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3質量管理 一 複習

2021-03-29 06:58:16 字數 4849 閱讀 3641

名詞解釋

1、質量:根據國家標準gb/t 6583—94,質量被定義為「反映實體滿足明確或隱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總和

2、實體:可單獨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動和過程,也可以是產品,也可以是組織、體系、人以及上述各項的任何組合。

3、產品:某一活動和過程的結果。

4、產品質量:反映產品滿足明確或隱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總和。

5、真正質量特性:直接反映顧客對產品期望和要求的質量特性。

6、代用質量特性:企業為了滿足顧客期望和要求,相應地制定產品標準、確定產品引數來間接地反映真正質量特性。

7、過程: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組彼此相關的資源和活動。

8、質量環:從最初識別需要到最終滿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階段中影響質量的相互作用活動的概念模式。又稱為質量螺旋或產品壽命週期。

9、質量管理:國家標準gb/t 6583—94給質量管理下的定義是:「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並在質量體系中通過諸如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使其實施的全部管理職能的所有活動。

」10、質量管理學:關於質量的一般規律、理論和方法的知識體系。通俗地說,就是研究產品質量產生、形成、實現過程客觀規律的學科,既涉及經濟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又涉及數學、數理統計等自然科學,並且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屬於「邊緣學科」。

11、五方受益者:顧客、職工、所有者、供方、社會。

12、全面質量管理:國家標準(cb/t6583—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中對全面質量管理的定義是:「乙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加為基礎,目的在於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

」具體地說,全面質量管理就是以質量為中心,全體職工以及有關部門積極參與,把專業技術、經營管理、數理統計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建立起產品的研究、設計、生產、服務等全過程的質量體系,從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資訊等資源,以最經濟的手段生產出顧客滿意的產品,使組織、全體成員和社會均能受益,從而使組織獲得長期成功和發展。

13、三全一多樣:對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員的質量管理、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企業的質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質量管理。

14、標準:國家標準gb/t 39351—83對標準所下的定義是:「標準是對重複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為基礎,經過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的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15、標準化:國家標準gb/t 3951—83對標準化下的定義是:「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複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

」16、質量資訊:反映企業產品質量和產供銷各個環節的基本資料、原始記錄以及產品使用過程中反映處理的各種情報資料。它是質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項重要的資源。

17、產品責任:製造者、銷售者對使用者使用該產品造成的**、損害事故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18、質量成本:企業為保證產品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由於產品質量未達到既定的標準而造成的一切損失的總和。是衡量企業質量管理活動和質量體系有效性的依據。

19、直接質量成本:在產品的製造和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質量成本,一般由內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鑑定成本和預防成本四個部分組成。

20、 gb/t19000系列標準:gb/t 19000系列標準是我國等同採用iso 9000系列標準而制定的。又稱為雙編號系列國家標準,寫作gb/t19000一iso 9000.

其標準名稱為《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它是一套精心設計、結構嚴謹、定義明確、內容具體和實用性強的管理標準,它包括「兩個指南」和「三種質量保證模式」。「兩個指南」是指一頭一尾兩個標準,即gb/t19000.

1一iso9000——1《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選擇和使用指南》和gb/t19004.1一iso 9004—1《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要素指南》:「三種保證模式」是指gb/t19001一is09001《質量體系——設計/開發、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gb/ t 19002一iso 9002《質量體系——生產和安裝的質量保證模式》和gb/t 19003一iso 9003《質量體系——最終檢驗和試驗的質量保證模式》。

21、 iso 9000族:由iso/tc 176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tcl76指的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

目前,這些標準包括:is09000至is09004的所有國際標準和各分標準;iso 10001至iso 10020的所有國際標準和分標準;iso 8402—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iso 9000族描述了質量體系包括的要素,而不是描述某一具體組織如何實施這些要素,它們不受具體的行業或經濟部門所制約,只為質量管理提供指南和為質量保證提供通用的質量要求。

22、間接質量成本:在直接質量成本基礎上進一步引伸和擴充套件,涉及製造和銷售過程以外的企業活動。一般包括:無形的質量成本、,使用質量成本、**商質量成本和裝置質量成本等。

23、內部故障成本:企業內部由於生產的產品質量缺陷而造成的損失和處理質量缺陷而發生的費用總和。它一般包括:廢品損失、返工費、複檢和篩選費、停工損失、不合格品處理費等。

24、外部故障成本:在銷售和使用中發現產品缺陷而產生的由製造企業支付的一切費用的總和。它一般包括:保修費、索賠費、訴訟費、退貨費、降價費等。

25、鑑定成本:在「一次交驗合格」的情況下,為檢驗產品質量而發生的一切費用。它通常包括:進貨測試費、工序和成品檢驗費、在庫物資複檢費、對測試裝置的評價費、質量評審費等。

26、預防成本:為了防止質量缺陷發生,保證產品質量,使故障成本和鑑定成本最低而耗費的費用。它通常包括:

