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會工作

2021-03-03 21:50:14 字數 3437 閱讀 1815

一、案例背景

王正,男,14歲,家住上海市。目前就讀於雙陽中學,父母較早離異,父親是殘疾人(雙上肢殘疾和聾啞),現和父親及祖父、祖母居住於約10平方公尺的一室戶內,條件較為簡陋。住宅周邊衛生狀況較差。

家中經濟**較差,只靠祖父的退休金和父親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因為長期和祖父、祖母及殘疾的父親生活在一起,使王正的日常交流遇到了障礙,變得較為沉默。據祖母反映,王正經常徹夜不歸,而且常和同學去網咖,打電子遊戲,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經常考試不合格,最近一次徹夜不歸是連續二天二夜沒有回家,發生在前幾天,使家人十分擔心,由於祖父、祖母年齡已大,使王正的教育成為很大困難。

平時靠王正的嬸嬸和叔叔教育,王正較聽叔叔和嬸嬸的話。

二、案例分析

根據和王正家人以及與王正的幾次接觸後,發現王正主要的問題在以下幾方面:

⒈ 自信心不足

王正的家庭狀況是引起他出現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於父母離異加上家中的經濟條件較差,使王正感到在與別人交流接觸時會有地位差異。王正常感到孤獨,但又認為自己有很多朋友,這種自相矛盾的感覺說明他沒有足夠的自信心與朋友保持較好的交流與溝通。

在較早進行的ces-d情緒評估中, 王正的得分為40分,這是乙個很高的分值,說明他有較為嚴重的depression,在另乙份量表中,他認為自己是乙個失敗者和乙個不好的兒子,同時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他覺得悲哀,有時想哭,這些過於自卑的感覺,是導致王正其他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

⒉ 溝通能力缺乏

家庭的原因導致王正沒有經常可以溝通的物件,祖父、祖母經常對他進行指責,唯一讓王正感到欣慰的是嬸嬸的教育較為寬鬆,至少王正認為可以接受,但由於住在嬸嬸家的時間有限,因此實際上也不可能有很多機會和嬸嬸交流。 王正自認為有很多好朋友,但實際上他常感到孤獨,他說:「我沒有可以傾訴心事的物件,我不可以和我的朋友講心裡話----」,他沒有必要的和朋友及同學溝通的技巧方法,也沒有勇氣。

⒊ 支援網路缺乏

王正的社會支援網路較單一,除了「較好」的同學外,就是叔叔和嬸嬸。由於不是經常住在叔叔、嬸嬸家裡,所以其實在他有需要時,便會覺得自己很孤單,他和祖父、祖母間有一定的距離,因為他經常遭受他們的指責,因此即使在家,他也和家人保持「一定距離」。 王正的同學及好朋友常來找他玩,但侷限於泡「網咖」和打電子遊戲,在王正有困難時,往往沒有人來幫助他,這使他的焦慮情緒時常增加,感到無依無靠。

三、目標

恢復、提高自信心;增強溝通能力。

短期目標

⒈ 幫助案主認識到自身的優點和優勢,使案主學會正確認識問題,正確評價自己及家庭;

⒉ 幫助案主增加與他人接觸的勇氣和能力,嘗試結交新的朋友;

⒊ 增加與新朋友活動的機會,學會融入社會。

長期目標

⒈ 正確、客觀地認識、對待事物,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⒉ 提高結交新朋友的能力,建立有益的社會支援網路;

四、理論基礎

王正是乙個剛滿14歲的孩子,作為乙個應享受陽光和關愛的孩子,他卻過早地不得不去面對人生的許多不幸:父母在他更小的時候過早地離異,父親身有多處殘疾,而且不能說話,加上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好,使他根本享受不到其他小孩一樣的快樂和幸福。對乙個孩子來說,童年遭受父母離異的打擊往往不亞於父母去世,這樣的突發時間會給他/她的成長蒙上永久陰影,而且父母離異前,往往會有較長時間的爭吵和不和,這對盼望著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不利的影響,他會覺得自己的家庭和其他家庭有太多的不同,learning theories表明,人的日常經驗很多部分來自於觀察和學習,對於離異家庭的小孩來說,在他們的記憶中,家庭是可拍和缺少溫暖的,因此而產生自卑情緒,甚至於害怕同同齡人交往,以至於發展成自閉傾向和心理障礙;

modeling是人獲得經驗和技巧的重要方式,由於同聾啞的父親和年齡已大的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所以使王正的日常交流與溝通產生了障礙,小孩的許多交流和溝通是和父母進行的,父母也是小孩社會經驗的最早提供者,一般來講,小孩性格、言行受父母的影響較多,最新的研究表明,父母對小孩性格行為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學校老師的影響,可見,父母對小孩成長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當乙個小孩失去父母的榜樣作用時,他往往會無所適從,對王正來講,祖父、祖母和他之間的距離是顯而易見的,這個距離除了因為經常受到祖父、母的指責外,更多的來自於年齡上的,因此,過少的日產交流和溝通,最終會導致小孩的性格缺陷;

