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

2021-03-03 20:36:44 字數 4956 閱讀 7717

1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日益擴大,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問題也隨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並且關注的目光已從單純的就業率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發展。而了解 「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如何,怎樣提高職業決策能力」等問題則是有的放矢地開展這項工作的關鍵。

本文通過調研分析發現,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個體的職業選擇範圍和對職業的態度,它能影響人們在職業選擇行為的主動性,影響人們達到職業目標時的努力程度和堅持性,影響人們的思維和情感反應模式。研究還發現,具有高水平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個體,擁有較高的職業抱負和更多的職業探索行為,在求職中更加積極主動,較少職業猶豫性。

2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2.1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社會認知理論中的乙個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於2023年提出,是指個體以自身為物件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個體在執行某一任務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何種水平上完成該任務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自我感受。

2.2 職業決策

喬普森(jep son, d. )認為職業決策是乙個複雜的認知過程,它是個人以有意識的態度、行動、思考來選擇學校或職業以符合社會期望的一種反應,通過這個過程,決策者組織有關自我和職業環境的資訊,仔細考慮各種可供選擇職業的前景,做出有效的合適的職業決策,這個過程中又與個人的心理特徵密切相關,並且個人的決策會受到父母、朋友以及職業諮詢人員的影響。【14】

2.3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

正式提出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taylor和betz, 這一概念是職業自我效能理論具體在職業決策階段的運用。taylor和betz從社會學習和認知行為理論出發,依據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結構提出了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概念。,了解不同個體在職業決策時對自我效能的期待, 即個體需要成功作出職業決策時的信念程度, 可以幫助人們有效理解和解決職業決策的困難。

他們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和作出的定義也是目前該領域研究者廣泛接受的,即「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是決策者在進行職業決策過程中對自己完成各項任務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1】

3 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結構與測量

3.1 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結構

2023年,廈門大學的彭永新老師和華中師範大學龍立榮老師參照betz和taylor編制的「職業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依據對學生進行的訪談資料和學生開放式問卷調查結果,編制出「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該研究抽取了武漢地區14 所大學30個專業1 000 名畢業年級的大學生作為研究樣本,進行施測。該研究主要是對taylor和betz等人編制的cdmse進行翻譯和修訂,但該測驗的修訂範圍還不夠大,還需要再擴大樣本,以獲得常模數職據。

【15】

在此基礎上, 彭永新和龍立榮兩位老師又於2023年進行了高中生專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編制,為高中生在選定大學專業出現困難時提供診斷工具。方法依然是參照betz和taylor的「職業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依據對高中生的訪談資料和開放式問卷調查結果,抽取了湖北省8所中學高三年級的750名同學作為研究樣本,進行正式施測。結果顯示:

(1)該量表的專案特性良好;(2)全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α係數為0. 9135,重測信度為0. 834;(3)該量表均具有較強的辨別效度。

得到的結論支援該量表可以作為高中生選定大學專業出現困難時的診斷工具試用。但該測驗存在的侷限是,修訂範圍還不夠大,還需要擴大樣本。【16】

2023年,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所的李莉、馬劍虹進行了畢業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及其歸因研究,主要是用cdmse對當前畢業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情況進行測評,並進一步考察了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與自我評估之間的關係。該研究通過對420名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畢業生的問卷調查,考察了當前畢業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性別和學歷差異,並進一步**了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與畢業生自我評估之間的關係。結果表明:

整體上看畢業生職業決策中問題解決部分的自我效能比較低;多因素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自我評估4個維度對職業決策困難中的五個部分分別也有不同的影響。該**的作者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建議:我們的職業指導工作應該從大學生入校就開始,樹立大學生學好知識、技能,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的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畢業時職業決策的自我效能感,走好大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一步———職業決策【7】

此外,華中師範大學的郭敏也進行了女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及其相關研究。她借鑑以往國內外相關研究,編制了《大學生社會支援問卷》,對女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社會支援及其相關進行了實證研究。

3.2 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測量

編制乙份適合我國國情、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是測量的重點之一。整個編制過程完全遵循量表編制的原則,具體思路和步驟如下: (1) 首先明確量表編制的一些基本問題,其次根據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證調查資料初步擬定量表的基本結構並給出操作性定義; (2) 根據自我效能感量表測題的編制要求、大學生開放式問卷調查和部分師生的訪談結果來擬定測題,同時參考已有的相關量表組成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第一稿; (3) 通過徵求專家、各年級大學生意見,對量表測題進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量表的第二稿; (4) 對量表第二稿進行較大規模施測,運用專案鑑別力和因素分析等方法進一步調整測題,形成量表的第三稿; (5) 對量表第三稿進行較大規模的測試和分析,使量表結構基本保持穩定,形成量表最終稿; (6)對最終形成的量表進行各種測量學指標分析,包括測題的平均數、標準差、鑑別力、通俗性水平以及量

表的信度和效度等,分析結果表明量表的各項指標均符合測量學的要求。

4 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

4.1 個體因素

4.1.1 個人的歸因方式以及對自我的監控偏好

為了探求畢業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與其對自己及周圍狀況的關係,浙江大學的李莉與馬劍虹老師對畢業生的自我評估各維度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進行了多元回歸的分析。以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5個部分(即自我評價、收集資訊、設定目標、制訂規劃和問題解決) 分別作為因變數,採用逐步回歸法,逐步引入自變數,即學業表現、社會關係、個性特徵以及環境評估。統計結果表明自我評估的4 個維度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中的各個部分分別有不同的影響。

