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的演變

2021-03-04 05:38:55 字數 3463 閱讀 7713

理思想的演變》這本書是本科學管理學這門課時的參考書目,這次要寫讀書筆記,我想到的第一本書就是它。光從題目來看,就知道它是一本的巨集觀、時間跨度很大的書,是一本管理思想的發展和演變歷史,是學習管理課程的必讀書目。

《管理思想的演變》作者是美國的丹尼爾·a·雷恩,出版社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我在學校圖書館借到的版本是2023年1月第一版。在全書的結尾丹尼爾·a·雷恩頗具哲學意味地點明了「管理思想演變」的過去和未來:「對於管理學者而言,歷史中存在許多教訓,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把過去作為序幕加以研究」。

在雷恩的這本書中,內容主要包括四個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學管理時代、社會人時代和當今時代。除「早期管理思想」外,管理學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時代:

科學管理時代、社會人時代、現代。雷恩這一見解的卓越之處,在於它不是以時間來劃分,而是以本文所說的管理哲學基本問題來劃分的。

科學管理的核心人物是泰羅。泰羅強調的是效率。為此,他根據「工時研究」確立了他的管理方針:

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使工人和資本家都得到利益。在一般人看來,成問題的主要是泰羅的「頭等工人」概念,因為他是按照頭等工人的標準來確定生產定額的。這說得再好,也是要求工人提高勞動強度,然後由工人和資本家分享由此得到的剩餘價值。

泰羅是從研究如何消除工人「磨洋工」的現象開始的。他把「磨洋工」分為「有意的」和「無意的」兩種,然後認為即使「無意的」磨洋工也應當消除,辦法就是提高勞動強度。當然,泰羅並非要求無限制地提高勞動強度,而是把強度提高到所謂的「乙個工人能夠承受的正常進度」。

他為自己辯解說,他的頭等工人並不是像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是某種「超人」,而是適合於完成他的工作的有抱負的人。怎樣才算有抱負呢?看他有沒有「達到目的的意志」。

這個「目的」就是「能夠承受的正常進度」給他帶來的額外的工資或獎金收入。

泰羅的「工時研究」關注的無疑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但在這裡,他受到了人與人的關係的制約。他所鄙視的是「那些能夠工作而不願工作的人」,也就是他所謂的「頭等工人」之外的那些工人。

現在「願意工作」的標準提高了。達不到頭等工人標準的人都是「不願工作」的人。難怪泰羅要遭到工會的反對。

「科學管理思想既鼓舞了忠實的信徒,也鼓舞了堅決的反對者。」

站在科學管理前列的追隨者有傳播效率主義的巴思、甘特、吉爾布雷思夫婦、埃默森以及莫里斯·庫克,他們都為科學管理思想的創立和傳播做出了貢獻。如莫里斯·庫克在泰羅的培養下把科學管理運用到了教育和市政機構。他認為使科學管理行之有效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中人們對制度的信任。

科學管理並不像人們常常硬說的那樣是忽視人的因素而是以個人為重點的。

然而有組織的勞工和科學管理的提倡者們發現他們處於宗旨上的根本衝突之中,一方面勞方認為科學管理意味著工產實行**,而在於管理方面的關係把工人置於不利地位。泰羅承認實踐中的種種弊端違背了思想革命的精神,但他認為,從科學地確定工資報酬和標準中,從個別化地對待工人中,從一種設法創造更多財富而不是為分配盈利而爭鬥的精神中,工人和所有其他人都會得到最大的裨益。最後雙方的立場都重新作出調整。

勞工在經濟和政治環境的影響之下終於接受修改後的泰羅制。科學管理運動也在修正派的影響下順應著工業合作的新要求作出了改變。

科學管理傳播到國外,由於法約爾、韋伯的努力行政管理理論出現。行政管理理論的出現採取了兩種形式(1)法約爾提出的管理原則和要素;(2)韋伯為了保證技術效能而探索理想的組織安排的藍圖。法約爾和韋伯從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試圖提出行政管理的方案來管理大規模的組織。

法約爾強調的是管理的教育而不是技術訓練,不是計畫和組織的重要性以及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中的各個階段。他把「管理」和「行政管理」加以區分,認為前者是一種一體化的力量,後者完全要通過人來起作用。韋伯在他的官僚集權的理想中採用了行政管理的觀點。

他試圖擺脫傳統的和神授的領導和組織,他試圖為權力建立乙個合理合法的基礎,以及挑選人員和進行各種活動作出有秩序地安排。韋伯提出的最好行政體系的概念和泰羅的概念十分相似。他們兩人都認為,管理或行政管理意味著在知識的基礎上行使控制。

