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什麼最寵愛李承乾 李泰 李治

2023-02-09 13:42:06 字數 2977 閱讀 3666

嫡庶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保障家族爵位和財產的順利傳承,所以真正的繼承人只能有乙個,那就是嫡妻所生的長子。放在皇室裡,唐太宗的嫡子也只有乙個,那就是皇太子李承乾,至於李泰、李治,雖然都是長孫皇后親生的,但從禮法上來看,他們的地位依舊只能算是庶子。

也正因為如此,褚遂良在批評唐太宗因為寵愛李泰太過,從而導致爭儲的事情發生時就說過:「陛下昔立承乾為太子,而復寵愛魏王,禮數或有逾於承乾者,良由嫡庶不分,所以至此」,明確將李泰當做了庶子。唐太宗自己也很清楚他的嫡子只有李承乾乙個,所以李安儼在慫恿他廢李承乾立李泰為太子時,唐太宗就親口說出了「我兒雖患腳,猶是長嫡,豈可舍嫡立庶乎?

」道出了李泰在禮法面前,也只是庶子的身份。

可見如果真的非要揪著嫡庶之分不放,對不起,嫡子只有李承乾乙個,李泰、李治也是庶子。想舉著嫡庶神教的大旗來歪曲史實,麻煩先把最基本的常識弄弄清楚。

其次,我們來看看唐太宗本人對嫡庶的態度是什麼。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唐太宗對嫡庶之別並沒有放在心上,更不像現代人所以為的那樣看重嫡庶之別。比如漢王李元昌、霍王李元軌都是唐太宗同父異母的庶出弟弟,唐太宗對待這些庶弟們相當不錯。

因為欣賞李元軌賢能有才,唐太宗不僅公開在大臣面前對李元軌讚賞有加,還特意將以能言善諫聞名天下的魏徵的女兒嫁給李元軌為妻。

至於對李元昌這個庶弟,唐太宗更是難掩喜愛之情。所以哪怕貞觀十七年漢王李元昌因為追隨皇太子李承乾意圖謀反,唐太宗也不忍李元昌就此身死,還主動跟大臣們求情,想要放這個弟弟一馬。儘管最後因為大臣們的堅決反對,唐太宗不得不賜死李元昌,但隨後唐太宗就特赦了李元昌的生母和妻子,不僅使她們免於處罰,還唯恐她們晚年無依無靠,特意賞賜了田地與宅邸供她們生活。

這裡可以反觀同樣庶出,同樣謀反的齊王李佑,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

李佑的生母是唐太宗的四妃之一陰德妃,看著在後宮地位不低,實際上在唐太宗的心裡根本沒什麼地位——唐太宗曾對魏徵表示過對陰氏等人的嫌棄之情,覺得陰氏這些籍沒掖庭罪婦出身的妃嬪不配給他生孩子。正因為陰德妃無寵,李佑同樣不得唐太宗的歡心,所以李佑謀反事發後直接被唐太宗賜死並廢為庶人。陰氏也遭到了連坐,被廢掉了德妃的封號,舅舅陰弘智也難逃一死。

從唐太宗對李元昌這些庶弟的態度可知,如果唐太宗真如黑子們所說的是嫡庶神教的話,那麼他何必對庶出的李元昌網開一面呢?直接和庶出的李佑一樣一視同仁好了,都按唐律來,該殺的殺,該廢的廢。

所以想否認唐太宗喜歡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兒子的史實就直說,別拿所謂的嫡庶有別做遮羞布。

最後,我們再看看所謂李承乾、李泰、李治得寵是因為嫡出,而李恪、李貞等人無寵是因為庶出的邏輯是有多麼經不起推敲。

但凡對唐初歷史有點了解的人都會知道,貞觀一朝的大臣都是以能言敢諫出名的,以魏徵、馬周、王珪、褚遂良、張行本為首的大臣們,一次次針對唐太宗給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兒子的待遇上疏勸諫。什麼,你問為什麼這些大臣要集中火力在李承乾這三人身上?

那就看看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三隻到底享受了什麼樣的待遇吧:

李承乾這個叛逆太子的名頭不是白叫的,即使唐太宗專門為他開設了崇文館,又讓朝中三品以上**的嫡子全部去東宮侍奉,放開了府庫的許可權讓李承乾想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還讓大臣直接以「君父」這個天子的專稱去稱呼自己的兒子。

唐太宗身為皇帝,做父親做到這個份上,旁觀者光是看看都覺得動容了,然而李承乾不領情,就是不領情。和道士等人搞左道,玩方術;以生病為由一連幾個月都不上朝,然後還把東宮弄得震天響,聲音連宮外都聽得一清二楚,唯恐別人不知道他這是在裝病;甚至還折騰出了謀反這個十惡不赦的滔天大罪,最後還是唐太宗一邊老淚縱橫,一邊想盡辦法保下了李承乾的一條性命,乃至出現了主謀安然無恙,從犯卻全部死翹翹的奇異景象。