其中社會關係對自我評價、收集資訊、設定目標這三個部分都有較高的貢獻率,而制訂規劃、問題解決部分則是個性特徵起主導作用。其他維度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的作用也各有差異。【7】

歸因與自我效能感之間是互為因果的關係。那些具有高自我效能的大學生常將失敗歸因於自己的努力不足等內部可控因素,因而不會損害自我效能感;而低效能水平的則傾向於將低績效歸因於個人內部不可控的因素,這樣又常會進一步損害其職業自我效能感。

有些大學生傾向於關注自己在活動中表現消極的一面,因而大大降低了自我效能感,有些則習慣於注意自己活動的成功方面而忽視其失敗方面,結果使效能自我判斷朝向誇大的方向發展。顯然這兩種自我監控偏好都是不可取的。

4.1.2 個人所持的能力觀

那些持能力增長取向的大學生,相信能力是一種可變的特質,可以通過學習、實踐等來提高,他們將活動視為學習和提高技能的手段,失敗只是意味著努力不夠或策略不當,不會動搖其自我效能感;而那些持能力固定取向的則認為能力是固定的,他們將活動看做是對能力的一種檢驗和測量,一旦失敗則會損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winter 的研究也證實前者往往有較高的職業自我效能感,後者則相反。

4.1.3 目標設定狀況

目標設定是自我效能和工作績效之間重要的乙個中介變數,它是衡量績效和個人能力水平的標準。設定乙個合理的目標並且通過努力達到了預期目標會使個人產生能駕馭任務的能力感,有助於高效能感的形成;而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對於發展職業自我效能感也有利,所謂挑戰性的目標,指既非高不可及也非唾手可得,須經過一定的努力方可達到的目標;設定過高的目標則容易導致挫敗感,從而會降低職業自我效能感;相反,過低的目標就是自我效能低的表現,因此對於自我效能的提高沒有幫助。

4.1.4 性別因素的影響

許多關於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實證研究證明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但是當控制變數發生變化時,性別差異就會隨之出現。(hacker&betz, 1981 )依據傳統的職業分工觀念對男女進行分工,大學生被試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出現顯著的性別差異。(nevill&schlecker, 1988)男女學生各自在其傳統職業領域中表現出較高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

鄭日昌、張杉杉( 2002)經過研究發現中國當**工科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表現出男生高於女生的傾向。陝西師範大學的胡豔紅( 2003)編制了「大學生擇業效能感問卷」,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擇業效能感存在性別差異,男生的擇業效能感高於女生;擇業時男生比女生的自我評價水平高,收集和使用職業資訊多於女生。【17】

stickel和bo***t(1991)以大學生為研究被試,將傳統職業和非傳統職業與家庭責任結合起來進行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在傳統職業領域,女大學生把職業與家庭責任結合起來的自我效能比男生要高,但在非傳統職業領域,則男女沒有性別差異。

為了更清楚地表達個體因素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我們用下圖表示:

4.2 家庭因素

4.2.1 父母支援

eccles(1994)提出理論認為,父母是青少年的「期望社會化者」。他們對於青少年學業能力以及職業能力自我概念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研究表明,父母的鼓勵和支援會對大學生的學習體驗、自我效能感、對自己的期望產生直接的、顯著的影響(ferry, fouad,&**ith,2000)。

holland 的社會認知職業理論(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scct)認為,父母的支援和學生通過參加職業發展輔導所獲得的信心能夠通過互動作用,對學生的職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這種互動作用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學習體驗會對其與職業相關的自我效能感、結果預期產生影響,進而對學生興趣的形成、職業目標的形成產生調節作用。

4.2.2 依戀關係

已有研究發現,大學生對父母所形成的依戀型別,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在校的一些適應性行為。安全型依戀的個體往往會更主動地對周圍環境加以探索,而職業決策過程的乙個重要方面就是是否願意對職業世界加以探索,而自我效能有助於這種職業探索行為的進行。因此,安全依戀型的大學生在進行職業決策時往往有著更高的職業自我效能。

blustein, freidlander,和palladino(1991)的研究認為,對於男性來說,對父親的依戀要比對母親的依戀更為重要,對父親形成的依戀越強,以後越有可能盡早作出成熟的職業決策,betz以大學生為被試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也發現,對於女性而言,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與對父母的依戀、對同伴的依戀、以及同安全型依戀都存在正相關;對男性而言,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同不安全型依戀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大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問卷統計

第1題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 本題平均分 4.2 第2題我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本題平均分 4.1 第3題和班上其他同學相比,我的學習能力是比較強的。本題平均分 3.5 第4題我認為我能夠在課堂上及時掌握老師所講授的內容。本題平均分 3.8 第5題我認為我能夠學以致用。本題...

員工自我效能感對職業倦怠影響研究

目錄摘要 3 abstract 4 引言 4 1 職業倦怠研究現狀 4 1.1 基本理論 4 1.1.1情感衰竭 5 1.1.2玩世不恭 5 1.1.3個人成就感降低 5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5 1.2.1 國外現有研究 5 1.2.2 國內現有研究 6 2 黑弧奧美公司員工職業倦怠現狀 6 2...

大學生英語聽力自我效能感量表編制

萬方資料 作者 葛秀華 作者單位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經濟 系,浙江杭州,310018 刊名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 期 2013,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