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資訊科技過程性評價方案

2021-03-04 09:56:13 字數 1396 閱讀 6270

楓林鎮中心小學陳乃曼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資訊科技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也還沒有相對成熟和統一的評價體制。每次在期末給學生進行評定的時候,也只是憑著記憶,給出自己的印象分。本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原則,如何建立一種合理、有效,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激情與投入的評價體制是值得我們一線教師深思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也一直在嘗試著,力求用各種方法對學生的興趣態度、綜合實踐操作等各方面進行一種可執行的評價,以下是筆者在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課前準備和課後整理檔案,重視學生習慣養成。資訊科技課堂地點在機房,必須要穿鞋套,可是有些學生每次都不帶鞋套,久而久之,惡習難改,而且還帶動班裡的一批同學。有些學生使用習慣不好,用好電腦之後不進行整理,對教師的機房管理造成不便。

為此,特意將課前必須準備的鞋套和課後需要整理的鍵盤凳子列為評價範圍內,每班選舉出鞋套監督員和課後記錄員,每次上課對全班學生進行記錄,作為評價「態度」的參考。

二、捕捉課堂資訊,提高課堂效率。課堂觀察可以幫助教師捕捉大量的關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資訊,如對資訊科技課堂的喜愛程度,是否沉迷於電腦遊戲、是否愛護機器裝置等,還可以觀察到學生每節課的行為、完成課堂任務的積極性等。這些資訊有效補充了其他評價方式無法收集到的資訊。

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教師不可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所以我在每班選舉3-4名課堂觀察員,在課後將一些觀察到的重要資訊記錄下來,教師則針對一些學習特別困難的學生入手,有目的、有計畫地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的觀察。

三、利用資訊科技課堂輔助系統,建立「資訊成長袋」。採用「資訊成長袋」的形式將學生課堂上操作的各種練習或作業這些點點滴滴系統收集,課後教師以批改作業的形式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筆者在教師機上,安裝資訊科技輔助系統,並結合極域軟體配合教學,用來放教師上課的資料和學生上交的作業,作業上交只能上傳,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學生「借用」他人作業或作品。

每位學生通過區域網訪問教師的主頁,每堂課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業或作品上傳,除了可以及時對學生作出評價外,還可以系統地讓學生管理好自己的作品。在期末的時候,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將學生自我推薦出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展示「我」的收穫。通過觀察乙個學期的作品,可以反饋出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的自覺性也有一定的提高。

在評價過程中,既要注重橫向比較,也要注重縱向比較,評價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在開學初,考慮到學生的操作水平有差異,我刻意安排了學生的座位,爭取乙個操作能力強的學生能帶兩個操作能力弱的學生,將互幫互助也納入到評價的範圍,例如課堂上協助一同學順利完成可以獎勵一顆星,有同學求助置之不理減一顆星等,實行**式,最後達到共同進步。通過記錄,教師對學生的表現比較全面,發現某些學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時,可以私下找他談話、教育,與他商討為什麼會這樣,如何改進,讓自己能有所進步等。

經過實踐,小學資訊科技課學生評價初見成效,但也不免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課堂觀察員的觀察未必全面和實事求是;課堂任務無法完成的學生怎麼辦?作業有問題如何訂正等都需要在今後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

資訊科技過程性評價

2 在學習過程中評價 資訊科技的評價內容可以是自主性學習的能力 問題意識 創新思維 協作意識等。這種評價應經常使用,逐漸成為學習環節的乙個組成部分,而不應成為師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養成有一良好的學習習慣。讓興趣成為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動力。另一方面,在做學期 學年 的總評時應兼顧兩者,根據模組考試成績...

資訊科技背景下模組學習過程性評價

作者 鄭志湖 中國教育資訊化 基礎教育 2012年第05期摘要 模組學習過程性評價中,構建了 學生 s 問題 p 反應時間 t 資訊圖表分析法,建立時間常模,製作 s p t 資訊圖表評價軟體,通過分析 s p t 資訊圖表中曲線的位置 形狀和偏離程度,直觀獲取群體和個體全方位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

資訊科技評價方案

我校是一所縣級城鎮初中,在校學生有一千多人,因此,各年級的學生數相對比較多,資訊科技課是屬於考查科目,期末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來衡量學生在乙個學期的表現。因此如何通過評價,合理有效地實施評價,同時,在評價中不斷提高資訊科技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應用資訊科技的興趣,培養應用資訊科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