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管理思想

2021-03-18 01:31:55 字數 3042 閱讀 3233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祖籍隴西狄道,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貞觀之治」的締造者。唐朝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鼎盛時期。李世民在位23年間,大唐帝國呈現去一片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起來,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太宗皇帝的「知人善任,虛懷若谷」的「人才管理思想」了。「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唐太宗深知帝王之道,雖有雄才大略,但卻能以「能問於不能」,集思廣義,從諫如流。

在他的周圍聚集了一大批良臣名將,諸如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溫彥博、劉泊、馬周、褚遂良等等。這一統治集團具有兩大優勢;其一,貞觀君臣都有著豐富的閱歷和政治實踐經驗,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質。其二,貞觀集團君臣和諧,具有強韌的政治向心力。

在歷代封建帝王中,唐太宗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明君之一。他不僅在政治,軍事上取得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能在隋朝滅亡中總結經驗個教訓,他們不僅目睹了隋王朝的滅亡,還參加了推翻隋政權的戰爭。「昔在有隋,統一寰宇,甲兵強盛,三十餘年,風行萬里,威動殊俗,一旦舉而棄之,盡為他人之有。

」這樣觸目驚心的事實不能不引起李世民君臣的反思,以隋亡為鑑成為他們思考治國方略的乙個起點,健全自己的思想,開創了明君治國的新境界,提出了水能覆舟亦能載舟。同樣他的經驗也為現代管理指明了道路!

一、任人唯賢,重視人才。

在中國封建社會,家族思想盛行,任人唯親的現象不僅古代大為盛行,實際上在現代的民營企業中並不少見,「家天下」、「家企業」,於是帶來的便是「任人唯親」的用人思想,當然用親近的人掌管王朝的重大事務當然有其「高效」的一方面,但是相對於它的弊端,它實在不是一種可以推崇的用人方法,當然本文沒有必要深入**兩種有人制度的優劣,我們要說明的只是——人才是創新的載體,創新是發展的載體,發展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變化。

太宗用人,體現了虛懷若谷的「大」,他在征戰時吸收了原李密、王世允、竇建德集團的人才,吸收了瓦崗軍的秦叔寶、程咬金等;這些人都是敵軍的將領或功臣,他們曾經與李氏戰場血戰,曾經是李氏的阻力,然而這些對於李世民來說都不再重要,在他眼裡,重要的是他們都是人才,他們都將給唐王朝的發展很穩定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於是太宗重用他們,於是那個結果也發生了。

二、廣開言路,虛懷納諫

提起「虛懷納諫」這個詞,我們首先想起的就是太宗皇帝,也想起了千古留名的諫臣——魏徵,還有魏徵死後太宗的那句話——用銅製成的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的鏡子,可以參照政治的興衰;用人作為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績與過錯。我經常保持著這三面鏡子,現在魏徵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鏡子。集思廣益,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卻只有太宗達到了化境,以後的皇帝以及現在的管理者都沒有人能夠達到這一點,這也是太宗在用人方面的乙個特色和成功之處。

當然,能夠做到這一點,還和太宗的個人心胸有關,他貴為皇帝,本是乙個不容得任何相反聲音的角色,然而他「容」了,而且容得出色,容出了乙個大唐盛世。我們可以再次想起太宗的那句話:「以鏡為鑑可以整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

」三、信任部下,充分授權

這裡有乙個小故事: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征高麗,停留在洛陽。臨行,命宰相房玄齡留守長安,全權處理國務。

有個**聲稱要向皇帝舉報,房玄齡問他告誰,那人回答到:「正是你!」房玄齡不敢隱瞞,立即派人用驛馬送他去洛陽。

李世民聽說有人告密,就令武士持大刀站在前面;然後引見來人,問他:「你告誰?」那人道:

「房玄齡!」李世民道:「果真如此,推出去腰斬!

