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知識點歸納

2021-03-04 00:47:33 字數 4133 閱讀 4286

【文章結構】課文以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後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

【文章主題】它虛構了乙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第一段:寫漁人發現桃花林的經過。這是故事的開端。

第二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以及看到的桃花源的自然環境和社會風尚。這是故事的發展。

第三段:寫漁人訪問桃花源,在桃花源做客及辭去的經過。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

第四、五段:寫漁人離開桃花源後,太守等人先後探訪桃花源未果的情形。這是故事的結局和尾聲。

3、閱讀第一段,回答問題:

①第一自然帶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寫有什麼用?

答:這段景物描寫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漁人進入桃源渲染了氣氛,也為桃源美好作了鋪墊

②第一段中「漁人甚或異之」的原因有哪些?請用自己的話作答:

答:以前未見過桃花源;桃花林面積之廣;桃花林沒有其他樹種;景色優美

4、閱讀第二段,回答問題:

①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描寫的? 從哪兩方面來表現世個桃源的?

答:、一是活動(往來種作),二是穿戴(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狀態(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從桃源的生活環境和社會風尚兩方面來表現世外桃源的美好.

②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

答:②環境優美,和平寧靜,人民熱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安定快樂

5、閱讀第三段,回答問題:

① 文段第三段主要寫哪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花源中的社會風尚;二是:村人自敘來此避難的經過。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句話中沒有交代漁人的答語,試說說漁人是怎樣回答的。

答:人問「今是何世」,漁人當答以「今是晉」;村人會接著問「秦之後即晉乎」,漁人再答曰:「否,秦之後尚有漢魏,魏之後方為晉

③漁人臨走時,桃源人叮囑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麼?

答桃源的人不想讓外人進來干擾和破壞他們目前的和平、寧靜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紛爭帶進桃源

④「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漁人說了些什麼?為什麼皆嘆惋?

答:漁人說的是秦末以來的歷史。桃源中人嘆惋的是: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過著痛苦生活而嘆惋。

⑤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復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戰亂,這裡民風淳樸,不受壓廹,自由快樂

⑥你從「設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讀到了哪些資訊?

答:桃源人熱情好客,富足安康。

⑦「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表現桃花源人怎樣的心理?

答:不願與外界交往,怕外人來打擾他們和平安寧幸福的生活

6、閱讀第四段,回答問題:

① 「詣太守,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自己發現桃源村的經過、村中的生活情狀,還會談到他歸途中做標記的事

②漁人離開桃花源後,「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後來「尋向所誌」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答:作者這樣寫的目的,一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乙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增添了神秘色彩。二是暗示這是乙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現實是不存在的

③文章結尾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後人據此概括出乙個成語:無人問津,出自於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乙個成語是世外桃源。

④劉子驥與陶淵明是同時代的人,最後寫劉子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覺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給桃源增添了奇異的色彩

7、閱讀全文,回答問題:①(1)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

答:、①(1)自然環境:優美富饒。 社會環境:安定和平。 人文環境:自由快樂。

② 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為我們規劃出乙個美好的世外桃源,並成為後人羨慕、追求的目標,由此,你能夠看出作者追求怎樣的人生理想?

答:追求一種和平寧靜,沒有剝削,沒有壓廹,沒有戰亂從平等的理想世界,因為作者所處時代戰爭頻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託在作品中

③「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麼還要寫它呢?

答:為了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願。同時也與當時社會現實形成對比,表達作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④作者生活在東晉末年,當時社會政治黑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聯絡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為什麼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樣評價?寫一段話表明你的看法。

答:桃花源是乙個作者虛構的、和當時生活現實相對立的理想社會,這裡的生活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中的社會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也反映了廣大人民反對壓迫、反對戰爭的願望,同時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社會,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只是一種幻想,在階級社會裡是不可能實現的

⑤你認為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寄託怎樣的社會理想?這個理想在當時條件下能實現嗎?

