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學生實施客觀的評價

2021-05-24 01:33:48 字數 4706 閱讀 6249

黃甲小學穆佔文

學生評價是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素質,情感態度等的發展過程和狀況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一般描述學生的優點缺點,如何改進,並肯定學生的未來,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定的信心。這樣才能讓他們前途無量。

定義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指導下,根據一定的標準,運用現代教育評價的一系列方法和技術,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素質,情感態度等的發展過程和狀況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

格式學生的優點缺點,如何改進,並肯定學生的未來,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定的信心。這樣才能讓他們前途無量。

一、針對性陳述性知識系習得的評價

陳述性知識主要說明事物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是個人可以有意識地回憶出來的關於事物及其關係的知識。例如,歷史事實、數學原理、觀點信念等都屬於陳述性知識的範疇。對學生陳述性知識的檢測,一般採用傳統的紙筆測驗方式,包括填空題、是非判斷題、選擇題、匹配題、簡答題、辨析題、論述題等,前四類屬於比較客觀的測驗題型,後三類屬於比較主觀的測驗題型。

除了傳統的紙筆測驗外,教師還可以運用訴諸口頭語言的交流式評價,來檢測學生對陳述性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

(一)傳統的紙筆測驗

1. 客觀測驗題型

客觀測驗題型一般包括:填空題、是非判斷題、選擇題、匹配題。其主要優點是:

比較適合用來考察學生對事實性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涉及得好的話也可以用來評估學生的高階思維技能,如有些試題先給學生提供一篇小短文、一張資料表或一幅**漫畫,然後要求學生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回答問題、在指定的選項中做出選擇;考題的取樣範圍較大,可容納大量的評價內容,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量的評價題目;評分省時省力,而且比較客觀;試題編製者完全控制了題幹與選擇項,因此,學生書寫能力的影響得以控制。其缺點是,試題編制花費的時間較多,學生可以猜題等。

客觀測驗題的編制一般應遵循以下要求:不可在測驗的指導語中使用晦澀的語言;不可在題目中使用模稜兩可的陳述;不可在題目中使用生僻的詞彙或過於複雜的句型;不可無意中給學生提供正確答案的線索,如正確項的陳述通常比錯誤選項的陳述長,在是非判斷題的陳述中使用「從不」或「總是」這樣的字眼;不要在同乙個題目中考查兩個概念,乙個題目應集中考查乙個概念;在判斷題的陳述中少用否定句,盡量不要使用雙重否定句;在選擇題中,應盡可能把內容放在題幹中,選項應簡潔;在選擇題中,應隨機安排正確答案出現的位置;不要使用「以上選項都正確」這樣的選項,但可以使用「以上都不對」這樣的選項來增加題目的難度。匹配題(由指導語、前提項、反應項組成)的編寫要求通常有:

匹配題的每一列應由同質的條目組成;反應項要比前提項多一些;說明匹配的要求以及每個反應項可被使用的次數;所有的前提項和反應項應在同一頁內呈現,等等。

2. 主觀測驗題型

所謂主觀測驗題型,並不是指這種題型完全是主觀化的、隨意的,沒有相對正確的標準,而是指在這種測驗題型中,學生可以自由地構建對問題的反應,他們有充分的表達自己思想觀點與情感的機會,而且,題目的答案可能不止乙個,學生有一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與餘地。

主觀測驗題通常表現為簡答題、辨析題、論述題,其優點主要是:比較適合用來考查和評估學生高階思維技能,如思維組織能力、邏輯表達能力、維護自己的立場與觀點的能力、觀點整合能力等;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展示自己的獨特理解;試題的編制相對較容易;減少了學生猜測正確答案的機會。其缺點主要是:

考試覆蓋的教學主題偏少,考題的取樣數量受到限制;考卷批閱和評分比較費時;評分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教師難以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穩定而可靠的評分,教師對每份答案的評分可能會受到教師當時的情緒、學生過去的成績、閱卷的先後順序等變數的影響。

