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課程實施現狀 問題及對策結題報告初稿

2021-07-04 06:55:12 字數 5129 閱讀 7817

(2)德育課程的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

新的德育課程為了追求道德的基礎性和有效性,已由培養兒童研究道德的理論態度,轉向踐行道德的實踐態度。不再把道德視為與兒童生活無關的學習和研究的物件,而是將道德視為生活的構成性因素,通過引導兒童對自己生活經驗的整理、反思與豐富,在與課程生活的互動中建構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態度和能力,從而使他們成為乙個有道德的人。因此,課程努力使兒童置身於他們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種自然、社會、文化因素之中,引導他們在各種環境因素、社會關係、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發展各種良好的品質。

讓原本具有豐富、多樣關聯的兒童,原本綜合在一起的生活,不為自成體系的課程所**,嘗試去營造和展示一種與生活本身一致的綜合課程形態。因此無論是標準的制定還是教材的編寫,都突破了以往學科課程的侷限,使得課程本身的綜合性大大超越了以往的德育課程。

(3)課程的目標實現了新的突破。

新的德育課程更加強調尊重兒童發展的階段性,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對他們進行基礎性教育,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因此新的德育課程不再是按照過去的德目而是按照兒童生活來建構課程體系的。《品德與生活》從兒童生活的三條軸線、四個方面來精選兒童生活的素材,使兒童在健康、安全、積極、愉快、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過程中學習道德。

《品德與社會》則從兒童不斷擴大的生活領域出發來組織內容和素材,力求用真實、完整的生活來設計課程結構,融通與兒童現實生活的關係,使課程建立在兒童自身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這兩門努力將兒童從學科知識的中解脫出來,讓道德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相鏈結,使其在自身生活中成就自己的德性。

(4)這兩門課程實施的過程和手段有了重大突破。

新的德育課程以生活為基礎,通過課程學習促使兒童在專門的時間和空間裡對自己以往的和現在正在過著的生活進行整理與反思,並在這種整理與反思的基礎上對未來將要過的生活進行規劃與展望。因此無論是標準還是教材,都強調努力調動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兒童自身的觀察、調查、了解等進行活動和相互交流,擴大他們的經驗,深化他們對自身經驗的體驗。還常常通過摹擬某種生活情景,如扮演角色、編故事等,在這種「準生活」的模擬中學習。

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已經不能適應課程的需要。

因而,德育新課程的實施與推進迫切需要教師對其課程形態、性質、特點等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研究小學德育課程在課程形態、特點、實施方式等方面新的突破和特點,對新課程的深入推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系列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著新課程的實施和發展。

第一,從品德課程的實施來看,雖然在中小學,「德育為先」成為最響亮的口號,德育課程一直被列入教學規劃,但卻成為學校、家長和學生心目中並不被重視的副科。品德課程作為學科類的德育課程,有著自己的學科教育目標和學科特點,在學校卻沒有學科地位,因為這只是乙個考查學科,而不是一門考試學科。現行的教育、管理體制中,沒有誰真正投入更多的精力為德育課程的發展提供平台。

品德課程的實施陷入了處於「從來也不曾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尷尬境地。

第二,從教育環境來看,長期以來,品德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脫離,學校管理制度不跟上課程的變化,社會對課程的參與意識、服務意識欠缺,課程評價滯後於課程的發展等等,從而使得學校品德教育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高。

這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德育新課程的實施和發展,依據現實對德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實施的策略,將有力地推動小學綜合德育課程實施的深入。

(二)課題研究的應用價值。

目前有關小學德育課程實施的研究,僅停留在對具體的課堂教學方式的研究,對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少,對諸多問題的統整思考的少,從系統論的角度聯絡起來解決問題的研究幾乎還是空白。因此,本課題以課程實施的諸多影響因素為理論框架,通過分析小學德育新新課程的特點,調查、梳理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將小學德育新課程中出現的問題聯絡起來加以系統分析和研究,提出協同解決的策略,對解決小學新德育課程的問題將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二、課題的界定