他們兩人都想從那些按照事實而不是臆想、根據能力而不是偏愛來進行領導的領導人身上尋找技術上的能力。

如果說科學管理主要著眼於管理的技術方面,那麼霍桑實驗則把人們關注的焦點引到了人際關係方面。梅奧反對「只堅持生產的經濟邏輯」,提倡以人際關係為導向的「新型」領導。新的工業人的領導所需求的不是技術技能,而是社會技能。

他們應該在效率的邏輯和工人感情的非邏輯之間維持一種平衡。人際關係指向型的監工通過對事實和感情的區分,以及培養傾聽和人群方面的技能,能夠克服社會反常狀態的失調,並恢復集體團結,從而達到既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又滿足組織的經濟需要的雙重目的。非正式組織不應該看成是「壞」的,而應該看成是正式組織的必需的、相互依存的乙個方面。

社會人的來臨了。

這一時代的兩個代表人物是福萊特和巴納德。正如雷恩所指出的那樣,福萊特雖然在時間上處於科學管理的興盛期,但她的思想的性質卻屬於社會人時代。福萊特思想的核心是強調組織對於個人的超越性。

她的論點是:「我們只有在團體組織之中才能發現真正的人。個人的潛能在被團體生活釋放出來以前,始終只是一種潛能。

人只有通過團體才能發現自己的真**性,得到自己的真正自由。」 為此,她建議通過「結合」的方式解決矛盾、衝突。在她看來,一旦工人堅持認為存在著一種資本家的觀點,而資本家則認為存在著一種工人的觀點,那就根本不可能協調勞動力和資本。

只有把企業看作是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結合體,讓工人和管理當局雙方真正感到他們是為乙個共同目的服務,才有可能超越個體有限性,實現真正的自我、「社會自我」。

巴納德的貢獻在於他對正式組織的進一步研究。他認為,乙個正式組織包含著三種普遍的要素:(1)協作的意願;(2)共同的目標;(3)資訊交流。

非正式組織沒有正式的結構,而且常常不能自覺地認識到共同的目的。它是通過同工作有關的接觸而產生的,並因而確立了一定的態度、習慣和規範。非正式組織常常為正式組織創造條件,反之亦然。

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的這種關係使巴納德確信,組織中的權威不是來自某種等級系列或組織地位的權力,而是來自下級的服從。如果下級不接受、不服從上級,上級就沒有權威可言。只有把「領導的權威」與「地位的權威」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有效的管理。

梅奧受巴納德的嚴重影響提出權力應該以獲得協作的社會技能為基礎而不是以技術技能或專門知識為基礎。通過由小團體組成大團體獲得協作為基礎來進行領導將能恢復社會團體而儲存民主。通過團體就可以避免烏合之眾的情況。

這本書最後乙個部分就是管理思想經歷了科學管理、社會人時代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的當代西方管理理論的一些學派。主要有: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學派、經驗主義學派、權變理論學派和管理科學學派等。

哈羅德·孔茨稱之為管理理論叢林。

這本書的價值無疑是巨大的,一是為管理學者提供了乙個清晰的脈絡,書中對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的原著的窺探讓我的視野更加開闊。原本以為想當然的東西比如以前已經學過的泰羅制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認識,不再侷限於記下幾條科學管理原則,而是對科學管理運動本身、對泰羅本人及其追隨者的理論貢獻有了了解。我發現很多理論成果都是在前人學習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書中各個管理理論及其代表人物的詳細介紹,可以得出乙個研究專題的理論淵源,前人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做了哪些貢獻。

二是書中講到科學管理和社會人時代得出的結論都是建立在實證的基礎上的。公尺德維爾鋼鐵公司的試驗、西方電氣公司的奇遇以及哈佛研究小組等等說明了科學結論的產生是許多次實驗的結果。只有這種實證的精神才使得我們的管理成為了一門科學和學科。

附錄管理思想的演變

2 行為管理思想 1 與科學管理思想不同,行為管理思想把重點放在分析影響組織中個體行為的各種因素上,強調管理的重點是理解人的行為,其發展過程經歷了雨果.芒斯特伯格和瑪麗.福萊特的早期行為研究 梅約的霍桑試驗引發的人際關係運動 再到之後的行為科學。2 人際關係運動的主要觀點有 人是 社會人 企業中除了...

管理思想的演變整理

下面詳細介紹 1 科學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思想 1 科學管理理論 代表人物是被譽為 科學管理之父 並且有出版 科學管理原理 一書的泰勒。理論核心認為應該通過科學研究來決定工作方法,而不是每乙個工人自己過去的經驗。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泰勒總結的4條基本的科學管理原理 1 科學研究工作的每...

附錄管理思想的演變

一 名詞解釋 1 亞當 斯密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鼻祖,其在管理學上的貢獻是提出了經濟人的人性假設和勞動分工的觀點。2 科學管理學派 最早形成的管理學學派,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泰勒,該學派認為管理的有效性不僅僅取決於管理者個人的經驗,更重要地是要依據科學的方法來管理活動和組織。3 行為管理思想 二十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