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子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2021-05-28 06:59:41 字數 5053 閱讀 1125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小學階段學校開展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根據小城子總校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十八大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利於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整體提高。

二、評價原則

(一)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原則。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公民素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以及健壯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既要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評價,又要注重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糾正單純以文化課考試成績評價學生、選拔學生的錯誤做法。

(二)評價目標的發展性原則。以激勵學生健康、主動、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表揚學生的進步,分析和理解學生的不足,提供誠懇的建議和幫助,關注每乙個學生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使學生明確自己發展的努力方向,促進學生發揚成績,彌補不足,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原則。採取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有機結合的方法,評價結果採用等級評定、描述性評語、質性評語相互補充、相互結合的方式,充分體現不同評價方法的優越性和互補性。

(四)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原則。改變單純由教師評價學生的做法,採取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的自評和學生間的互評,使評價成為學生、教師、管理者、家長共同參與的互動性活動,激發評價主體和客體各自在學生評價中的能動作用。充分發揮家長評價這一環節應有的功能,讓家長廣泛參與學校的評價改革。

(五)評價過程的動態化原則。學生評價的著眼點要瞄準學生自身的縱向發展,不僅關注結果,更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終結性評價要與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更加注重形成性評價。

評價要貫穿於知識技能的學習、良好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的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多種潛能的開發、體質健康等學生素質發展的全過程。

(六)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原則。評價要做到客觀、具體,實事求是。

三、評價內容及實施

按照《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建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發展目標分為學科學習目標和基礎性發展目標(亦稱「基礎素養」)。學科學習目標是指各學科課程標準列出的本學科學習目標和各個學段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基礎性發展目標是指學生在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緯度的表現。

(一)學科學習目標評價

1、內容與標準

學科學習目標是指經過學科學習應達成的基本目標。每學科學習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進行具體評價。

各學科課程標準已經列出本學科學習的總目標和各個學段學生應該達到的具體目標,並對評價方式提出了建議。教師應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將學科評價目標具體化。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不能截然分開,通常基礎性發展目標蘊含在學科學習目標中,和學習目標同步發展,在評價實施的過程中應盡量做到兩者的有機融合。

體現國家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2、組織與實施

⑴知識與技能的評價

要遵循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以該學段、學年以及每個單元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通過作業、紙筆測驗、考試和完成一些開放性的表現性任務等形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等級+評語」的形式呈現。小學低年級(1—2年級)實行模糊評價或描述性等級。

①練習、作業

作業分析評價是教師了解、掌握學習效果、學習態度最常用、有效的評價方式。學生的作業情況要通過學生的認真程度,正確率,創造性解決問題情況;完成作業的速度,主動作業的情況;課外學習情況以及實驗操作能力,小**、小發明、小製作等成果來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以組織作業展示活動,進行優秀作業及成果評比,作為作業評價的依據。

除了傳統的紙筆作業之外,更應注重口語交際作業、綜合實踐作業、實驗操作作業等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實際表現能力的表現性作業。表現性作業包括綜合實踐活動、參加社會工藝活動、交流合作學習、課外閱讀的數目和反思筆記等。

②單元測試:單元測試(測驗)是在乙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根據教科書中對於本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做出的學業水平評價,衡量、檢測學生在預期學習成果和表現標準上所達到的程度。

設計單元測驗題目和實施評價需要依據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確定測試內容的範圍,注重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認識及理解。

單元測試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方面,每個教學階段或單元結束後都要測試並做記錄。

③期末考試(考查)

考試(考查)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試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物件不同選擇相應的考試形式,既有閉卷形式,也有開卷形式。除紙筆測驗外,也要選擇外語聽力考試、口試、課題研究、情景測驗、實際操作等質性評價形式。

運用考試進行評價時應注意:

考試內容:考試要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綜合應用的能力;要減輕學生機械記憶的負擔,突出綜合性、探索性和開放性,杜絕設定偏題、怪題;考試的內容應多元化,除關注知識與技能外,還應體現考查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內容;還要重視加強多方面潛能的發展,尤其是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發展。

考查學科應通過平時觀察、評語、軼事記錄、表現性作業、綜合實踐活動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習慣、興趣、毅力、學習動機、學習技能、社會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學生表現的資訊進行考查。

考試方式:給予學生多次機會,同一考試也可多樣化呈現。如,1-2年級可採用遊戲式、自選式、互測式考試,考試要突出趣味性。

3-5年級實行分項考核、綜合評定。各學科期末考試成績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方式呈現。考試結果處理:

各科教師要對考試結果作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使學生獲得比較全面的反饋資訊,從而督促、協助學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學習計畫。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

⑵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必須與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教育目標相結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採用觀察、軼事記錄、訪談、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質性的評價方式對其進行評價。各學科應根據本學科特點,結合基礎性發展目標在學科中的體現,制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及指標體系。

