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原理知識點整理

2021-03-04 09:54:51 字數 5045 閱讀 2069

知識點一、斯密、巴貝奇勞動分工(p29)

1.亞當·斯密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勞動價值理論、勞動分工

觀點:勞動是國民財富的源泉。一國財富的多寡取決於:1.該國從事有用勞動的居民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2.這些人的勞動熟練程度、勞動技巧和判斷力的高低。

亞當斯密分工交易理論

市場的廣狹限制著交換的能力;

交換能力的大小又限制分工的程度;

分工的程度決定著一國的勞動生產力;

一國的勞動生產力又是國民財富多寡的主要決定因素。

為什麼「同樣數量的勞動者因為有了勞動分工就能完成更多量的工作」?

1)勞動分工可以使工人重複完成簡單的操作,從而提高勞動熟練程度,提高勞動效率;

2)分工節省了通常由一種工作轉換到其他工作所損失的時間;

3)分工使勞動簡化,工具專門化,從而有利於創造新工具和改進裝置,而新機械的發明和利用,又使得勞動進一步簡化和減少,從而使乙個人能夠完成許多人的工作。

2.查理·巴貝奇

英國數學家;1832《論機器與製造業經濟學》;繼續了斯密關於勞動分工的研究

觀點:(1)勞動分工可以帶來勞動成本的節約

原因有二: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可以帶來單位產品勞動成本、或至少是單位產品需要分攤的固定費用的節約;

-根據分工作業雇用不同素質的工人,根據工人素質不同支付不同水平的工資。

(2)強調不能忽視人的因素。企業與工人之間有一種共同的利益,主張分紅制度(使提高了勞動效率的工人能因此而分享工廠的一定利潤,並對那些提出合理建議並且收到效果的工人給予獎勵)

(3)對報酬制度的研究

按照對生產率貢獻的大小決定工人報酬,由三部分組成:a.按照工作性質所確定的固定工資 b.按照對生產率所做出的貢獻分得的利潤 c.為增進生產率提出建議而應得的獎金

二、科學管理原理(p30)

「科學管理」是20世紀初在西方工業國家影響最大、推廣最普遍的一種管理思想理論。

包括一系列關於生產組織合理化和生產作業標準化的科學方法及理論依據。由美國機械工程師泰羅首先提出並推廣。

1.泰羅制產生的歷史背景

西方工業國家共同的歷史背景:資本對勞動實行完全控制的需要

美國特殊的歷史背景:沿海城市的企業發展與移民浪潮,速成培訓的需要

直接動因:勞資矛盾尖銳,雙方僅關注利益分配;勞動生產率不高(作業方法不當,分配制度不當,生產過程組織不合理)

2.泰羅制的主要內容

工人和企業主存在著某種利益的一致性,如果能夠改善企業的經營成果,那麼即使份額不變,勞資雙方也都可以從絕對量上在企業盈利的分配中得到比以前更大的一塊。

實行科學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1)改進工作方法,並根據工作的要求挑選和培訓工人

改進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時。(標準作業)

作業環境與作業條件的標準化。

根據工作要求,挑選和培訓工人。

2)改進分配方法,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

在計算工資時,採取不同的工資率付給。

3)改進生產組織,加強企業管理

在企業中設定計畫部門,把計畫職能和執行職能分開。

(專職的計畫部門應該完成下述四個方面的任務:①調查研究②制定作業方法、時間定額和工資標準③制定生產計畫④比較實際情況和制定標準,便於控制)

實行職能工長制

進行例外管理

(大型企業的上級主管把一般的日常事務授權給下級管理人員去處理,而自己則保留對例外事項或重要問題的決策和監督)

3.侷限性:研究範圍較小,內容比較窄。

三、法約爾經營和管理理論(p34)

1. 法約爾其人

法國;1916《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

2. 法約爾管理理論的要點

1)經營和管理

經營和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管理知識經營的一部分。

經營由六種職能組成:

