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考試重點整理

2021-03-26 09:14:23 字數 4260 閱讀 4831

一.名詞解釋

計畫——指「制訂目標並確定為達成這些目標所必需的行動」 。

組織——既可按名詞指稱乙個單位,亦可按動詞組織指稱「確定所要完成的任務、由誰來完成任務以及如何管理和協調這些任務的過程」 。

領導——指「激勵和引導組織成員以使他們為實現組織目標做貢獻」 。

控制——控制要求管理者識別當初所計畫的結果與實際取得的結果之間的偏差。當乙個組織的實際執行狀況偏離計畫時,管理者必須採取糾偏行動,確保組織朝向其目標邁進。

創新——所謂創新,就是改變現狀。

例外原則——管理人員把管理工作中經常發生的一些事,擬就處理意見,使之規範化,然後授權給下級處理,而自己主要去處理那些沒有規範了的例外事件,並保留監督下屬人員工作的權力,這對實行分權制有重要意義。

頭腦風暴法——奧斯本借用這個概念來比喻思維高度活躍,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而產生大量創造性設想的狀況。

德爾菲技術——用來聽取有關專家對某一問題或機會的意見

目標管理——是一種程式或方法,它強調對工作的關心與對人的關心的結合,它首先由組織中上下級管理人員與員工一起,根據組織的使命確定一定時期內組織的總體目標,再層層落實,制定各自的分目標,並以此形成組織中所有成員的責任和分目標以及其職責範圍,最終用這些目標作為組織進行管理、評估和獎懲的依據。

管理的幅度——乙個管理者能有效地直接領導(指揮)下屬的人數。

集權——把職權集中在組織的領導層,下級部門只能根據上級決定或指令辦事,一切行動能夠聽指揮。

分權——把職權系統分散在整個組織中,下級部門能利用這些權力自主地解決某些問題。

激勵——通俗講:激勵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

指通過外部刺激(例如,設立適當的獎懲機制),借助於必要的資訊溝通,激發人的需求或動機,以便引導、維持、同化或使之出現有利於組織目標的行為。

溝通——兩個或多位個體或群體之間交換資訊和分享思想及感情的過程。

創新——改變現狀,包括目標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環境創新二.選擇題及簡答

管理:就是通過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協調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活動,以有效實現目標的社會活動。

管理的職能: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創新

管理者角色:人際關係角色:包含了人與人(上級和組織外的人)以及其他具有禮儀性和象徵性的職責

(掛名首腦、領導者、聯絡者)

資訊傳遞角色:包括接受、收集和傳播資訊。

監聽者、傳播者、發言人)

決策制定角色:是作出抉擇的活動。(企業家、混亂駕馭者、資源分配者、談判者)

管理者的職能:技術職能、人際職能、概念職能

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屬性:同生產力相聯絡的管理普遍性,是由生產力決定的。

社會屬性:同生產關係相聯絡的管理特殊性,是由生產關係決定的。

如何理解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

答:管理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管理的科學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動自身的特點和客觀規律性。管理的藝術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實踐活動中對管理原理運用的靈活性和對管理方式和方法選擇的技巧性。

古典理論代表人物:泰羅(美國)——科學管理理論

法約爾(法國)——管理過程理論

韋伯(德國)——理想行政組織體系

科學管理理論:勞動方法的標準化

(泰羅工時研究與工作定額

科學管理科學挑選與培訓工人

理論主要內容 )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

管理和作業職能分離

實行「例外原則」

提倡一場心理革命

社會人理論:人有物質和金錢上的需求,還有精神和社會上的需求(工人是「社會人」,而非「經濟人」)。

霍桑試驗:實驗工廠:1924—2023年,美國西方電器公司的霍桑工廠

代表人物:梅奧

代表作:《工業文明的人類問題》2023年

實驗起因:待遇很好,效率很低,為什麼?

四個階段:照明實驗、福利實驗、訪談實驗、接線實驗。

簡述霍桑試驗得出的結論:

霍桑實驗表明,人不是經濟人,而是社會人,不是孤立的、只知掙錢的個人,而是處於一定社會關係中的群體成員,個人的物質利益在調動工作積極性上只具有次要的意義,群體間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是調動工作積極性的決定性因素。

非正式組織:由於在共同工作的過程中,人們發生相互之間的關係,共同的社會情感形成的。

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管理者不能只關注正式群體而無視或輕視非正式群體及其作用。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1只有未滿足的需要才能影響人的行為;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順序;

