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物歷史貢獻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2021-03-10 02:45:51 字數 866 閱讀 3841

所謂人格健全,是指每個人在自身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中保持良好的認識水平、平穩的情緒情感、恰當的行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與職業功能。江蘇新歷史高考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遴選了影響中外歷史發展的二十二位歷史人物,對他們的生平、思想主張、貢獻及影響進行全面梳理、評價,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人物的知識目標的同時,也得到人生教育,對健全人格的培養大有裨益。本文擬以孔子為例談談歷史人物教學對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的具體步驟。

一、梳理人物際遇,了解主要貢獻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共有六個專題,《孔子》一節安排在專題二《東西方的先哲》。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查詢相關資料,展示**等途徑,可以實現歷史課程的知識目標。

孔子生活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春秋時期,那是個大變革的時代,從政治到經濟到倫理道德都在經歷著轉型。他一生熱愛學習,樂於思考,勇於實踐,開創以「仁」「禮」為核心儒家思想,以「知其不可而為之」執著周遊列國,雖然最終以失敗終結,他並沒有就此放棄理想,轉而從事典籍的修訂整理和文化教育,《春秋》、《詩經》等中華文化的源頭,作為師者,他循循善誘,因材施教,成為後人景仰的「萬世師表」。從漢代武帝時起到五四運動之前的兩千年裡,孔子的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同時也是普通民眾的日常道德規範,其影響是深遠長久的。

二、領略心路歷程,感受人格魅力

健全人格的特徵有許多共同之處,我們可以以此來解讀古代先哲孔子不平凡的一生,感受光芒四射的人格,給學生以心靈的啟迪和人格的洗禮。

1.自我認識,客觀積極——「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特別重視禮,用禮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他勤奮好學,孝敬母親,孔子的勇氣和智慧型是超越他的年紀和閱歷的。

孔子的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側重。到三十歲,所學經業有成,形成自己「仁政」的思想,即以「仁」「禮」來治理國家,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四十歲以後,他一直堅守著理想,入仕從政,廣收門徒,遵循禮教。

談談怎樣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教師要適當的給學生布置作業,要對學生的作業認真批改,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要注意學生課後的表現,進行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適當的布置作業,能夠限制學生貪玩的心,慢慢的把學生培養成愛學習,有責任感的人.特別是由於現在是網路時代,計算機網路成為了當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讓我們從裡面學到很多的知識,但同...

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 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 自由平等 公平正義理念。這是 公民意識 在黨的文獻中第一次出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 2020年 指出,要 加強公民意識教育 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 方向既定,目標清晰。未來10年,我們將送給中國社會什麼樣的公民?...

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人格的形成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先天的遺傳,一是後天的社會實踐。由於每個人的遺傳和社會實踐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格差異。中國有句俗話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主要注重的是遺傳的因素較大,其社會活動的範圍決定了小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尤其是在班集體中不斷培養和完善健康人格的空間最為廣闊。因此,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