(二)交流式評價

通過與學生交談,教師可以獲得大量關於學生學習狀況的有用資訊。我們很少把人際交流看做是一種「評價」,但事實上這就是一種評價方法。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廣大教師經常使用的「課堂問答法」,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交流式評價。

其具體做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讓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內在的標準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判,然後推斷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並調整教學的過程。有效的課堂回答必須遵循以下的要求:

根據重要的教學目標來提問;提問要清晰、簡潔、直截了當;既要提問那些主動要求回答的學生,也要提問那些沒有舉手的學生;教師的提問應在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得學生、男生與女生、前排學生與後排學生之間均衡分布;在提出乙個問題之後,要耐心等待學生回答;對正確的或高質量的回答予以表揚,對不正確、不完整的回答,教師要運用連續性問題**學生的反應,幫助學生完善回答,或者找出不正確回答的原因;對所有學舍都予以尊重和鼓勵,不管他們的回答是否完整、是否正確、是否合理。

除了使用課堂問答法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討論,來對學生的學習與理解狀況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評估。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他們所說的本身就能提供關於他們學業成績和個人感受的大量資訊。在討論中,教師一邊聽取學生的發言,一邊觀察學生的反應,一邊對學生的學習與理解狀況進行評估。

此外,人們常說的「口試」(或口頭測驗),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交流式評價。在口頭測驗中,教師設定和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後做出口頭回答。接著,教師仔細傾聽和理解學生的回答,並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靈活機動的反應(如追問、探問等),由此推斷學生對有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

交流式評價的突出優點是,它比其他型別的評價更自然、更隱秘,能把評價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發現問題,並立即糾正學生的錯誤概念或有缺陷的推理,這樣就把「評價」與「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了。此外,在人際互動交流中,教師可以不斷地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問題,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出進一步的疑問,以便深入地揭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探測學生究竟是怎麼想的,這是其他評價方法所做不到的。

交流式評價要達到它的預期效果,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首先,交通雙方必須擁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這是互動交流的基本前提。其次,教師應致力於為學生建立乙個心理安全的評價環境。

只有讓學生感覺處於乙個安全的、充滿信任的學習環境中,他們才能在交談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看法,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獲得有價值的評價資訊。再次,在交流中,教師的提問必須反映重要的學業目標,具有代表性,否則,就會因為取樣誤差導致無效的評價。

二、針對程式性知識習得的評價

(一)程式性知識的概念

程式性知識是關於「怎樣做」的知識,或者說是關於完成某項任務的行為或操作步驟的知識。有時,人們把這種知識稱為實踐性知識。程式性知識常常鑲嵌在特定的實踐情境中,並通過個體外在的行為顯露出來,因此,人們常常把「程式性知識」稱為根據某人會做什麼而推知某人所具有的知識。

程式性知識具有不同的型別與表現形式。通常人們所講的各種操作步驟、實踐技能都屬於程式性知識的範疇。除此以外,各種「策略性知識」(如學習策略、問題解決策略),都屬於程式性知識的範疇。

策略性知識是關於「如何學習」、「如何思維」、「如何解決問題」的知識,是調節自己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的知識,是控制自己的學習與認知過程的知識。

(二)表現性評價

如何評價學生對程式性知識的習得與掌握程度呢?常見的方法是,對學生實際從事某項活動或完成某項任務的具體行為表現進行觀察,然後依據事先議定的表現性標準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表現性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考察學生將知識和理解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學生能夠背誦課堂規則,並不意味著他們在課堂環境裡能夠執行課堂規則;學生能夠寫出一連串確保實驗安全的操作步驟,但這並不意味著在特定的環境裡,他們就能夠真正地展示這種操作技能。

表現性評價已廣泛應用於以下這些領域:交流技能(如寫作、朗讀、演講、辯論等),操作技能(如握筆、組裝儀器、使用剪刀、解剖青蛙、打字等),運動技能(如罰球、蛙泳、跨欄等),概念獲得展示(如構建開發電路和封閉電路、識別未知的化學物質、對實驗資料進行概括等),社會情感技能(如共享玩具、小組合作、遵守校規、自我控制等)。