」並指令房玄齡說,你太不自信,以後如有類似情況,自行處理!也許這個問題會讓大家疑惑,「這不是縱容嗎」,其實我們反過來想,每個人都會有反對者,如果我們不信任下屬,而重視他人的反對言論,那麼下屬如何才能積極工作呢?不信任就不能充分授權,不充分授權,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明哲保身,敷衍了事」,最終是降低管理效率,或許我們可以從貞觀盛世來理解太宗的信任和授權的人才管理思想——不是時時刻刻的監督,而是無處不在的信任和積極有效的授權!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種管理模式「唐太宗式管理」所謂的「唐太宗式管理」就是領導者在管理中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選好下屬,然後在自己的控制下放手讓他們去「折騰」。唐太宗進行管理時有乙個非常典型的特點,他強調「明刑弼教」,能「擇天下賢才,審熟便安然,後奏聞,有功則賞,有罪則罰」,使他們不敢不「竭心力以修職業」,力求做到「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怯者取其慎。」採用這種管理模式的領導者往往在組建管理團隊後,就放手讓團隊來管理班級的具體事務,將整體的事務劃分為若干條,由團隊幹部分頭負責,明確責任、分工到人,並且配上一套獎勤罰懶的措施,不僅力求使幹部盡心盡力,也使團隊幹部在工作時「有法可依」。

領導者基本退出單位的日常具體事務,不再直接插手雞毛蒜皮的小事,只負責整體的「大政方針」,負責「整體立法」,他喜歡進行「法治」並通過他的管理團隊班子對整體進行間接管理。

這種「唐太宗式管理」非常符合現代法治的觀念,符合現代管理理論。領導者縮小了管理幅度,不再越級管理,對細樹末節不再過分關注,而只對整體的大方向進行控制,通過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來保證組織的協調,發揮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有利於減少工作量,增加管理效率,對領導者的身心有顯而易見的好處。就像唐太宗,他深知乙個人不能包攬天下,須要用人分治,他說:

「天下之廣,四海之大,千段萬緒,豈能獨斷於一人之慮。」所以他任賢用能,放手讓權,使天下大治,開創了唐初盛世「貞觀之治」。這種管理模式的乙個優勢,是有利於調動個成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發揮各成員的主人翁精神;各成員在很大程度上由被動轉向主動,由接受者轉向參與者,有利於各成員身心成熟,有利於各成員自我意識和自我約束、自我服務能力的發展。

這種管理模式因為領導者一定程度的放權,需要各成員參與管理來彌補領導者退出後形成的「管理空白」,這無形中會使各成員提高參與整體管理的興趣和熱情,產生作為團隊主人翁的責任感,關心整體事務,使團隊幹部得到很好的鍛鍊,因此要搭建乙個比較完善的團隊領導班子也就易如反掌了。這正是「唐太宗式管理」的優勢所在。

提及盛世,必然會想起大唐王朝,提及大唐,必然會想起唐太宗這位千古流芳的君王,提及太宗皇帝,必然會想起他的「知人善任,虛懷若谷」的人才管理思想,唐的興盛,不能說完全由於太宗的人才管理思想,但是他的思想影響著大唐一代代的有為皇帝,成為鼎盛的重要政治思想條件。現今,無論是管理乙個國家、社會,還是管理乙個企業,甚至是管理乙個更小的組織,我們都應該從太宗的思想中得到一些啟發,畢竟人是「歷史的創造者」,懂得如何用人,你就會懂得「如何創造歷史」!

林傳鑫浙江海洋學院

浙江海洋學院出版社,2009:12.20

a08行政1班 080901113

評價唐太宗及其

安德森的公共決策論 領導決策過程也就是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而公共決策者的主要任務是制定以行政法規為核心的公共政策。安德森認為,領導決策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制定法令 發布行政命令 頒布行政法規以及對法律做出解釋的決定。他把公共決策或政策制定與行政人員在執行政策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區別開來,稱後者為 普通決策 ...

唐太宗問許敬宗

原文 唐太宗問許敬宗曰 朕觀群臣之中,惟卿最賢,人有議其非者,何也?敬宗對曰 春雨如膏,滋生萬物,農民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 秋月如鏡,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輝光,天地大尚不可滿足人願,何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難調眾人之口,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信,君聽臣遭戮,父聽子遭誅,夫婦聽之離,親戚...

《唐太宗面試程名振》閱讀答案

貞觀十八年 上聞洺州刺史程名振善用兵,召問方略,嘉其才敏,勞勉 之,曰 卿有將相之器,朕方將任使。名振失 不拜謝,上試責怒,以觀其所為。曰 山東鄙 夫,得一刺史,以為富貴極邪!敢於天子之側,言語粗疏 又復不拜!名振謝曰 疏野之臣,未嘗親奉聖問,適方心思 所對。故忘拜耳。舉止自若,應對愈明辯。上乃嘆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