答:陶淵明筆下的社會的確是理想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都各盡其能地勞動,老老少少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融洽而友好。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的

⑥漁人由洞口進入桃花源,而出去後不復得路,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

答: 說明桃花源不是現實存在的,是虛構的社會

⑦文中最能體現桃源人與世隔絕的句子是

見漁人,乃大驚;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從文中理出「漁人」的行蹤。(發現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⑧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最後一段寫劉子驥是否多餘?

文章最後一段對桃花源令人嚮往和不可尋覓作了渲染,增強了表達效果。

⑨在本文中作者描寫了怎樣乙個令人嚮往的理想社會?

在本文中,作者描繪出了乙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是乙個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幸福美好社會。

深入探求:

1、本文按照漁人行動的順序,記敘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內容豐富,詳略得當。舉例說明哪詳哪略,仔細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文章剪裁得體,詳略得當。課文第②、③段詳寫了桃花源中寧靜的生活環境和淳樸的社會風尚。作者把這一部分作為本文的重點加以詳寫,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他理想的社會畫卷。

例如對環境的描寫,寫到的事物就有土地、屋舍、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雞犬之聲等。再如對桃花源中人的描寫,詳寫了他們對漁人的熱情招待,特別是他們回答談話的內容寫得具體詳細。文章第①、④、⑤段寫得簡略,因為是故事的開頭、結尾,只和故事的傳奇性有關。

2、作者生活在東晉末期,當時社會政治黑暗,兵連禍結,民不聊生。聯絡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我們對這種社會理想應該怎樣評價。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當時社會政治黑暗,兵禍鏈結,民不聊生。當時作者已隱居多年,對農民的苦難深有感觸。在本文中他虛構了乙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

這裡,人人勞動,自耕自食,沒有階級,沒有壓迫和剝削,沒有戰亂,人們過著安居樂業、友好和睦的生活。這個「世外桃源」,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這樣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人民反對壓迫、反對戰爭的願望,同時也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實,因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多少帶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跡,表現了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又是作者逃避現實的思想的反映。

一詞多義

1、為為:①武陵人捕魚為業不足為外人道也( )

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2、舍舍:①便捨船屋舍儼然( )

3、尋尋:①尋向所誌尋病終

4、其其:①欲窮其林既出,得其船

5、之之:①忘路之遠近漁人甚異之( )

③具答之聞之,欣然規往( )

古今異義詞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 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山窮水盡的地步。

2、阡陌交通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各種運輸及郵電事業的總稱。

3、無論魏晉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表條件關係的關聯詞。

4、詣太守,說如此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5、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充足,不夠。

6、芳草鮮美鮮美古義:鮮豔美麗。 今義:食物味道好。

詞類活用

漁人甚異之異: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 對……感到詫異

通假字。

便要還家: 「要」通「邀」,解釋為:邀請。

成語積累

1、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開朗。意思:形容由狹窄昏暗一下子變而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後突然明白。

3、無人問津。意思:比喻沒有人過問或嘗試。

《桃花源記》知識點總結

桃花源記 文言詞語知識積累 一 找出句中通假字並解釋 便要還家 二 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 1 阡陌交通 交通 古義 今義 2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 古義絕境 古義 今義今義 3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 古義 今義 4 芳草鮮美鮮美 古 今 5 彷彿若有光彷彿 古 今 6 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 古...

《桃花源記》重點知識歸納四

一 相關背景 1 關於作者 陶淵明 約365 427 東晉大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 今江西九江市 人。出身於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 鎮軍參軍 彭澤令等職。因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任彭澤令不足三月即辭官歸隱,作 歸去來兮辭 以明志。從此 躬耕自資 直至63歲在貧...

桃花源記考點

考點1.重要實詞 緣 異 窮 具 鹹 妻子 邑人 絕境 間隔 無論 語 足 及 詣 津 鮮美 屬 阡陌 黃髮垂髫 嘆惋 語云 2.重要虛詞 乃 1 見漁人,乃大驚 就 2 乃不知有漢 竟然 為 1 武陵人捕魚為業 作為 2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對 其 1 欲窮其林 這 2 其中往來種作 代詞,代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