技術活動,生產、製造和加工

商業活動,採購、銷售和交換

財務活動,資金的籌措,運用和控制

安全活動,裝置的維護和人員的保護

會計活動,貨物盤點、成本統計和核算

管理活動,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要適應企業經營的需要,必須加強管理教育,建立一種系統的管理理論。

2)管理的原則(14條管理原則)

勞動分工

權力和責任(分為制度權力和個人權力。前者由職務和地位產生,後者需要一定的人格魅力。出色的管理者應當用個人權力來彌補制度權力權職對等)

紀律(企業領導人同下屬之間在服從、勤勉、積極、舉止和尊敬等方面所達成的一種協議。)

統一指揮(乙個下屬人員只應接受乙個領導人的命令)

統一領導(對於達到同乙個目標的全部活動,只能有乙個領導人和一項計畫)

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人員的報酬(必須符合:①報酬公平②獎勵有益的努力和激發熱情③不應導致超過合理限度的過多報酬)

集中(提高下屬作用的重要性的做法是分權,降低這種重要性的做法是集權)

等級制度(等級鏈與聯絡板)

秩序(物的秩序與人的秩序)

公平人員的穩定

首創精神

人員的團結

3.5個管理要素(p38)

計畫**未來並制定行動方案

(統一性、連續性、靈活性、精確性等有利於企業明確未來的行動方向,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有利於培養和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可以指導企業**和防範風險)

組織建立企業的物質結構和社會結構

(選擇組織形式(等級結構和參謀部門),規定各部門的相互關係(組織圖),選聘、評價和培訓工人等。)

指揮使企業人員發揮作用

(為進行有效的指揮,領導者應:對職工有深入的了解;淘汰沒有工作能力的人;深入了解企業與職工之間的合同;做出好的榜樣;對組織進行定期檢查;召集主要助手開會,以便統一指揮和集中精力;不要在瑣碎的事務上花費精力;加強職工的團結、積極和效忠精神。)

協調讓企業人員團結一致,使企業中的所有活動和努力得到統一和諧

(平衡各種關係:使企業活動和物質資源保持一定的比例;使組織的各個職能部門都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對其他職能部門可能產生的影響;使收入與支出、生產與銷售、材料**與生產消耗保持正確的比例實現手段:計畫的合理制定,會議或其他形式的資訊溝通)

控制保證企業中的一切活動符合所制定的計畫和所下達的命令

(防止控制人員「對各部門領導人員和工作進行干預」)

四、人際關係學說(p41)

1.霍桑試驗

照明試驗

繼電器試驗 (管理方式的改變帶來了士氣的提高和人際關係的改善)

訪談計畫 (工人由於關心自己個人的問題而會影響工作效率,所以管理人員應該了解工人的這些問題)

繞線試驗與非正式組織(①工人們對於「合理的日工作量」有明確的概念 ②在正式組織中存在著小團體,即「非正式組織」)

結論:人的勞動生產率不僅受到工作場的物質環境或企業的制度環境、人的工作能力以及技術水平的影響,而且與人們在勞動中的工作態度與情緒,與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關,與人們的諸多社會心理需要能否得到滿足有關。

相關:梅奧1933《工業文明中人的問題》 羅特利斯伯格1939《管理和工人》,1942《管理和士氣》

2.人際關係學說

職工是社會人

(影響人的勞動積極性的,除了物質利益外,還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個體的觀點和個性都會影響個人對上級命令的反應和在工人中的表現。應該把職工當作不同的個體看待,當作「社會人」對待,而不應將其視作無差別的機器或機器的乙個部分。)

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工人在企業內部共同勞動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一些工作以外的聯絡。這種聯絡會加深他們的相互了解,從而能形成某種共識,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漸地發展成一種相對穩定的非正式組織。

p.s.