小學德育課程:德育課程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各種德育活動的總和,它包括以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為主體的顯性課程和以環境、人際關係為核心的隱性課程。而本課題的研究主體是國家開設的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專門課程《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範和道德素養培養的學校德育活動。

本課題對課程實施現狀的主要描摹是隨著品德新課程的深入推進,品德課程實施的基本狀態,即課堂教學、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的實施現狀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情況、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和課程文化的呈現狀態,真實地展現品德課程實施的現狀。

問題主要是從品德課程的實施現狀中抽象、提取出最根本的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對策主要**的是如何改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提公升課程管理的水平,建立促進師生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如何彰顯兒童文化,構建課程資源平台,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並建立相應的機制和對策,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小學德育新課程的實施提供實踐和理論的支援。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主要內容

1、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調查、訪談了解小學的與課程實施現狀,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求解決課程實施問題的策略,以切實提高品德課程實施的質量。

2、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小學德育課程實施現狀描摹,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課程管理、教學評價和教師專業發展現狀的描述;

(2)小學德育課程實施中主要問題分析;

(3)改變課程實施現狀,促進課程發展的策略研究。

(4)初步構建符合課程發展要求的教學體系。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法

通過問卷、文獻查閱、訪談調查了解品德課程課堂教學、課程管理、教學評價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狀況,描摹小學德育課程實施現狀。

2、文獻法

通過文獻查閱,了解本課題研究現狀,尋求有關問題解決的理論依據。

3、個案分析法

通過對典型學校、典型教師的訪談,分析造成課程實施現狀的原因,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4、行動研究法

通過對彰顯課程文化和開發課程資源的實踐與反思,提煉出豐厚課程文化的策略,建立促進課程有效實施,具有推廣價值的資源包。

4、經驗總結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依據課程實施現狀,分析原因,及時總結課題研究經驗與成果。

五、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一)現狀調查——從模糊走向清晰

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課程重道德知識的傳授,輕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的內容與生活脫離,導致教學只處於簡單的認知狀態,課堂不能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教學方式單一,使得師生缺少對彼此生命價值的認同和尊重;為了傳遞知識而傳遞知識,課堂缺乏天然流動的激情與靈性。因而品德課程成為了不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實施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為了加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順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小學階段取消了《思想品德》課,設定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這兩門新的課程,由於新的品德課程在課程形態、特點、實施方式上都有了全新的突破,這種突破對教師課程意識的覺醒,教學方式的變革,課程資源的利用,課程文化的建設,教師的專業素養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那麼,新課程推進以來,這樣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全新課程的實施狀況究竟怎樣呢?我們就課堂教學、課程管理、教師的專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調查與訪談。

1、調查工具

本次調查所使用的調查工具是自編的《鎮江地區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課程管理、教學評價、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問卷》(問卷涉及家長、教師和學生),問卷內容涵蓋小學品德課堂教學中的「課程意識、教材使用、教學方式、師資隊伍」,課程管理中的「課程設定、課程計畫執行、師資配備、日常教學活動」,教學評價中的「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和評價載體」,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師資**、構成、專業意識、專業發展信念、專業素質和能力、專業發展環境」等內容。

2、調查物件

(1)課堂教學調查

課堂教學的調查從京口區、潤州兩區抽取了12所學校作為調查物件,這12多學校涉及到省級實驗小學、城鎮中心小學和農村小學等不同層面的學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後採用分類抽樣對來自12所學校的擔任品德課程的教師、家長和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共有154位教師,237名學生參與了問卷調查。

教師、學生問卷調查統計表

教師問卷**率:92%

學生問卷**率:89%

**的問卷全部有效利用。

(2)課程管理調查:

課程管理的調查主要立足於潤州區,樣本採自鎮江實驗學校、部分中心校、普通完小和農村小學的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共發出調查問卷193份,**193份,有效問卷193份。

(3)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的調查,範圍較廣,涉及到鎮江地區的四縣三區。共抽取了18所學校。這18所學校來自不同地區與層次,有省實驗小學,城鎮中心校,也有農村學校,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共有166位教師、162名家長、168名學生參與了問卷測試。

3、調查時間

此項調查於2023年4月——12月以問卷輔以訪談的方式進行。

4、調查結果分析

(1)課堂教學現狀

①片面認識課程

中國德育第一人魯潔教授曾寫過一篇文章《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最有魅力的課程。她把品德課程稱為最有魅力的課程是因為這門課程扎根於兒童的生活,搭建了心靈溝通的平台;創設了積極愉悅的課程生活和倡導了人性化的的道德,它是一門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型課程,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思想品德課程。而在現實的教學中,老師又把它當成一門怎樣的課程呢?

我們共訪談了12位專兼職教師,讀過課程標準的只有3位,佔25%,且都是在要參加競賽的情況下閱讀。調查顯示,87.2%教師不知道品德課程是綜合課程,94.

3%的學校領導能把《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稱為思品課或社會課,教學中,更是把品德課上成了表述圖意的看圖說話課;或是做做手工、唱唱歌的勞技、美術、唱遊課,或是思想品德課,有嚴重的語文傾向、遊戲傾向和純道德傾向。這種對課程的片面認識嚴重影響了課程基本目標的達成。

②窄化教學目標

品德課具有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大目標,三大目標之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又相互依賴,構成了嚴密的教學價值體系。而在教師問卷中顯示有59%的教師認為自己能夠在大部分的教學中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而對學生的問卷與訪談反映,有97%的學生認為品德課程能教人做人的道理,還使自己懂得許多知識,可見,在學生心目中品德課傳遞的是道德認識,品德課程被很多教師十分清晰地定位於純傳授道德知識的學科課程,而並非以兒童生活為核心的多維度價值建構的綜合課程。所以許多教師在制定品德課教學目標時往往過分注重對知識、能力目標的制定,輕視甚至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制定,即使制定了情感目標也是擺設。

再加上教學中,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呈現內容,忽視情感的引發,忽視價值觀念的引領,將認知從情與意中剝離出來,或者是撇開情意講認知的發展,為教學而教學,課堂上沒情感的溝通和心靈的碰撞,教學只成為簡單知識傳遞的場所,這就造成學生「精神缺鈣」、 「情意迷失」,使得學生成為了道德認識上的不倒翁,是生活實踐中的變色龍。

德育課程實施方案

明理養德 博學啟智 樹德育人 高新三中校本德育課程實施方案 一 課程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貫徹育人為本的理念,切實推進德育課程建設,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決定在全校範圍內實施校本德育課程,旨在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突出行為養成 道德認知 情感體驗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點,形成分層遞進 有機銜接的...

雨樟小學和諧德育課題實施方案

貴州省省級重點課題 整體構建學校 家庭 社會 和諧德育體系研究與實驗 興仁縣雨樟小學子課題研究組實施方案 一 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 黃子陽 雨樟小學校長 副組長 熊正剛 雨樟小學副校長 蘇興東 雨樟小學教導主任 成員 左瑩陸蓮萍趙懷陽蔡敏 郝明豔吳江楊豔餘啟豔 冉光雲桂騰剛吳顯友陳林 匡秀二 領導小組...

管理諮詢業 現狀 問題及對策

萬方資料 管理諮詢業 現狀 問題及對策 作者 王晶晶,張浩 作者單位 安徽財經大學,安徽,蚌埠,233041 刊名 生產力研究 英文刊名 productivity research 年,卷 期 2006 1 參考文獻 12條 1.馬豐 張應利 楊玉鳳中國管理諮詢業的需求現狀與發展 期刊 商業研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