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管理理論與思想的發展演變

2021-03-04 08:06:05 字數 4523 閱讀 2351

隨著歷史的程序,管理的含義、內容、方式及特點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綜觀20世紀管理理論與思想史,是乙個不斷發展演變的歷史,其演進分以下幾個階段。

20世紀初至30年代:科學管理階段(古典管理理論的形成)

這一階段對科學管理作出重要貢獻的代表人物有:

1)「科學管理之父」——泰勒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德瓦爾鋼鐵公司總工程師泰勒致力於企業管理改革的研究,創造了一套科學管理方法,並於2023年出版了理論著作《科學管理原則》,提出以計畫、標準化、統一管理作為三條基本原則來管理生產,代替以往的經驗法則,從而奠定了科學管理的理論基礎,標誌著科學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人們稱之為「泰勒制」,泰勒也被譽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由於「泰勒制」的推行,使美國當時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3倍,對世界的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後,泰勒的追隨者也對科學管理作出了重大貢獻,主要有:

亨利·甘特,創造了「甘特圖」,提出了「勞動報酬獎金制」等;弗蘭克·吉爾布雷在建築業中研究發展科學管理,在動作研究、工作簡化方面作出了獨特貢獻;埃默森,著有《十二條效率原則》一書(1912),被稱為「效率大師」。

2)管理理論之父——亨利·法約爾

亨利·法約爾的理論貢獻體現在他的著作《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1916)當中,他從四個方面闡述了他的管理理論;①將管理職能與經營職能分開;②提出了組織經營的14條原則;③提出了能力與管理層次對應的原則(法約爾法則);④提出了合理管理幅度的原則以及在一定範圍內同級下屬可自行協商相關問題的法約爾跳板原則。此外,法約爾還提出了對管理者素質和知識的要求。法約爾所提出的上述管理的理論要素和原則,對後來的管理理論研究具有深遠影響,很多方面直到今天仍然為管理工作者所採用。

3)組織管理之父——馬克斯·韋伯

馬克斯·韋伯創立了行政組織設計理論(又稱古典組織理論),因而被稱為「古典組織理論之父」。馬克斯·韋伯主張建立一種高度結構化、正式的、非人格式的「理論的行政組織體系」,他認為這是對個人進行強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確性、穩定性、紀律性和可靠性方面優於其他組織。他的這些思想體現在其著作《社會和經濟理論》之中。

此外,詹姆士·穆尼在與賴利合著的《組織原則》一書中,提出「協調、等級、職能」三原則,並提出管理是指導、激勵別人的方法和技術,組織是把各種不同職責聯絡成乙個協調的整體的方法。有突出貢獻的英國著名管理專家林德爾·厄威爾,把泰勒、法約爾、穆尼等人的理論聯絡起來,系統化,並提出管理的計畫、組織、控制三職能和**、協調、指揮三項指導原則。

科學管理階段的研究側重於從管理職能、組織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問題,對人的心理因素考慮很少或根本不去考慮,這是科學管理的最大缺陷。

30年代到60年代:行為科學理論及管理理論叢林的發展階段

行為科學理論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這時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需要更先進的管理方法。此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加之科學管理思想階段及其管理方法不注重人的因素常導致管理效果欠佳,這就促使管理學家們從人類行為的角度對管理進行研究,提出了各種行為科學管理理論。這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

埃爾頓·梅奧的人際關係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麥格雷戈的「x—y」理論

這段時期,除了行為科學理論得到長足發展以外,學者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對管理的見解,形成了管理理論紛呈、流派林立、「百家爭鳴」的局面。2023年美國管理學院院長孔茨把各種管理理論劃分為6個主要學派;①孔茨為代表的「管理過程」學派;②杜拉克等人的經驗主義學派;③麥格雷戈等人的人性行為學派;④巴納德等人的社會系統學派;⑤西蒙為代表的決策理論學派;⑥馬克蘭特為代表的數理管理學派(管理科學學派)。到了80年代初發展到十一大不同學派,孔茨稱之為「管理理論叢林」。

2023年,菲根鮑姆博士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並出版《全面質量管理》一書,引起了管理學界的重視,並得到廣泛的應用,取得明顯效果。

60年代至80年代初,以戰略管理為主的企業組織理論發展階段

60年代之後,由於環境變動劇烈,越南戰爭爆發,加上匯率浮動,美國經濟內臨石油危機,外遇崛起的日本及歐洲的挑戰,科技競爭愈演愈烈。管理學界開始重點研究如何適應充滿危機和動盪的國際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謀求企業的生存發展,出現了戰略理論的研究。例如,安索夫《公司戰略》(1965)一書的問世,開創了戰略規劃的先河。

到2023年,安索夫的《戰略規則到戰略管理》出版,標誌著現代戰略管理理論體系的形成。書中將戰略管理明確解釋為「企業高層管理者為保證企業的持續生存和發展,通過對企業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分析,對企業全部經營活動所進行的根本性和長遠性的規劃與指導」。同時,論述企業組織與外部環境的著作還有勞倫斯等人的《組織與環境》(1969),提出公司要有應變計畫,以求在變化及不確定的環境中得以生存;盧丹斯的《管理導論:

一種權變學說》(1976),其核心是要根據組織的實際情況,即按不同形勢、不同的企業型別、不同的目標和價值,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選擇最好的管理方式,認為普遍適用的萬能管理理論方法是不存在的。權變理論具有較大影響的理論,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日益為管理實踐所證明。還有麥可·波特的《競爭戰略》(1980)可謂把戰略管理的理論推向了頂峰,其許多思想被認為是戰略管理理論的經典,並在全球範圍產生了深遠影響。