這種非正式組織對工人起到兩種作用:

1)它保護工人免受內部成員的疏忽造成的損失。

2)它保護工人免受非正式組織以外的管理人員的干涉所造成的損失。

非正式組織必然存在,與正式組織相互依存,通過影響人的工作態度來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目標的達成。

管理人員應該正視這種組織的存在,分析非正式組織的特點,利用非正式組織為正式組織的活動的目標服務。)

新的領導力在於提高職工滿意程度的能力

(提高生產效率,就要提高職工的士氣,就要努力提高職工的滿意程度。

新型的管理人員應該認真分析職工需要的特點,不僅要解決工人生產技術或物質生活方面的問題,還要掌握他們的心理狀況,了解他們的思想情緒,以採取相應的措施。)

霍桑以後:從人際關係學說到行為科學

關於個體行為的研究

關於群體行為的研究

關於領導行為的研究

五、決策理論學派(p52)

1.決策理論是以社會系統論為基礎,吸收行為科學和系統論的觀點,運用計算機技術和統籌學的方法而發展起來的一種理論。

西蒙 1945 《管理行為》

2.決策理論的主要觀點:

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決策是組織及其活動的基礎。組織是作為決策者的個人所組成的系統。組織的全部活動都是集體活動,對這種活動的管理實質上是制定了一系列決策)

決策過程

①情報活動 (搜尋和分析反映決策條件的資訊,為擬定的選擇計畫提供依據)

②設計活動 (在情報活動的基礎上設計、制定和分析可能採取的行動方案)

③抉擇活動 (在可行方案中選擇乙個適宜的行動方案)

④審查活動(對已作出的抉擇進行評估)

決策的準則(最優的決策要求①決策對所有可供選擇的方案及其執行結果無所不知②決策者具有無限的估算能力③決策者的腦中對各種可能的結果有乙個「完全而一貫的優先順序」

然而最優決策並不現實,所以常常追求的是足夠好的、令人滿意的決策)

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重複出現的工作,這類決策是經常反覆的,且有一定的結構,可以建立一定的決策程式。非例行活動,不重複出現,需用個別方式加以處理)

復合決策過程

a復合決策的概念:企業決策是由眾多人參與的眾多決策綜合而成的.

b決策者的任務與其說是決策,不如說是組織(影響)復合決策.

c如何影響?個人決策的影響因素:事實前提+價值前提

管理者:提供資訊、培訓資訊識別與利用的能力以影響事實前提;構造企業文化以影響價值前提

六、追蹤決策

從決策的起點來看,可把決策分為初始決策和追蹤決策。初始決策是零起點決策,它是在你有關活動尚未進行從而環境未收影響的情況下進行的。隨著出示決策的實施,組織環境發生變化,這種情況下所進行的決策就是追蹤決策。

因此,追蹤決策是非零起點決策。(復旦版)

管理學原理知識點整理

導論篇 1 管理的研究物件 組織與企業 組織 一群人為了實現某個共同目標而結合起來協調行動的集合體 要素 成員目標活動資源環境 層次 管理者和操作者 企業 為了滿足市場所反映的社會需求而組織商品生產的經濟單位 企業活動 資源籌措 資源轉換 成果處理 企業活動的特徵 商品性 經濟性 聯合性 2 管理的...

管理學原理知識點整理

第1章管理與管理學 1 管理是人類群體活動的產物 判斷 2 人類活動可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人類為實現自身目的而進行的活動 作業活動 二是使這種作業活動變得更有效的活動 管理活動。單選 3 管理就是組織為了更有效的實現組織目標而對各種資源進行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的一系列協調活動的過程。簡答,單選 4 ...

管理學原理重點整理

一管理概述與重要性 管理的特性 科學性 經濟性 創造性 藝術性 靈活性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通過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和創新等活動,協調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以實現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這一表述包括 1 管理是一項有目標的活動。管理是一項有意識 有目的 實現組織的目標 進行的活動過程 2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