李泰身為親王卻沒跟別的兄弟一樣離開長安赴任,而是常年留在唐太宗身邊,領著好幾份薪水卻什麼活都不用幹,沒事就把房子裝修成奢侈華麗的代名詞,隨手寫本《括地志》,唐太宗就為他忙前忙後,又是開文學館招攬人才,又是主動提供豐厚得令人咂舌的活動經費。

就算後來李泰想要奪嫡的小心思讓父親知道了,可唐太宗的反應卻是只降了兒子一級的爵位,最後四年不到還重新公升回來了。這樣的處罰簡直就是輕飄飄,相比之下東吳大帝孫權的兒子孫霸簡直就要哭暈在廁所裡了,為什麼大家都一樣,都是想奪個嫡,怎麼他的下場就是直接被父親賜死呢?

李治就更不用說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享受由皇帝親自撫養的皇子,即便當了皇太子,唐太宗都捨不得放這個兒子回東宮待著。急得馬周、劉洎等人不得不輪番上陣,勸了又勸,這才讓唐太宗勉強點頭答應讓李治每半個月回東宮一次。

後來唐太宗徵高句麗,父子二人難得分別這麼久,那封著名的《兩度帖》肉麻得讓人掉了一地雞皮疙瘩,不知道的人恐怕還以為是情書呢。好不容易從高句麗回來了,也不得安生,唐太宗巡幸個靈州也要帶著李治,張行本無奈之下只得硬著頭皮勸說這位愛子狂魔,不要因為私愛而耽誤了皇太子學習的大好時機。

——如果唐太宗對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兒子,和李恪、李佑這些兒子區別對待是因為嫡庶有別,那麼為什麼魏徵、馬周這些大臣要一次又一次地上疏勸諫,不斷地向唐太宗拍磚?難道魏徵他們不是古人而是現代人穿越過去的,所以不懂嫡庶之分的規矩?

當然不是!

如果李承乾、李泰、李治享受的這些待遇本就是身為長孫皇后的兒子該有的,大臣們是吃飽了撐的,才會這樣一次次上疏,一次次勸諫。

正因為唐太宗給的這些待遇遠遠超過了乙個皇太子、乙個皇子應該享有的,更不是李承乾、李泰、李治理所應當享有的,所以才會招來大臣們一次又一次毫不留情的批評——皇帝陛下,我們都知道您是愛子狂魔,可是這種寵法實在是太過分啦!

所以想用嫡庶神教的理論來曲解唐太宗真心疼愛李承乾、李泰、李治的史實,來給李恪、李佑等人的不得寵遮羞,根本就是枉然。

畢竟嫡庶之分劃定的只是乙個人的出身,卻沒辦法禁錮人的情感。就像漢高祖劉邦不愛嫡子劉盈,卻把庶子劉如意真心實意地放在心上疼寵,臨終還不忘留下詔書給劉盈,讓他日後一定要保護好這個弟弟。晉武帝司馬炎也是如此,儘管他很喜歡皇后楊豔為他生育的兒子,但是對庶出的司馬穎也很喜歡,所以給了司馬穎十萬戶的實封,比嫡出的司馬柬多了整整兩萬戶。

由此可見嫡庶雖然在皇位、爵位和財產的繼承上起著極大的作用,但在人的情感面前,嫡庶之分產生不了什麼實質性的效力。

更何況唐太宗根本不在乎什麼嫡庶有別,因此即使李元昌、李元軌等人明明是庶出的,可唐太宗依然願意對他們好。同樣的,唐太宗疼愛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兒子,也只是因為他們是愛妻長孫皇后所生,所以愛屋及烏的唐太宗自然對這三個兒子各種掏心掏肺,因為寵愛兒子而逾越規矩,乃至令大臣們頭疼不已的舉動頻現也就不難理解了。

評價唐太宗及其

安德森的公共決策論 領導決策過程也就是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而公共決策者的主要任務是制定以行政法規為核心的公共政策。安德森認為,領導決策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制定法令 發布行政命令 頒布行政法規以及對法律做出解釋的決定。他把公共決策或政策制定與行政人員在執行政策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區別開來,稱後者為 普通決策 ...

唐太宗的管理思想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599 649年 祖籍隴西狄道,唐高祖李淵次子 唐朝的第二任皇帝,貞觀之治 的締造者。唐朝是我國古代政治 經濟 思想 文化的鼎盛時期。李世民在位23年間,大唐帝國呈現去一片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起來,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 貞觀之治 太宗皇帝的 知人...

唐太宗問許敬宗

原文 唐太宗問許敬宗曰 朕觀群臣之中,惟卿最賢,人有議其非者,何也?敬宗對曰 春雨如膏,滋生萬物,農民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 秋月如鏡,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輝光,天地大尚不可滿足人願,何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難調眾人之口,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信,君聽臣遭戮,父聽子遭誅,夫婦聽之離,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