3當人的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追求

高一層次的需要。

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

1. 個人對工作的態度決定著任務的完成情況

2. 傳統的「滿意 ——不滿意」觀念是不確切的

3. 導致工作滿意的因素與導致工作不滿意的因素是不同的

4. 保健因素與工作環境條件或外部因素有關,而激勵因素則與工作本身的特點和工作內容或內在因素有關

5. 調動人的積極性要從激勵因素著手

道格位斯.麥格雷戈

x理論:1.一般人的天性好逸惡勞,只要有可能就躲避工作;

2.人生來以自我為中心,漠視組織的要求;

3.缺乏進取收,不願負責任,甘願聽眾指揮,安於現狀而沒有創造性;

4.容易受騙,受人煽動

y理論:1一般人的天性並非好逸惡勞他們對工作的喜愛取決於理解;

2.外來的控制並不是使人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3.在適當情況下,一般人是能夠主動承擔責任的;

4.大多數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5.在現代工業社會中,一般人的智慧型潛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發揮。

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1. 企業經營活動的六大經營職能。

2. 最早提出管理的五要素即五職能(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3. 系統的總結了企業管理的14項原則「(分工、許可權與責任、紀律、命令的統

一、指揮有統

一、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公平的報酬、集權、階層、秩序、公正、職工的穩定、創造性、團結。)

4. 重視對組織理論的研究

5. 重視管理者的素質與訓練

韋伯的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

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應以法定權力為基礎,這樣才能維繫組織的連續和目標的實現。

人際關係學說的主要內容:

1. 職工是「社會人」

2. 企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3. 領導能力在於提高職工的滿足度

行為科學研究的內容

1.管理之本在於人,要探索人的行為規律,善於用人,激勵人

2.強調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的一致性,調動積極性要考慮人的需要。

3.企業中要恢復人的尊嚴,實行民主參與管理。

4.改進工作設計。

決策:從兩個以上的備選方案中選擇乙個的過程就是決策

指組織或個人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對未來一定時期內有關活動的方向、內容及方式的選擇或調整過程。

風險型決策:在比較和選擇活動方案時,如果未來情況不止一種,理者不知道到底哪種情況會發生,但知道每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則須採用風險型決策方法。

常用的風險型決策方法是決策樹法。

如何理解決策應遵循滿意原則而非最優原則?

因為,達到最優原則 ,必須:

容易獲得與決策有關的全部資訊;

真實了解全部資訊的價值所在,並據此制訂所有可能的方案;

準確預期到每個方案在未來的執行結果。

但在現實中,上述這些條件往往得不到滿足 :

決策者很難收集到反映這一切情況的資訊;

對於收集到的有限資訊,決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從而決策者只能制訂數量有限的方案;

決策時所**的未來狀況可能與實際的未來狀況有出入

簡述德爾菲法德原理

決策的過程:1.情報活動階段2.設計活動階段3.抉擇活動階段4

審查活動過程

1. 識別問題2.確定決策的標準3.給每個標準分配權重4.擬定方案

4. 分析方案6.選擇方案7.實施方案8.評價決策結果

計畫的內容:

what ——做什麼? 目標與內容

why ——為什麼做?原因

who ——誰去做? 人員

where——何地做? 地點

when——何時做? 時間

how——怎樣做? 方式、手段

管理層次:乙個組織所設的行政指揮機構分幾個層面,即最高決策層下達一道命令傳達到最基層需要幾級傳送。

部門化:按照職能相似性、任務活動相似性或關係緊密性的原則把組織中的專業技能人員分類集合在乙個部門內,然後配以專職的管理人員來協調領導,統一指揮。

命令統一:組織的各級機構以及個人必須服從乙個上級的指揮和命令,才能保證命令和指揮

(1)如果出現多頭指揮2)不能越級指揮3)不能越級請示或反映情況

管理幅度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管理學考試重點整理

一.名詞解釋 計畫 指 制訂目標並確定為達成這些目標所必需的行動 組織 既可按名詞指稱乙個單位,亦可按動詞組織指稱 確定所要完成的任務 由誰來完成任務以及如何管理和協調這些任務的過程 領導 指 激勵和引導組織成員以使他們為實現組織目標做貢獻 控制 控制要求管理者識別當初所計畫的結果與實際取得的結果之...

管理學重點整理

管理學第一章導論 一 管理的定義和基本職能 1.管理的定義 管理是對組織的人力 資金 物質及資訊資源,通過計畫 組織 領導和控制等一系列過程,來有效地達成組織的目標。資源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問題。效率效果兼顧。2.基本職能 1 計畫工作 首要職能 根據目標發展戰略確定行動方案和路線。達到目的 要什...

管理學原理重點整理

一管理概述與重要性 管理的特性 科學性 經濟性 創造性 藝術性 靈活性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通過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和創新等活動,協調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以實現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這一表述包括 1 管理是一項有目標的活動。管理是一項有意識 有目的 實現組織的目標 進行的活動過程 2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