表現性評價最大的優點在於,它可以在真實情境中檢測出學生對程式性知識(也即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認知心理學研究認為,所有認知任務的完成都需要兩種知識,即陳述性知識和程式性知識,某些型別的程式性知識(如與他人寫作、發表演講、蔡於討論、演奏樂器、戲劇表演、舞蹈、展示體育技能、操作實驗、安裝裝置和使用電腦等)很難通過傳統的筆紙測驗加以評價,只能通過表現性評價才能加以檢測。不過,表現性評價也有它的不足。

設計表現性評價任務,制定學生行為表現的評分標準(或量規),以及實際的評分過程,都會耗掉教師大量的時間。

三、針對學生情感發展狀況的評估

(一)對學生情感發展狀況進行評價的重要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比認知方面的發展更為重要。有許多人雖然智力方面談不上「天才」,但由於動機強烈、執著、勤奮,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相反,有些人本身很能幹、很聰明,卻由於缺乏自信、興趣或堅持,不敢迎接挑戰,最終陷入平庸。

情感態度既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又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變數。因此,教學必須關注和評估學生的情感狀況。但在現實中,很少有教師意識到培養學生情感、態度的重要性,對學生的情感狀況進行評價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

一般來講,對學生的情感發展狀況進行評價涉及以下幾個評價維度:(1)學生對學科的態度。教學結束後,學生對教師所教學科的態度應比教學剛開始時更積極,至少,學生在教學結束時應對該學科不再報消極的態度。

(2)學生對學習的態度。良好的學校教育應使學生熱愛學習,感受到、體驗到發現、探索和創造的快樂,體驗到求知本身給人帶來的樂趣,而不是厭惡學習或逃避學習。(3)對自我的態度。

良好的學校教育應引導學生養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態度,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4)對他人的態度。學生應與班上來自其他種族、國家或宗教群體的學生友好相處,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與提高。

(二)蒐集有關學生情感狀況的評價資訊

1. 問卷調查法

常用的問卷調查法是使用利克特自陳量表。使用利克特自陳量表時,一定要讓學生以匿名的方式來回答問題。在完成情感自陳量表時,許多學生會根據教師的期望做出反應,尤其是當學生認為教師會追蹤他們的反應時,他們就會更傾向於做出「社會稱許反應」。

此外,問卷不能太長,這樣會造成學生的疲勞與厭煩;並且,問卷中的問題不能「誘使」學生做出你所希望的回答。不過,利科特自陳量表並不是評價學生情感傾向的唯一方式。比如,採用學科排序法,即簡單又管用。

2. 軼事記載法

如何客觀評價學生

一 評價要全面周到 科學客觀 評價要做到全面周到 科學客觀。首先,教師要有乙個正確的人才觀和質量觀。評價乙個學生,不能只看他的學習分數,還要看他的學習態度,而且要觀察他的學習方法。如,我有一名學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但我發現他自己很想學好數學,成績就是沒有長進。我了解到這件事之後,找他談話,共同分析...

對慈禧的客觀評價

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帝 光緒帝兩朝的最高決策者,她以垂簾聽政 訓政的名義統治中國四十七年。長期以來,大都只講慈禧禍國殃民,把一些與慈禧毫不相干的惡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在人們的心中,慈禧已成為乙個昏庸 腐朽 專橫 殘暴的妖後。那麼,歷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樣乙個人呢?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時代中國少數長期當政的...

如何客觀評價他人

人不僅要理性地認識他自己,還要能夠理性地認識其他人的行為。具體分析,乙個人的行為往往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自身素質與心理狀態,另一方面是外部環境因素。對他人行為的分析,不能僅限於行為表面。而要揭示這兩方面的根源。一般在分析引起他人行為的因素時,要考慮三個方面的情況 1 特殊性 2 重複性 3 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