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課文內容及重點問題

2021-03-04 00:47:33 字數 1230 閱讀 3398

不矛盾, (1)文章開頭講到「忘路之遠近」,可見路途遙遠,標誌失落是可能的;(2)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乙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 (3)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境界;同時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11.桃花源是乙個怎樣的社會?

桃花源是乙個景色優美、土地肥沃、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亂, 人民自食其力、自得其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社會。

12.作者為什麼要虛構這樣乙個理想社會?

作者藉此來表明對黑暗世界的不滿和批判,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願望。(這個社會只是作者的空想,在當今社會是無法實現的。)

13.文中能表現桃花源中人聽了漁人的話後雖嘆惋但仍想繼續在桃花源裡生活的語句是? 不足為外人道也

14.黃髮垂髫分別指代什麼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展示出一幅怎樣的生活圖景。

(1) 老人和小孩 (2)展示出和諧安寧,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

15.文中可以看出陶淵明厭倦世塵嚮往田園生活的思想,他的哪首詩的哪兩句最能體現這中思想? 〈飲酒〉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6.

作者生活在怎樣的社會中?戰爭頻繁,民不聊生。 17.

今天我們應怎樣看待陶淵明的這種政治理想呢? 積極意義:寄託了人民的理想、願望,為人們提供了乙個精神的歸宿,使人們在痛苦中找到寄託,得以安慰。

消極意義:讓人產生不思進取、消極避世的心理。 而今的青少年應敢於幻想、敢於行動,勇於直面現實,而不要消極避世。

18. 我們今天應當怎麼評價? 這理想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是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強烈追求,含蓄地表達了他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渴望擺脫剝削、壓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我們不去苛求古人,但不能不認識到這一點。 19. 桃花源的美麗歡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

那麼,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 奇,那是因為 」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①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②山洞奇,那是因為「彷彿若有光」,且形狀奇特,「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③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④漁人的行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太守竟然「尋向所誌,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考點

考點1.重要實詞 緣 異 窮 具 鹹 妻子 邑人 絕境 間隔 無論 語 足 及 詣 津 鮮美 屬 阡陌 黃髮垂髫 嘆惋 語云 2.重要虛詞 乃 1 見漁人,乃大驚 就 2 乃不知有漢 竟然 為 1 武陵人捕魚為業 作為 2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對 其 1 欲窮其林 這 2 其中往來種作 代詞,代桃花...

桃花源記考點

複習要點 一 文言詞語的積累及語境義的理解 1 重要詞語的理解 解釋每節中的藍色字 第一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第二節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桃花源記反思

對於這篇古文學習,我認為朗讀是首要的,更是必要的。古人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有道理的。那麼這篇課文究竟能給同學們哪些知識和能力呢?我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學習 一 繼續培養同學們課外通過查資料預習的方式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二 對文章的總體感知能力。通過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