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2021-03-03 22:12:08 字數 4896 閱讀 8635

國企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遴選機制、競爭機制、評價機制、流動機制、激勵機制和相應的保障措施,創造能夠使人的才能盡可能發揮和人才輩出的良好機制和環境[1],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人才強企的根本,是增強企業活力、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舉措,也是國企能否做強做大的關鍵所在。

一、推進聘任制改革,增強用人機制活力

國企人事制度的改革要以改善員工的工作生活質量為切入點,使員工能夠更多的參與管理,能夠更多的溝通,更好的工作,在生活和工作中產生良好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的感覺。各級管理層和人事幹部首當其衝就是要轉變舊的思維方式,淡化「管」的意識,牢固樹立和強化「服務」的理念,把了解員工需求,實施民主管理,暢通資訊渠道做為乙個重要的工作,積極主動地改善員工在勞動報酬、人際溝通,工作安全性,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工作生活質量。改變過去單純由上級委任企業幹部的做法,根據企業不同的特點,採取委託、聘任、選任等多種形式,合理選擇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逐步縮小委任制的範圍,擴大和推行聘任制與選舉制。

(一)是取消企業的行政級別和幹部身份

在國企改制中,總公司、企業集團明確所屬企業與行政級別脫鉤,不再比照黨政機關行政級別進行管理。從實際出發,建立了新的企業類別管理辦法。

(二)是下放企業領導人員的管理許可權

總公司、企業集團按照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則,下放所屬企業行政副職的用人許可權,由正職聘用。

(三)是實行企業經營管理者競聘上崗和聘任制

改變過去傳統的委任制,對經營管理者實行聘任制,並引入競爭機制,把聘任制與任期目標、競爭上崗結合起來。

(四)是面向市場公開選聘企業經營管理者和技術人才

運用市場機制配置人才資源,向社會公開招聘企業經營管理者,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五)是進行經營管理者職業化、市場化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制度

對國有獨資和控股企業,按照《公司法》委派或推薦董事長、監事會主席;對實行公司製企業的總經理、副總經理、三總師和財務負責人,實行聘任制;對實行工廠制企業的正副廠長(經理)和三總師,擴大聘任制的範圍;對多元投資主體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的董事長、監事會主席和董事、監事,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中由職工代表出任的董事、監事,依法選舉產生;對實行工廠制的國有中小型企業,特別是經營困難企業,試行職工代表大會民主選舉廠長(經理)。逐步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國企推進人事制度改革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精心組織、分步實施。

其中,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難點和切入點,應當是基層員工和管理團隊聘任制度的改革。

1.深化基層員工聘任制度改革。推進基層員工聘任制是《公司法》、《勞動法》的法律規定,是貫徹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的迫切要求,符合國有企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加強國企基層員工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是關係國企改革和發展戰略全域性的重要問題。

為整體推進基層員工聘任制改革,有針對性地借鑑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以「淡化身份,強化崗位,按需設崗,競爭上崗,合同管理」為原則進行基層員工聘任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有以下四個方面:

(1)以「淡化身份,強化崗位」為人才評價的指導原則,克服人才評價中重職稱、重學歷、重資歷,輕能力、輕業績的傾向,以知識、能力、素質和業績為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實現由「資格評審機制」向「崗位聘任機制」轉變。

(2)以「按需設崗」為國企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標準,按崗位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劃分為:生產崗位、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和服務崗位等四大類。每一大類分為若干小類,如技術崗位分為研發、設計、工藝、質檢等若干小類;生產崗位分為:

機修工、電工、焊工、沙鈑工、噴漆工等若干小類[2],克服以往因人設崗、重複設崗等問題。

(3)以「競爭上崗」為用人機制的操作方法,改傳統的「伯樂相馬」制為「賽馬」制,實現由論資排輩向競爭擇優、激勵約束機制轉變。自主擇崗,使基層員工更珍惜自己所選擇的崗位,從而更加敬業愛崗。

(4)以「合同管理」為人才聘任的管理制度。改變老國企員工以往「吃大鍋飯」的落後習慣,通過簽訂聘期合同,既確立了法律保護的勞動關係,從制度上解決了員工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等問題,增強領導班子活力,尤其是大力培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市場,建立市場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形成新的機制,為企業自主選擇經營管理人才創造條件。

此外,實行多元的人才引進模式。制定實施「人才強企」戰略規劃,健全基層員工職業准入制度,拓寬用人渠道,採取多元的人才引進模式,使國企的人才隊伍建設大步推進。具體做法為:

第一.引進新員工。一方面,國企從重點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中適度引進人才,並有計畫地引進一些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另一方面,從其他行業引進有較強實踐能力的人才。

第二.聘請有豐富管理經驗的離退休專家到企業工作。有計畫、有組織、有針對性地從社會聘請有豐富管理經驗的離退休專家到企業工作,充分發揮專家的諮詢作用,多聽取專家的意見,從而更好的提高決策的質量與水平[3]。這些老專家在原來的單位從事過科研或管理等工作,來到國企後,國企根據他們的特長,結合企業實際,給予有針對性的工作安排。

有的被聘為國企的行政或法律顧問;有的被聘為工作督導;有的被聘為部門副主任、專科負責人,協助部門主管處理工作,負責部門建設工作,指導基層員工;還有的被聘為部門主管,利用自己長期以來所積累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基層員工進行培訓教育工作,指導基層員工全面發展。另外,國企與大學合作,共同聯合建立培訓基地 ,為提高員工技能和人才儲備作準備。