家庭經濟狀況也是影響王正產生自卑心理的直接原因,當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時,難免會有相互比較的傾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比較是經常發生的,當感到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時,往往會感到自卑,在與人交往中感到「抬不起頭來」,因而發展成為不願同別人交往,所以王正面對的是比較糟糕的家庭經濟狀況,他在與人交往時所要面對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五、干預模式

針對以上的分析,以及存在的實際問題,可以嘗試用cognitive theories 理論來進行干預,幫助案主在認知上確立正面的概念,逐步積極地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恢復自信心,樹立勇於面對生活的勇氣:

首先,需用較客觀的態度,幫助案主發現問題,並認識到問題的程度;

其次,用認知理論,幫助案主分析問題的本質,由於案主最主要的問題為自信心不足,因此可以從案主身上發現較有說服力的優點和優勢,使案主明白,原來每乙個人都是有與眾不同的自身價值的;

再次,通過讓案主參與小組活動,使案主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在活動中讓案主體現自身價值,逐漸重拾自信心;

然後,通過多次小組活動,鼓勵案主勇於同其他人交往,交流和溝通,在活動中,安排案主有機會與他人一起合作,讓案主逐漸克服在社會交往中出現的自卑情緒和溝通技巧缺乏的問題;

最後,用認知理論,幫助案主認識到所有問題亦有辦法解決,面對問題應用於承擔和克服,而不應消極對待,使案主樹立良好的、積極的生活態度,爭取更好地融入社會。

六、內容安排

session 1

通過和案主及其家人深入地交談,收集有關資料,盡量比較全面地掌握案主的基本情況;

session 2

通過交往,和案主建立較好的工作關係,在分析案主的情況後,幫助案主認識到存在的問題,並和案主一起確定需解決的問題(包括自信心不足、溝通能力缺乏和社會支援網路單一等);

session 3

幫助案主發現自身存在的優點和優勢,並強調案主在某些方面的才能,讓案主感覺到自身的價值;

可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來讓案主展現自我;

可通過認知行為理論,使案主重新認識自己,發現長處。

session 4

鼓勵案主去和小組成員建立新的夥伴關係,並把不同小組成員的情況(主要為長處和愛好)向案主作說明和誘導,使案主有足夠的信心去結交新的朋友;

可通過小組活動,使案主有機會接觸到新的夥伴,並和他人合作,交流。

session 5

通過多次小組活動後,進行個別交談,讓案主反省自身的長處,包括家庭的情況,幫助他較為積極地面對自身和家庭,並反省在小組活動中的與人交往與合作的過程,使他感覺到與人交往和合作的快樂和意義;

session 6

同案主一起回顧走過的歷程,主要幫助案主看到展現自身價值、客觀面對困難和勇於交往的好處,並強調這些好處對案主的重要性。幫助案主計畫更積極地面對生活和困難,爭取更好地融入社會。

七、評估

⒈ 通過對比青少年量表和ces-d量表的分值變化情況;

⒉ 通過鑑定是否達到具體短期目標(如:是否結交到新的朋友、是否積極地面對、評價自身和家庭等)

家庭社會工作

第三任女 大家好,今天我就是想證實一下我到底在他心中到是妻子,情人還是保姆,我很迷茫。他那個女兒基本上沒有喊過乙個姨,中午煮好飯,如果今天想吃了,她就在那裡吃,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當我把這些感受告訴他,他就是不以為然,他想吃就吃不想吃就拉倒,我這麼多年都沒有管她,你管她幹什麼。調 就是這樣的回答?女 ...

家庭社會工作一

第十章家庭社會工作 本章結構 第一節家庭社會工作概述 一 家庭社會工作的含義 家庭社會工作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理論和方法幫助家庭解決面臨的苦難,使其更好地發揮社會功能,以滿足所有家庭成員的發展和情感需要的專業服務活動。1 家庭社會工作的三個注意點 1 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理論和方法而開展的專業服務活...

家庭社會工作案例

蘇某,農村戶口,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乙個姐姐。由於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人對他寵愛有加。初中畢業之後蘇某就進入社會,在外面闖蕩了幾年。20歲時和本村茹某結婚,因未到結婚年齡,所以先在村里舉行儀式,兩年之後領結婚證。蘇某婚後兩年,妻子茹某生了一對雙胞胎,一兒一 蘇某婚後主要在村附近的小工廠上班,妻子茹某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