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進行課堂提問

2021-06-22 20:15:13 字數 2639 閱讀 4736

有效的提問,是誘發學生思維的發動機。在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講到底」的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問到底」。結果,教師的不斷發問,使學生忙於作答,沒有思維與想像的空間,沒有自我的內化,只是一味地跟著老師被動地往前「跑」,課堂提問失去應有的魅力。

提問是實現課堂交往的重要手段。同樣是課堂提問,為什麼有的提問形同虛設,甚至「適得其反」?我認為要想充分發揮課堂提問應有的價值,須把握好三個「度」。

一、注意難度,使問題具有挑戰性

問題的難易度,是衡量提問有效性的首要條件。既不能過於淺白,沒有思考的餘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太淺白,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生興致;太艱深,學生答不了,不僅老師達不到教學目的,而且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事與願違。

所提問題的難度,應以較高水平學生經過思考或討論、或稍加提示點撥可以答出為上限。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關於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認為,人的認知結構可以劃分為3個層次,即「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因此,經驗豐富的老師善於尋找學生「已知區」和「最近發展區」的結合點,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置懸念,在學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觀念等原始生長點處設定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然後逐漸提高問題的難度。實踐證明,切合實際、引人深思的教學提問,有助於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掀起其感情波瀾,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遺憾的是,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還遠遠沒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大量的無效提問現象。如不少教師在課堂上喜歡提出「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問題讓學生回答。

表面看來,學生興致勃發,情緒高昂,課堂氣氛熱烈。實際上,這樣的提問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說出答案,對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關注課文是無甚益處的。

二、體現深度,使問題具有針對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可謂是關係到閱讀教學組織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動腦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穫?

能真正讓學生在心靈上觸動、在知識上領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問,而是一些精當的具有啟發性、針對性的提問以及答問後的討論、點撥。當前有些課堂提問抓不住課文的重點或教學的重點,有如蜻蜓點水,隔靴搔癢,無「綱舉目張」之效。教師教學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關鍵處著力,所提問題要突出課文重點或教學重點,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牽一髮而動全身」,使問題擊中要害,使學生進入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中。

如學習《再見了,親人》,可以提出:課文都寫了哪些「親人」?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他們是「親人」?

一些老師的教學,只把目光集中在朝鮮人民為志願軍做的事情上,學生很容易理解朝鮮人民是志願軍的親人。其實,作者乙個重要的用意是告訴讀者,志願軍為了朝鮮人民獻出了鮮血和生命,是朝鮮人民的親人。這一層意思,老師要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並結合相關資料來體會。

如「空著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傷員在您家休養」「偵察員老王到敵佔區去偵察,被敵人抓住了」……再在全面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就會收到理解內容與學習語言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師不僅要能用問題引導學生體驗、感悟語言,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指導學生學習提「語言問題」,不僅會提思想內容方面的問題,而且會提出詞、句、段、篇表達上的問題,通過圍繞這一類問題讀、議、練,使學生既知道在表達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為什麼好。只有這樣,才談得上語言的學習、遷移與運用。

三、重視廣度,使問題具有開放性

有這麼乙個案例:一位老師教一年級語文《四季》一課,在讀到「穀穗彎彎,他鞠著躬說:『我是秋天。

』」一節時,問:「小朋友,穀穗為什麼是彎彎的?」學生:

「因為他在鞠躬啊!」教師:「可是,他不鞠躬時也是彎彎的呀。

」學生:「因為風吹過來了。」教師:

「可是風不吹過來時他也是彎彎的呀。」學生:「因為他成熟了。

」教師:「對呀!穀穗彎彎是因為他成熟了。

」學生作恍然大悟狀,教學進入到下乙個環節。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很多老師變過去「領著學生走向預設的教案」為「引著學生走向預設的答案」,「設籠子」,「下套子」,引著學生「鑽圈子」,為學生設計一條通往已定答案的小徑,想方設法讓學生沿此路徑去獲取答案,讓學生為認同答案而學習,為標準答案而思考。這樣的提問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課黨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具有開放性,盡可能突破「標準答案」的束縛,讓答案具有多元性,力爭引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四年級《去年的樹》課文結尾這樣寫道:「小鳥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眼。唱完了歌,小鳥又對著燈火看了一眼,就飛走了。

」這裡兩個「看」字,意蘊深長。教學中,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小鳥看到了什麼?

想到了什麼?引導學生讀後面的這部分文字,聯絡前面「小鳥和大樹是好朋友」、「小鳥不辭辛苦尋找大樹」的描寫,展開想象。有的學生說:

小鳥彷彿看到了他們倆以前快樂唱歌的情景,心中充滿留戀;有的說:小鳥可能想到自己以後再也不能為大樹唱歌了,自己以後再也看不到大樹了,心中很傷心;有的說小鳥看到大樹做成火柴化成了燈火,也許會想:雖然我再也見不到你了,但你變成火柴也算對別人有貢獻,我為你祝福!

……這一開放性問題的設計,為學生的創造想象提供了有利空間,有效挖掘了教材空白,對文字意義展開創造性建構,豐富了課文內容,豐富了學生對文字的感受,有效增強了學生的獨特體驗。

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學生主體,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一方面教師要主動融入學生之中,走進孩子的認知世界、情感世界和心靈世界,保持一顆平常心,寬容孩子的過錯。孩子稚嫩的想法,在不違背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基礎上允許學生有多元化的見解和感悟,使開放性問題成為開啟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密鑰匙。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或給予肯定 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 思索與修正,將 教學 與 學習 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公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簡言之,教學反思是以 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和教育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或給予肯定 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 思索與修正,將 教學 與 學習 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公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簡言之,教學反思是以 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和教育教學...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摘要 三年級所上語文屬中段語文,這個階段的習作課主要任務,是由寫一段話向獨立成篇的作文過渡,這一習作練習,既是低年級寫話訓練的繼續,又是高年級整篇作文訓練的準備。因此,這一階段的作文訓練極為重要。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寫作三年級所上語文屬中段語文,這個階段的習作課主要任務,是由寫一段話向獨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