①日常觀察

課堂教學觀察:學生課堂學習行為觀察是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方法。學生的課堂表現要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頻率,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的**行為,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等因素來進行綜合評價。

可以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進行綜合。

②成長記錄:成長記錄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方式,要建立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

成長記錄要收集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最佳作品、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記錄、體育與文藝活動記錄,教師、同學的觀察評價,來自家長的資訊,考試和測驗資訊等。

成長記錄要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有選擇的使用。可與學科教學結合;與學生的品行、興趣發展,習慣的養成結合;可與特殊學生的教育和培養結合;還可與班級的管理工作結合。成長記錄要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體現學生的優勢領域。

學生是成長記錄的主要記錄者,成長記錄要始終體現誠信的原則,要有教師、同學、家長開放性的參與,使記錄更典型、客觀、真實,盡可能地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與進步歷程。

要定期組織成長記錄的交流展示。並將成長記錄納入期末終結性評價內容。對成長記錄的評定應注重學生的進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確改進的方向。

要通過對成長記錄的回顧、比較,使學生學會反思,了解自己的進步,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進一步發展的目標,逐步發展自省的意識和能力。

成長記錄的結果應收集在成長記錄袋中,成長記錄袋是本次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具有三個重要特徵:一是成長記錄袋實施的主體是學生本人,是其個人學習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是隨機的;三是成長記錄袋提供給學生發表意見和對作品進行反省的機會。

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包括:a.學生基本情況:

如姓名、性別、通訊位址、出生日期、健康狀況、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況,如所進學校、主要課程測試成績、一般能力等級、特殊能力傾向,優秀與榮譽、個人社交和發展情況。b.學生的各科學習檔案:

a.本學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般按乙個單元或乙個學習主題收集資料。如單元測試成績單、綜合素質報告單。

b.目前最佳作品展現,包括生成過程,如最好的作業、最好的作文、優秀的美術作業、攝影**、錄音磁帶等。c.

實踐創新活動的參與程度,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研究報告乃至各項競賽獲獎證書等。d.同伴之間的觀察評價、教師觀察、評價及剖析,來自家長、社會的反饋資訊,如教師的表揚或建議、學生的感想等。

(二)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

1、內容及標準

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以《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礎性發展目標為基本依據,主要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六個緯度,每個緯度又包括若干要素。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按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分別制定評價內容(具體評價指標見附件1)。

2、組織實施

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工作由學校組織實施,分為學期評價與畢業評價。學期評價一般安排在每學期期末進行,主要用於改進學校日常教育教學。

(1)學期評價

①學生自評和家長評價。學生自評和家長評價由班主任組織進行。事前,應當就學生評價的意義、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向學生及家長作出說明,提出要求。

學生自評以學生自己的成長記錄為主要依據,描述和分析自己在6個維度的表現、表達自己的感悟,提出自己前進的方向,並為自己每乙個緯度確定乙個評定等級。

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之前,班主任可通過家長會、家訪、信函、**等方式向家長介紹評價的內容和要求,並介紹學生的表現情況。家長根據以上情況和對學生的日常了解,提出評價意見。

②學生互評。學生互評在自評的基礎上進行,由班主任通過班會等方式組織。學生按班級或分成若干小組,根據評定內容與標準,結合每個學生日常的表現和發展情況,對其6個緯度下的關鍵表現進行等級評定。

學生互評後,要計算出全體學生對某一學生各緯度的平均得分(全體學生給分之和除以全體學生數),然後根據得分與等級之間的轉換原則,轉換成相應的等級。

③教師評價。以班級為單位成立以班主任為組長,各科教師參加的班級評價小組。班主任在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學生互評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在6個緯度的日常表現,參考學生學業成績和學習過程的表現、學生自評與互評結果及家長的評價意見,為學生寫出評語草稿,分別從6個緯度為學生初定1個評定等級並就此集中或分別徵求評價小組成員及有關單位的意見,修改評語,維持或變更評定等級。

對於班級評價小組成員之間的分歧,要通過集體研究,慎重作出評價結論。對於原則性的重大分歧,應提交學校評價委員會研究決定。

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根據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和 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 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一 評價目標 通過評價改革,貫徹新課改的育人理念,促進教育方針的全面落實,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培養德 智 體 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

一 學期初,給位學生準備乙隻 成長記錄袋 成長記錄袋裝同學們獲得成功收穫的記憶,以及其他同學們想裝的內容,以準備在學期末進行綜合素質評定的時候使用。二 評價內容 2 了解自己的智慧型 4 5頁 學生自評。3 家裡的我 學生本人重點記錄記錄自己在家中的表現 包括學習 運動做家務等 6 7頁 4 基礎素...

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按照 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 精神,結合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 以上級教育部門下發的 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手冊 為主要載體,決定在我校小學生中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為保證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