實踐證明,通過多種形式柔性引進不同型別的人才,使企業人才隊伍結構漸趨合理化和多元化,使整個基層員工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公升,為基層員工專業能力提高和全面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改革行政管理層單一的任命制,實行聘任制、任期制。乙個優秀的企業,不僅需要一流的管理隊伍,也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銳意創新的管理幹部隊伍。

因此,提高管理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成為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迫切需要。改革以往的行政委任制,實行聘任制與任期制,是企業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深化幹部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企業對中層幹部實行公開招聘和競爭上崗,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中層幹部。經過嚴格審核、公開面試和考核,擇優錄取。實踐證明,經過公開、公正、公平競爭上崗的中層幹部開拓意識和責任意識較強,工作能力普遍得到企業領導和基層員工的認可。

二、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健全企業分配激勵機制

分配制度改革是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環節。這個環節的改革,「觸動了過去平均主義的分配政策,觸動了個人的實際利益,必然引起震動。但不改革這種分配制度,就很難建立起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人事規則」。

建立起以崗位和績效為核心的員工分配制度。

(一)以崗定薪

按能力和技術水平確定相應待遇。工資結構由基本工資、工齡工資、職稱津貼、崗位津貼和績效津貼五部分構成。在以上5部分中,崗位津貼約佔工資總額的65%,績效工資約佔工資總額的20%,其他工資約佔工資總額的15%。

(二)優勞優酬

分配方案規定,企業額外增加員工崗位工資的25%作為績效獎勵。企業每年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績效考核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4個等次。

企業根據部門業績總額下撥薪酬,由各單位組織考核發放,節餘留用,超支不補。績效考核的目的在於建立和健全激勵機制,多勞多得、按勞取酬是激勵人及刺激生產率增長的最好辦法之一[4],員工的績效越好,其激勵薪酬就會越高[5],不搞平均主義,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幾年來,國企推行以聘任制和分配制度為重點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不少成績,但也遇到一些困難,由於國企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官本位」的問題,還沒有真正形成從市場的角度選人用人的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業的經濟屬性。從表面上看,聘任制和分配制度改革只是用人方式、管理方式的改變,但實際上涉及用人機制、分配機制以及員工的觀念轉變。一些國企領導決策水平不高,經營觀念跟不上形勢的要求,改革創新意識不強;後備人才缺乏,企業管理水平不夠高;選人用人方式不活,視野不夠寬,缺乏有效地激勵約束機制等。

具體表現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企業領導體制和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企業沒有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體制和結構,沒有建立新的企業人事分類管理體制,仍然沿用黨政機關管理模式。在企業決策中,往往是廠長一人說了算,權責不清,制約機制不健全;企業決策和長遠發展規劃不科學,在技術更新、資金使用等重大問題上短期行為過多等,議事規則不規範,決策層和經營層沒有分開。

(二)用人機制不活,企業人才流失嚴重

多年沒有引進人才,缺少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機制,沒有真正建立以經營業績為中心的綜合考核體系,有時只注重內部管理、市場開拓,卻忽視了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還有大鍋飯思想,影響了技術人才的積極性。

(三)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責、權、利不相統一

企業制約機制沒有從根本上建立起來,黨委書記、廠長一肩挑,形成乙個利益共同體,實際上還沒有形成乙個既能使法人代表充分行使權力,又能對其有效制約的機制,正像朱熔基說的那樣:要想搞好乙個企業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但想要搞垮乙個企業往往乙個人就夠了。

(四)企業後備人才隊伍建設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培養鍛鍊幹部沒有作為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去做,造**才匱乏,理念相對滯後,發展後進不足。

因此,如何完善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條件,克服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是企業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堅持和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企業提出了「立足市場,以人為本,顧客至上,優質服務」的管理理念,在整個人事制度改革中,要貫徹以人為本,做到以員工為本。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以人為本是發展生產力的根本條件,是破解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的鑰匙[6];企業人事制度改革的宗旨是為了建設高水平的員工隊伍,歸根到底,是要合理調配企業內的人力資源,更好地吸引優秀人才,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實行全員崗位聘任制不是為了簡單的將終身制改為流動制,既要強調效率,但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目標,而是要按照企業的實際來辦事。同時,要努力增強全體員工的主體競爭意識和責任使命意識,這也是企業人事制度改革中應特別重視的問題。

2.用人機制配套問題。從根本上說,實行聘任制是為了建立企業良性的人才競爭機制,形**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靈活局面,建設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管理隊伍,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但從企業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一良好的願望並未完全實現。在人才引進與崗位聘任問題上,企業雖希望能吸引各方賢才前來競聘,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競聘者多為本企員工,這必然導致競爭不充分,象徵意義多於實質意義。其中,人員「全員競崗」機制的建立是中國國企普遍面臨並亟待解決的難題。

這個問題不解決好,聘任制將會流於形式。

國企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如何落地

很多國企的人事制度改革做到最後,或者回到了改革之前,或者中途夭折,或者嚴重脫離了專案原有的的軌道,而且整個過程非常痛苦。很多人力資源工作者表示,整個改革的過程,公司覺得痛苦,領導痛苦,人力資源工作者更痛苦,所有壓力都在自己身上,改革緣何這般艱難?一 改革步履維艱為哪般 一般來講,公司開展人事制度改革...

關於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作者 王懷英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上旬刊 2012年第06期 摘要 目前,事業單位種類繁多 涉及面廣,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事業單位由於人事管理制度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出現了不少問題。本文分析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管理的現狀,並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關鍵詞 事...

人事制度改革動員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動員大會,主要任務是我局 公司 組織結構調整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進行部署,統一認識,明確任務,提出要求,確保改革工作順利進行。我就這次改革的目的意義 指導思想 主要任務以及組織實施的要求講幾點意見 一 這次企業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義黨的十六大報告把 以人為本 的思想體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