質量計畫編制費、質量管理培訓教育費、工序控制費、產品評審費、質量資訊費、質量管理實施費等。

27、廢品損失:製造的產品在經濟上已不值得修復利用而發生的損失。

28、返工費:修復次品使之達到合格品的使用價值而支出的費用。

29、複檢和篩選費:返修品的檢驗費、試驗費,庫存產品發生質量問題的檢驗費、試驗費,抽檢退回來的不合格品的篩選費等。

30、停工損失:產品在製造過程中發生質量缺陷而造成的停工損失。

31、索賠費:根據訂貨合同規定或其它有關的協議、承諾,賠償顧客因產品質量問題而蒙受的經濟損失所支出的費用。

32、訴訟費:為了證明顧客向法院提出的產品質量申述是否確實由於產品質量所致,企業派出專人調查和處理該項訴訟案所支出的費用。

33、保修費:根據訂貨合同規定或其它有關的協議、承諾,在保修期內對顧客提供技術服務的費用。

34、不合格品處理費:處理不合格品所花的人工、材料和裝置費用。

35、退貨費:產品出廠後,因質量問題而造成的退貨、換貨所支出的費用。

36、進貨測試費:鑑定和評價外購原材料、半成品、工具、量具、配套件等的質量而發生的檢驗和試驗費用。

37、在庫物資複檢費:對各種庫存的材料、工裝、半成品、成品等作定期檢驗、試驗和維護保養的費用。

38、工序和成品檢驗費:產品在各道工序加工完畢和成品入庫時的檢驗和試驗費用。

39、對測試裝置的評價費:對在用的儀器、儀表、工具、量具、計量基準等進行的日常維護保養、「週期檢定」是計量標準中的專用術語等使之保持標準質量狀態而支出的費用。

40、質量評審費:確定產品質量等級的評審費用。

41、產品評審費:設計方案評價、試製產品質量的評審等所發生的費用。

42、質量計畫編制費:制定企業質量計畫等方面的費用。

43、質量管理培訓教育費:用於質量管理方面的一切培訓教育活動費用。

44、工序控制費:為了確保產品質量而對工序能力進行調查、研究、評價以及制定工序質量分析表、建立控制點、使用控制圖等方面的費用。

45、質量資訊費:收集、整理、分析、儲存全部質量資訊的費用。

簡答題1、為什麼質量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1)質量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產品及服務是企業競爭力的載體(2)質量是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3)質量是企業經營素質的體現

2、我國的質量狀況可概括為五方面:①質量問題令人擔憂②假冒偽劣屢禁不止③質量管理嚴重滑坡④優難勝、劣不汰現象十分突出⑤監督乏力,有效手段不足

3、《質量振興綱要》提出了現階段我國質量振興的主要目標:經過5至15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和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使我國的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躍上乙個新台階。這一總體目標包括提高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提高重點產品實質質量、提高工程質量、提高服務質量等四方面的具體目標。

4、缺陷與不合格的區別:iso9000:2000將「缺陷」定義為「未滿足與預期或

規定用途有關的要求」,並指出與不合格具有關聯關係。缺陷的定義強調與「用途有關的要求」,顯然,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發現缺陷,並且會涉及到缺陷的責任問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未滿足,那是不合格,不是缺陷。

如未滿足安全法規要求、環保法規要求等,也是不合格。要求來自顧客、來自適用法規、來自組織規定,而用途來自產品本身並經由實現產品者提出用途指南。

5、體系和過程的關係:體系是由過程構成的,體系的目標是通過過程結果的積累和調整而實現的。過程是由活動組成的,過程的目標是通過活動結果的積累和調整而實現的。

體系、過程和活動三者的關係既有區別,又具有共同之處(如三者都有輸入和輸出)。有的只是為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一種秩序,而把所研究的事物視為體系(系統)或過程或活動。如:

我們研究乙個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把產品實現看作乙個過程,把設計和開發看作一項活動等。

6、質量管理體系基礎:(1)原理1-質量管理體系的理論說明(2)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與產品要求(3)質量管理體系方法(4)過程方法(5)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6)最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作用(7)檔案(8)質量管理體系評價(9)持續改進(10)統計技術的作用(11)質量管理體系與其他管理體系的關注點(12)質量管理體系與優秀模式之間的關係

7、質量職能和質量職責既有聯絡又有區別。質量職能是針對全過程控制需要提出來的質量活動屬性與功能,是質量形成客觀規律的反映,具有和相對穩定;而質量職能則是為了實現質量職能,對部門、崗位與個人提出的具體質量工作分工,其任務通過責、權、利予以落實,因而具有人為規定。可以說,質量職能是制定質量職責的依據,質量職責是落實質量職責的方式或手段。

質量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散布在各個質量職能部門中的質量職能通過質量職責有機地聯結起來,協同一致實現組織的質量目標。

自考00153質量管理一

5 質量改進是有成本的 6 質量改進的成果主要來自於關鍵的少數專案。注 每個要點1 分,答對5 個及以上給5 分 38 1 建立乙個跨職能的團隊 1 分 2 確定關鍵的績效測量指標 1 分 3 確定最起碼的績效標準 1 分 4 減少 商的基數 1 分 5 評價 商的績效。1 分 39 1 幫助消費者...

自考質量管理學00153真題

質量管理 一 試題2010.7 一 單項選擇題 1.根據質量特性的分類,屬於技術方面特性的是 a a.汽車的速度b.耐用品的可靠性c.食品的味道d.電力 的及時性 2.下列屬於鑑定成本的是 b a.產品評審費b.在庫物資複檢費c.工序控制費d.訴訟費 外部故障成本 3.提出組織的管理者必須關注14個...

質量管理學00153自考真題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質量管理 一 試卷 課程 00153 本試卷共4頁,滿分l00分,考試時間l50分鐘。考生答題注意事項 1 本卷所有試題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試卷上無效,試卷空白處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紙。2.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必須對應試卷上的題號使用2b鉛筆將 答題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