80年代至90年代初:企業再造理論與企業文化管理理論

進入80年代後,管理學因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在管理中作用的凸現,三四十年代形成的企業組織愈來愈不能適應新的、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管理學界提出要在企業管理的制度、流程、組織、文化等方方面面進行創新。美國企業從80年代起開始了大規模的「企業重組革命」,日本企業也於90年代開始進行所謂「第二次管理革命」。其間,企業再造(也稱組織重組、流程改革)風潮相當流行。

企業再造理論的最終構架由麥可·哈默博士與詹姆斯·昌佩完成,他們在其合著的《再造企業——管理革命宣言書》(1993)中闡述了這一理論:要使現代企業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確立時間、質量、成本、服務的優勢,必須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的根本改造,以適應競爭、客觀環境變化、顧客需求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要。企業再造的首要任務是企業流程再造,係指以組織過程為出發點,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和一項活動的價值貢獻,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將人力及工作過程徹底改變,重新建立組織內各層關係。

此外,對企業再造理論作出貢獻的還有日本學者小林裕,著有《企業經營再造工程》(1993),完成了日本管理學界對這一時期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總結。美國的特蕾西·高斯、理查德·帕斯盧卡等也有所建樹。

「企業文化」管理理論是80年代中期產生於美國,源於日本80年代初的經營管理的成功。當時日本的企業文化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上,如終身雇用、年薪制度等各種福利,讓員工對公司產生極大的向心力,從而以踏實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促進了日本企業的蓬勃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管理學者的關注,是全球普遍重視的戰略管理之一。研究者和提倡者普遍認為,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生存、發展成功的關鍵,反映了當代企業管理的客觀要求和發展趨勢。

90年代以後: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時代的組織管理理論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資訊與知識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而資訊科技的發展又為獲取這些資源提供了可能;顧客的個性化、消費的多元化決定了企業只有能夠合理組織全球資源,在全球市場上贏得顧客,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可能。這一段時間管理理論的研究發展更加活躍,影響較大的有學習型組織理論和知識管理理論。

學習型組織理論是2023年由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提出來的,他強調營造瀰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發揮員工的創造性,建立有機的、柔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在這種組織中,作為「教師」的領導者應提高員工對組織系統的了解能力。學習型組織包括五要素: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改變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統思考。

企業如果能夠順利匯入學習型組織,不僅能夠達到更高的組織績效,更能增強組織生命力。學者阿里·德赫斯在《長壽公司》一書中也指出,成功的公司是能夠有效學習的公司。他認為,知識是未來的資本,只有學習才能為不斷的變革做好準備;此外,羅勃特·奧伯萊與保羅·科恩合著的《管理的智慧型》中描述了管理者在學習型組織中的角色的變化,他們不僅要學會管理學習的技巧,還要使自己扮演成學習的領導者、師傅和教師的多重角色。

除了學習型組織理論外,90年代還有乙個熱點——知識管理理論。知識管理是網路經濟時代的新興管理思想與方法,得益於90年代的資訊化蓬勃發展。知識管理的思想結合網際網路建立入口**、資料庫以及應用電腦軟體系統等工具,成為企業積累知識的財富,創造更多競爭力的新世紀利器。

知識管理的代表作是杜拉克的《知識管理》一書,其主要內容是要在組織中建立乙個量化與質化的知識系統,讓組織中的資訊與知識,通過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訪問、更新、創新等過程,不斷地回饋到知識系統內,最終成為組織智慧型的迴圈,從而在企業組織中成為管理與應用的智慧型成本,有助於企業作出正確的決策,以適應市場的變遷。

知識管理只有讓知識與創新、管理、組織相結合,知識才會成為生產力。時至今天,知識管理理論的研究與應用是目前的熱門話題。

結語縱觀20世紀管理科學的發展史,儘管學派眾多,理論紛雜,但基本上是按互相聯絡的兩條路徑演進的。一是組織理論研究:從經濟人組織向社會人組織、自我實現人組織、文化型組織、學習型組織的演進;二是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

從科學管理方法向行為科學管理方法、管理科學方法、流程管理方法、資訊和知識管理方法的演進。這兩條路徑的演進反映了工業時代的管理經歷形成、成長、成熟各階段開始向資訊時代的管理轉變和改型。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行為科學、戰略管理,還是企業再造,或是知識管理等依舊是我們今天的話題。無論是哪一種管理理論和思想,都是圍繞管理的核心問題:「效果」而展開的,對於今天的企業改革,沒有哪一種理論已過時或無用,應結合各自具體情況與環境,兼收幷蓄,有選擇地取捨,靈活應用。

這樣才能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自我,這才是我們回顧歷史的目的所在。

20世紀中國廣告學理論的發展

作者 李曄 智富時代 2018年第02期 摘要 我國廣告存在著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但是廣告學的歷史則是短暫的,廣告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學科,是在人們的生產實踐行為中,構建出的研究領域。從 廣告 到 廣告學 的提公升,是社會選擇的必然趨勢。我國廣告學理論研究從無到有,從有到短時內構建出屬於自身的理論體系...

20世紀世界城市發展的新規律

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 王旭 城市化作為乙個世界歷史程序中的重大歷史現象,有其規律可循。自20世紀初至今,世界各國相繼向乙個有別於 傳統城市化 的階段加速邁進,我們把這個嶄新的時期稱為 新城市化 階段。新城市化 相對分散和次中心的興起 所謂 傳統城市化 大致相當於城市發展的初期和中期。其主要特徵是人口和...

21世紀管理思想的新課題

21世紀的時代特徵 資訊網路化 管理人本化 知識經濟化 一 世界管理十大變化趨勢 1997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世界管理大會上,與會者一致認為 面向未來的世界管理有十大變化趨勢 1 創新 未來管理的主旋律 2 知識 最重要的資源 3 學習型組織 未來成功企業的模式 4 快速應變能力 時代的新要求 5 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