象等)。

41. 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並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稱為(誘因)。

42. 由於先前活動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種特殊準備狀態稱為(定勢)。

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有人按字音歸類識字,有人按偏旁結構歸類識字,這屬於 (組織策略)。

43.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44. 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乙個完整的價值體系稱之為(內化)。

45. 恐怖症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

態度的認知成分是指個體對態度物件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

46. 關於學習的遷移,由美國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了(相同要素說)。

47. 機械學習與有意義學習劃分的主要依據是(學生是否主動學習)。

48. 從眾與服從相比,(從眾更出於自願)。

49.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學與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規律)。

50. 以下不屬於影響遷移的客觀因素的是(認知結構)。

51. 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資訊,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稱為(複述策略)。

52.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畫,包括(規則和技能)。

53. 教師的批評與讚揚,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存在負相關)。

54. 皮亞傑研究道德發展的主要方法是(對偶故事法)。

55. 7.人們對於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不知不覺受到群體的壓力而產生的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稱為(從眾)。

56. 教師職業開始出現始於(封建社會初期)。

57. 練習曲線是(不均勻的)。

58. 根據學習動機內容的社會意義,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59. 把個人學習與社會主義事業相聯絡,為未來參加祖國建設做出貢獻而學習的動機屬於(間接的遠景性動機)。

60. 兩種學習之間發生相互干擾、阻礙的遷移稱為(負遷移)。

61. 學習課文時分段、總結段意屬於(精加工策略)。

62. 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通過師資訓練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徵與職業修養稱為教師的(教師素質)。

63. 道德品質的基礎是(道德認識)。

64. 根據柯爾伯格的觀點道德推理的最高端段是(良心或原則取向階段)。

65. 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

66. 「教師中心論」的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

67. 根據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的看法,學生在進行分數除法的運算時所表現的是(程式性知識)。

68. 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避免失敗的傾向)。

69. 教育心理學的誕生之年是(2023年)。

70.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桑代克)。

71. 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式,遷移又可分為(特殊遷移和非特殊遷移)。

72. 不屬於元認知策略的是(學習策略)。

73. 在教師的人格中有兩種重要特徵對教學顯著影響:一是富於激勵和想像的傾向性;二是(愛心和敬業精神)。

74. 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道德認識)。

75. 個體對態度物件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稱為(態度的認知)。

76. 教育心理學初創時期的時間大致為(20世紀20年代以前)。

苛勒的頓悟學習實驗中,能解決此類問題的動物是(所有野生的黑猩猩)。

77. 桑代克的學習理論被稱為(試誤——聯結說)。

78. 在維納的三維度歸因模式中,任務難度屬於(外部的、穩定的、不可控制的)。

79. 正遷移可分為(橫向遷移和縱向遷移)。

80. 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絡起來從而增加新資訊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稱為(精細加工策略)。

81. 教師知識結構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知識)。

82. 衡量品德的—個最重要的標誌是(道德行為)。

83. 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稱為(態度)。

84. 態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它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85. 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客觀指標是(智商)。

86. 下列情境中代表內在動機的情境是(課間休息時,小李回到教室裡做作業)。

87. 根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88. 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89. 兒童不能遵守公認的正常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等表現,一般稱作(問題行為)。

90. 課堂氣氛往往有其獨特性,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即使是同乙個課堂,也會形成不同教師的(氣氛區)。

91. 從眾現象的發生,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導致。一是人們往往相信大多數人的意見是正確的,覺得別人提供的資訊(是權威意見)。

92. 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有效地發渾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93. 下列不屬於心理障礙範圍的是(失眠)。

94.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畫,由(規則和技能構成)。

95. 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即是(智力技能)。

96. 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97. 學生品行不良問題的高峰期是(13~14歲)。

98. 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是(桑代克)。

99. 已經獲得的知識、動作技能、情感和態度等對新的學習的影響稱為學習的(遷移)。

100. 由於具有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經驗與具有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而發生的遷移稱為(垂直遷移)。

101. 對學習過程中制定自我學習計畫、實施自我監督以及自我調控的策略,一般稱為(元認知策略)。

102. 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達到預期目標,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物件,不斷對其進行主動積極的計畫、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稱之為(教學監控能力)。

103. 柯爾伯格道德判斷發展階段論的觀點,只根據行為後果來判斷對錯的兒童,其道德判斷發展水平處於(懲罰和服從取向階段)。

104. 由於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稱為(直覺的道德情感)。

105. 教學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認識活動)。

106. 數學中學到的邏輯推理規則,有利於物理問題的解決,這屬於(正遷移)。

107. 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的心理學家是(布魯納)。

108. 把動機分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的是(奧蘇貝爾)。

109. 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的遷移稱為(正遷移)。

110. 學習策略一般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

生成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對所閱讀或聽講的內容產生乙個(新的理解)。

111. 教師根據教育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突發事件,迅速做出判斷、果斷加以處理並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為稱為(教育機智)。

112. 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主要方法是(兩難故事法)。

113. 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稱為(倫理的道德情感)。

114.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出自(《師說》)。

115. 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屬於(陳述性知識)。

116.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地構建認知結構)。

117. 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思想的教育家是孔子。

教育心理學複習

1.教育心理學 是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學規律的科學。2.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1 增加對學校教育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的理解。2 是所有教師的專業基礎。3 有助於科學的總結教育教學經驗。4 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基礎。3.教育心理學發展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獨立。布盧姆 教育...

教育心理學複習

學生心理 連續性與階段性 的發展 定向性與順序性 特徵 不平衡性 關鍵期 差異性2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徵 1 少年時期 初中階段 特點 半成熟 半幼稚 獨立性和依賴性 自覺性和幼稚性 2 青年時期 高中時期 情感與人生觀相聯絡的情感佔主導,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發展 3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含義 ...

教育心理學複習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只需作一般了解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只需作一般了解 第三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學 一 單選題 1就是用系統論來考察心理現象,把人的心理作為乙個整體的 動態的系統加以考察。a 客觀性原則 b 系統性原則 c 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 d 整體性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