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堂提問方法的優化

2021-06-28 17:15:18 字數 1301 閱讀 5318

作者:喀迪爾江·吾拉木

**:《速讀·中旬》2023年第01期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學習的開始,也是探索的基礎。在教學中,需要培養起學生敢疑敢問的好習慣,鼓勵學生突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敏銳洞察力與豐富想象力。

歷史課堂提問指的是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畫、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問題的設計,進而達到引導學生進行歷史學習,啟發學生思維,培養歷史能力的目的。而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實現歷史課堂提問方法的優化,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一、初中歷史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初中歷史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主要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課堂提問片面重視提問的數量而忽視了提問的質量。初中歷史課堂上,許多教師為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都會以多提問,學生多回答問題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部分教師甚至「以問代講、以問代練、以問代評」,但是由於提問過於簡單膚淺,或者脫離課本、前後脫節,使課堂活躍氣氛流於表面,學生對提問的思考缺少廣度與深度,而過多的提問也使學生思維疲勞,這樣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

第二,提問缺乏思維深度,過分追求問題的趣味性。課堂提問的趣味性是非常重要,但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培養歷史能力,部分教師在提問中就過分的追求趣味性與特色情境設計,忽視了問題應具備的思維深度,與教學重難點相距較遠,導致學生無法通過問題進行積極與持續性的思考,這樣的提問方式也無法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三,提問過多設計虛擬情境,偏離學生實際需要與感受。

課堂上,教師為了突出問題的典型性,往往會設計虛擬情境問題向學生提問,由於問題情境與實際生活有著很大的差距,學生缺乏真實體驗,因此提問並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二、初中歷史課堂提問方法優化的幾點建議

第一,適當增加提問的深度與廣度,並講究提問的梯度。在初中歷史課堂提問中應具有適當的深度與廣度,從而避免應提問過於簡單,所含資訊量少,學生思考有限的情況。例如提問「三民主義與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關係?

」就比「同盟會的整治綱領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具有深度與廣度,學生需要在仔細閱讀教材認真思考後才能做出回答。值的注意的是,提問的深度與廣度應適當,一旦過大,超過學生所能承受的範圍,提問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例如「同盟會政治綱領是否存在翻地反封建含義?

」初中學生就很難回答清楚了,這類提問不但不能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反而使學生有種挫敗感。同時,提問還應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是學生逐步深入對課堂提問的思考,加充分、全面的理解歷史知識。例如:

在講鴉片戰爭內容時,提出這樣幾個問題:①中英戰爭是何時爆發的?②戰爭的結果如何?

這兩個問題是最基本的,課本上就能找到答案,然後教師再提出第三個問題: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帶領學生走進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延伸發展。

初中歷史課堂提問的反思與改進

作者 馬忱吉 作文成功之路 教育新幹線 2015年第03期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 教 和學生的 學 兩部分來共同完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和現實生活,科學設計的課堂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從而打造 高效...

如何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摘要 教學活動實質上是教師組織引導學生主動作用於教學內容的過程及其方式,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條件下才形成的。教師應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呢?本人認為教師在課前應深入研究課程標準,熟悉教材,了解學生 在教學中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排除一切可能干擾學生學習的不利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歷史教學一向不受學生 家長和學校的重視,絕大部分學生對這類小學科不感興趣,再加上中考開卷考試,這種輕視趨勢越發嚴重,造成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課下不理睬,中考成績不理想的現象出現,這給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歷史教學其實是體現教師綜合素質的課堂教學,教得好就是問得好 因此課堂提問是進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