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讀後感

2021-03-04 09:59:34 字數 2824 閱讀 3447

高三數學劉書朋

最近有幸讀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學》一書,頗有感觸,一直以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非常淺薄:有效教學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師教學領域裡,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結果來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達到又快又好的本質。其實,我的理解有些偏頗,不僅失之科學,而且過於片面。

現就閱讀崔允漷《有效教學》一書寫點讀後感想。

一、書中基本框架

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容、正反資訊、練習設計、參考文獻/**的選擇等都體現了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

如何將教學問題置於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小學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big idea),而不至於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本書的組織架構按學習單元的方式來呈現: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這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

並引入了大量的教學例項、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輕鬆、易懂、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讀書收穫

(一)明確有效教學的課堂框架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規範的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在閱讀第一章的開頭,文章就提出問題:什麼是教學?

我參加工作快三年了,可還不曾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來還真的有點不可思議。總是認為教學就是把已知的東西教給未知的學生。

所謂「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四個方面:(一)引起意向——學生想學習,即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 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明釋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調適形式——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指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資訊科技中在講述理論時要配合適當的實踐操作等。

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四)關注結果——學生學會了,教學行為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落腳點在於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各有所獲。所以一些課堂行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捨本逐末地脫離了最初教學的意向性,教學最實質的內容在於學生得到了什麼。

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二)理解怎樣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學的靈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有計畫的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之前,我們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在頭腦中或書面形成乙個計畫。教學準備的核心就是為實現一定的學習目標,教師綜合考慮各種資源和影響因素,並作出各種決定,進而形成相應的方案。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乙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

教學是乙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型別資訊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

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三)思考怎樣教得更好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單元的「怎樣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路徑是:乙個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導;最後是專家引領。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對於一位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師。以前讀書的時候,心理學的書中也有提到,波斯納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

經驗+反思=成長。因此,我們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書中明確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公升經驗的橋梁、是錘煉思維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動力。

對於我來說,懶於記錄、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要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其次是同伴互導。一位優秀的教師,除了學會堅持不斷地自我反思外,還要學會同伴互導。乙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

當你遇到乙個難題時,自己怎麼絞盡腦汁都無從著手時,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別人總會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們資訊科技學科為例吧,師資少,學校裡僅有五位資訊科技教師。

書中提到一點同伴互導時應注意的問題,讓我受益匪淺。第一是要積極參與合作;第二是心態要平和,坦誠相待;第三是學會如何合作;第四是積極行動,共同擔當。在師資少的情況下,同伴互導可以激發每位參與者的合作動機或智慧型,讓每位參與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後是專家引領。書上的定義說,專家引領是當你因某個問題不得其解而處於困惑狀態時,專家給予啟發、點撥而使你破解問題、消除困惑的過程。我們資訊科技學科雖然在中學中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

即便我們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導,有些問題是我們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專家引領。那專家在**呢?羅丹說: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專家也需要我們去發現。當然,如果學校給我們搭建和專家交流的平台那當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學》這本書的讀後感。崔教授的專著內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驗的好書。《有效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後我還將不時重溫,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

做乙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力爭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有效教學》讀後感

如何敘寫學習目標 讀了 有效教學 第二單元第4章 教學準備 有一些感觸和想法,尚不成熟,寫下來共商榷。要想上好一節課,教學準備必須在課前做好,而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那麼,如何來敘寫學習目標呢?我們設計的學案設計能否讓學生清晰地知曉一節課的學習目標?於是,我們展開了 課程標準 與 ...

有效教學讀後感

錢。本學期,我認真閱讀了 有效教學最需要什麼 讀後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我深深地體會到為了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公升,必須不斷學習創新的 科學的 在教育教學中可進行實際操作實踐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追求教學藝術的新境界。下面是我讀書的幾點體會。一 備課先要備學生。在教學中,如果我們仍僅僅把...

有效教學論讀後感

從關注教師的教轉變到關注學生的學,這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關鍵。在認真閱讀了 有效教學論 之後,我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這個觀點更加清晰明確。如何有效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很好地發展,實現素質教育,就是擺在教育者面前的課題。有效教學論 以理論的方式,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指引了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