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工作

2021-03-03 22:35:47 字數 4466 閱讀 3692

前言一、什麼是農村社會學

農村社會學,是社會學的乙個分支,它是從農村社會的整體出發,通過農村人們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行為,以綜合的觀點研究農村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農村社會學的顯著特徵可以分為三點:

1、整體性

整體論的思想:

l內在聯絡論。在任何場合都必然存在著乙個把發生聯絡的各個事物包含在內的整體。

l整體在內容上多於其部分的總和。

l整體決定著各個部分的本質,在整體之內,各個部分的性質是受整體性質的影響和決定的。

l若把部分和整體分離開來孤立的加以考慮,就不能夠理解這些部分。

l各個部分在動態上是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的。

2、實用性

l實用性表現在它的經驗性。即研究農村社會學必須從實際出發,以多元化的觀點,多調查、了解,從歷史的發展來追尋許多問題。農村社會學的研究本質上並不是乙個思辨的問題,而是要到農村去觀察、了解,這就是它的經驗性。

l農村社會學具有工具性。它是作為改善農村的思想工具而發生、發展的。

l實用性體現在它必須用實踐的方法進行研究。

l它的一切理論和實際方案,都必須具有一定的效果、效應,能夠對農村生活的改進、發展作出貢獻。

3、本土性

只研究外來理論,生搬硬套,往往不能解決自己所在社會的現象、問題。農村社會是乙個具有傳統文化特徵的,並在一定意義上具有古老性質的社會,所以,它的本土性是非常顯著的。

二.農村社會學研究的基本領域:

農民群體結構以及它的社會關係:農民群體結構系統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進行研究:

l農民l農業

l農村。

農村社群生活三個不同的層次:

l就農民的生理行為說,是生育

l就農民的生存行為說,是生產

l就農民的社會行為說,是社群生活

三、農村社會問題。

l從農民的方面看,會反映出農村的人口問題、婚姻家庭問題、文化教育問題等;

l從農業生產看,會反映出農業資源問題、勞動問題、土地問題等;

l從農村整個生活看,會反映出環境問題、貧窮問題、農村社會變遷和現代化問題。

四、城鄉關係

農村並不是乙個封閉的體系,它與外界,特別是城市,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城市是從農村分化出去的,也就是說,在人類定居生活中,先有農村,後有城市,並逐步產生了「城鄉差別」。

研究的基本觀點:

l「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l「以人為本」的觀點

l系統的觀點

l社群的觀點

l城鄉共同發展的觀點

l熱情投入和虛心求教的觀點。

一、概念:

1.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按照一定要求進行實際調查研究的一系列理論、方法、方式、程式、步驟和操作技術。

2.社會調查研究方**:

對調查研究方法一系列理論與實際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研究與綜合,是對社會調查研究如何進行的思維方式的討論。

二.農村社會調查研究方**的三個層次和兩個主流

1、哲學層次:

l哲學提供給我們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和看法,也就是我們的世界觀和方**的理論表現。

l哲學提供研究農村社會學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也就是提供給我們如何看待農村社會和怎樣研究農村社會根本的世界觀和一般方**知識。

l世界上各種事物和現象,他們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還是彼此隔絕、孤立存在的;是發展變化的還是靜止不動的;變化的原因是外力的推動還是內部的矛盾性等等

2、社會研究層次:

a、實證主義的方**

實證主義的創始人是法國古典社會學家:孔德。實證主義幾個基本論點是:

相信社會和自然同構。這條論點根源於認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沒有根本性的區別,自然界和社會有基本的連續性。社會發展的過程在性質上與生物發展的過程是相同的,只不過是更為複雜些而已。

相信科學的方法是統一的、同一的,不論是研究自然還是研究社會,研究方法是同一的。這個叫做方**的單一論(一元論)(methodological moni**),因之,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應該同樣可以用來研究社會現象。數學與物理的方法是社會學的準繩。

(1)一切關於事實的知識,都以經驗的實證材料為依據;(2)在事實的領域之外,則是邏輯和純數學知識,也就是關於觀念關係或純形式的科學;(3)實證主義以觀察和經驗為證明的原則。

相信事實與價值是有區別的。一切價值、意義、情感、動機等非理性因素,都是沒法客觀驗證的,都不屬於科學的範圍,科學對價值是無涉(value-free),價值是中立的(value neutrality),科學只與事實打交道,對價值問題並不涉獵。又叫:

「自然主義的方**」

b、反實證主義的方**

---德國,狄爾泰,認為實證主義的毛病就在於把自然科學的方法絕對化,成為獨斷論。他主張用「理解」來研究歷史。理解和解釋是不同的。

研究社會的人,必須「將心比心」地來理解別人;研究自然,可以歸納出若干理論,用以「」解釋」自然界的事物,但研究人類社會的事物必須更深一層的通過理解。

---德國,韋伯認為:

自然科學的研究物件,雖然有的是有生命的,但不具有「意義」,社會學研究的物件是人,而人的行動有主觀意義;

自然科學方法難以理解人的行動;

社會科學研究人的主觀性行動的主觀意義,客觀規律和行動的客觀因果;

