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廣角 植樹問題教學反思

2021-03-25 04:28:35 字數 1373 閱讀 1743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本冊安排「植樹問題」的目的就是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

植樹問題教學側重點: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所謂化歸思想,一般是指人們將待解決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某種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題,用已有的解題策略,去解答與之相類似的問題。),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

本課的教學,並非只是讓學生會熟練解決與植樹問題相類似的實際問題,而是把解決植樹問題作為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乙個學習支點。通過、「數學廣角」內容的教學,不僅是向學生滲透某種數學思想方法,而且借助內容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一定的思維能力。

這節課我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通過站隊這一行為感知點與間隔。

二、以一道站隊問題為載體,營造突破全課教學重點及難點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樹問題的應用為研究物件,引導學生了解植樹問題的實質。

四、多角度的應用練習鞏固和拓展學生對植樹問題的認識。

本以為自己設計的教案考慮到了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生活實際,重視了數學思維培養,方法的滲透,是可行的,學生們應該是能夠掌握的。可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勉強參與的總是那幾個平時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看來這樣的設計無法顧及全體學生的發展。

沒有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何來思維的培養呢?

我開始反思:為什麼學生能夠找到簡單植樹問題的規律「間隔數+1=棵數」(兩端都種)卻無法運用呢?在發現規律與運用規律間缺少了怎樣的連線?

在反思中,我找到了缺點所在。

1、充分體驗

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體驗和建構學生活動化學習的關鍵。體驗是建構的基礎,沒有體驗,建構就失去意義。

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設計中,雖然我創設了情境,但學生僅憑一次體驗是不可能全部達到繼續建構學習主題的水平。

不僅需要向學生提供多次體驗的機會,而且還需要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情境。在設計中,學生做操也好,走樓梯也好,看似全部來自生活世界,但學生對這些資訊沒有感**彩的,這樣的生活經驗只是我自以為是的虛構。學生真正的生活經驗應該是他們身邊熟悉的事物,是能夠激發他們感情因素的事物,這樣讓學生才會真正感興趣,才能夠產生共鳴,才易激發**的慾望,讓活動化的數學學習有個堅實的基礎。

2、小組合作

學生的認知起點與知識結構邏輯起點存在差異。我在教學過程中把二者混為一談了,誤以為學生能發現「棵數=間隔數+1」就能解決問題了,實際上這只是部分學生具備了繼續學習的知識結構邏輯起點,但學生們還不能將知識結構邏輯起點與自己的認知起點相互結合。這恰恰導致了能找規律卻不會用規律。

要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合作」是乙個良方。生生之間的差異是學習的資源,這種資源應在小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與合理的利用。

《數學廣角 重疊問題》教學反思

數學廣角 第一課時 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開始新增設的乙個內容,涉及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教材例1編排的意圖是借助學生熟悉的題材,通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的學生名單,和實際參加這兩個課外小組總人數不相符合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滲透並初步體...

《數學廣角 排隊問題》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實踐與綜合運用課,我將教學目標定位為 1 能對等候順序進行正確排列,共有6種排列,滲透多樣化的方案。2 能對6種排隊的方案進行等候時間的計算,並比較。3 學生總結哪種排隊方案是用最少時間的方案,出最優化的方案。4 知識的遷移,用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考慮到執教的物件是四年級的學生,學生年齡...

數學廣角優化問題的教學反思

本學期的數學廣角主要是通過簡單最優化的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來感受數學的魅力。結合教材的內容,我注重對教材的運用,參考教材創設生活的情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一內容是屬於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 排隊等候時,如何讓等候的時間總和最少 的問題。根據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