3、農村社會學本身的調查研究方法與方**:

---農村社去分析法(社群研究)

深入社群,

---小城鎮研究

---鄉鎮企業研究

---比較模式研究

---理論和實際結合研究

---邊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研究等。

費孝通,王同惠,《花藍瑤社會組織》《江村經濟》

林躍華,《福建的乙個民族村》,《金翼》

楊慶堃,《山東的集市系統

社會研究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三大類。社會科學認為它具有客觀性、科學性,同時它試圖模仿自然科學,採用實證的方法來做研究。它認為人文科學是用主觀的方法來認識與研究社會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社會科學分為三大類: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他們要研究的是社會的普遍規律,普遍真理。衍生出管理學、行政管理、政治經濟學等各種分支。

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歷史學、倫理學、文學等都規劃為人文科學,這些學科**的是特殊性,不是普適真理。如人類學**不同的人種的特點,不試圖概括普遍的定律。

人文科學**的是差異性,特殊性,而社會科學**的是一種普遍性,共性。

---60年代,人們開始反思,科學研究是不是一定的普遍的真理?而人文科學的特殊性知識,地方性知識是不是也是一種真理?

---社會現象不管是不是普遍的、特殊的,只要我們客觀的反映,那麼,在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排斥了科學主義的霸權,都是一種真理。如人類學中,對特殊的人種,群體的,個人的研究同樣具有科學性。

現在不同的學科,它們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人們反對學科的霸權,社會科學反對經濟學的霸權等。擴充套件之後,便成為了「反對專業研究的霸權」,研究者都是平等的,可以有專業和非專業之分,但研究都是具有平等的地位。

---科學的研究,反對各種的不平等,但不是對科學本身,而是一種反對霸權的行動,反對科學的「殖民」。如,西方的知識體系,其它地區是不是也要按照它的認知方法與認知體系來認識本國的社會現象?是,則就是一種文化、科學知識的霸權或者殖民。

一、社會研究

包括學科研究和非學科、非專業的實踐研究。後現代主義強調非專業的實踐研究。學科研究廣義包括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研究,如社會學研究、民俗學研究、社會工作研究。

1、社會與自然界的區別:社會是由人和物構成的社會世界,有意識、精神。

2、研究的主體與客體:研究者的多重身份。客體-社會本體論

3、研究目的:專業與非專業研究的目的不同。基礎理論研究、發展研究、應用研究的目的也不同。

二、方**

早期從自然科學中移入,關於對自然研究的指導思想和如何研究的理論、邏輯、假定、預設、原則。 如經濟學中「經濟人」的假設。

1、世界觀與方**:方**與認識論的交叉

2、方**和理論:方**是關於方法的理論,而理論是對實際現象的觀點和系統認識。方**不涉及具體現象,學科理論稱為現象理論,而方**是工具理論

3、方**與具體方法:方**是在思維層次上對人的實踐活動的考察、接近哲學層次。具體方法是在操作層次上具體技術的運用,靠近經驗層次。

4、方**的一元性與多元性

20世紀60、70年代以前社會科學方**是統一的、一元的方**,以自然科學為楷模。60年代以後人們認為對不同現象或同一現象有不同的方**,形成多元方**。

5.方**的主要問題:

(1)研究邏輯

(2)對人及行為的假設:人的定義、人的本質。人的行為受何因素的影響。

(3)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途徑: 有整體主義和個體主義認識。多種具體方法的競爭。

(4)真理性和客觀性:方**和知識論交叉

(5)規律性:社會現象有無規律性。

(6)價值(個人主觀意識)在研究中作用

三、社會研究方**的發展

19世紀初受自然科學影響。

1、孔德《實證哲學》觀點:

①社會科學要研究現實問題。

②研究應是有用的,能解答實際問題。

③應是可靠的。

④應是確切的。

⑤肯定的、能夠證實的。

2、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理論,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有機體,社會各部分有特定功能。

從社會工作專業的角度看農村社會的發展

以湖南省安化縣龍塘鄉和睦村為案例 社會工作系教師黃梅李作威 2010年暑假,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三下鄉 活動對湖南省安化縣龍塘鄉和睦村進行了為期乙個月的農村發展調研。三農問題 農村 農民 農業 一直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瓶頸,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和睦村目前存在著如下值得深思的現象和問題 農民收入比過去有...

個案社會工作

的心理幫助 c 在心理 看來,者與被 者雖然是一種 關係,但其目的是通過幫助讓求 助者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d 與個案工作不同,心理 強調通過 者與被 者的人際互動才能實現幫助 9 下列屬於以求助者的問題解決作為輔導目標的個案工作理論分析模式的是 a 行為修正模式 b 以任務為中心的模式 c 人本 模...

小組社會工作

什麼是團體工作 1.發展的觀點 柯伊爾的定義 社會團體工作是一種教育的過程,通常由各種自願結合的團體 在團體工作員的協助下,於閒暇時間內實施,其目的是在團體中透過個人人格的互動,以促進個人成長。2.的觀點 克那普卡 社會團體工作是一種社會工作方法,它透過有目的的團體經驗協助個體增強其社會功能,以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