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2021-03-04 09:50:03 字數 3052 閱讀 3980

1、按教學程序,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反思。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分析能力。在此階段,教師要對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的和目標所需的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師可以問自己下列問題:

需要教給學生哪些關鍵的概念、結論和事實?怎樣深度和範圍的材料對學生是合適的?哪些學生需要特別的關注?

哪些活動有助於學生達成目標?如何組織學生和材料,以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哪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

教學中的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學高質量地進行。具體包括對教學過程中的諸要素、諸行為進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學的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為了作出必要的反思,教師必須決定需要資訊的型別,獲取資訊,分析資訊,形成判斷,在整個評價、反饋過程中,教師可以問自己下列問題:這節課是怎樣進行的?

是否如我所希望的發生了什麼?怎樣用教和學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課?怎樣評價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

上課時改變了計畫的哪些內容和方法?為什麼?是否有一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我怎樣才能找到答案?根據這些問題,教師就可以判斷自己是成功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還是需要重新計畫或試一試新的策略。

2、按反思內容,分為對教學觀念、對教學設計、對教學過程、對自身教學行為、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對教學觀念的反思。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會自覺不自覺的根據自身的教學觀念與理論素養實施教學。而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因此,教師應結合系統的理論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教學觀念更新要從多角度、多思維來看問題。要學會「從下看上」,即從「學」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需要、學生的發展狀況,以及學生發展的能力和素質。

以此為出發點來反思「教」的行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要學會「從高看下」,即從社會發展和國家需要的角度看問題,發現問題的本質所在。還要學會「從前看後」或「從後看前」,對教育而言,尤其要注意「從後看前」,用未來的眼光看待教育改革,來觀察教育現狀,來反思教育問題。

對教學設計的反思。新課程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提出了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的教育目標。因此,教學設計要考慮因人、因材施教,而不能因教而學;要尊重學生,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要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構建師生互動的學習共同體。

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的適切性,不斷探求教學目標、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以不斷改進實際的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剛拿到北師大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的時候,備課無從下手,感覺學科體系、知識完整性與原教材有很大區別,教學重點、難點很難把握。經過對新教材編寫理念的認識,經過幾堂課的實驗,終於明確了新教材備課:

一要緊扣課程標準規定的目標來設計,二要以單元為整體來策劃。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有關抗爭涉及了太平軍痛打洋槍隊、左宗棠收復新疆、黃海海戰、義和團等,如果孤立看,每件事都寫得不完整,然而從全域性看,它體現了全方位、全民族、各階層的抗爭。理解了這一點,才能正確制定教學目標,正確把握重點難點。

對教學過程、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也就是對教學重難點處理、課堂教學時間安排、課堂活動組織、教學是否得心應手、學生思維能力有否提高、教師角色、行為舉止等的反思。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即對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情感態勢、反應程度、活動水平、回答問題的正確率、作業的完成情況等方面,採取不同途徑收集資訊反饋,加以分析研究。

二、教學反思的策略與形式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性質。增強反思意識,提高反思能力是乙個系統工程。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反思的人格特徵;其次要求教師具有反思的知識基礎和能力保障;再次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1、加強理論學習,潛心教育科研。 對行為的反思需要以理論為指導,缺乏理論指導的反思只能是粗淺的反思。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公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尋根問底,使主體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公升和拓展,然後再到實踐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學能力與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系統的理論學習有利於我們形成一種正確的方**的同時,也有利於我們確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未來教師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認識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教育價值觀、教育質量觀和教學觀、師生觀。無疑這些先進的理念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起著指導作用,而理念的養成往往就是學習與反思的結晶。

教育科研與對日常教學行為反思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首先,對日常教學行為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礎,對日常教學行為反思所累積的研究材料和思想認識是教育科研選題的重要**。其次,教育科研是對日常教學行為反思的提公升。

教育科研也對教育行為進行反思,但教育科研對實踐的反思有明確的主題和研究目標,是比較系統和過程比較嚴謹的反思,另外,在教育科研中形成的方法、技術和反思意識有助於提高教師對日常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的能力。

2、勤思多記,撰寫反思札記。教師的反思行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恆,貫穿教學活動始終。教學過程中的絲毫火花、點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結果,也是進一步反思的基礎。

優秀的「教後感」、反思札記包含著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修正的執著情懷和熱切願望。

反思札記可這樣思考:教學目標是否得當?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效果?

學生活動組織是否恰當?教師指導幫助是否到位?學生反映是否良好?

學習情感、習慣如何?教師臨場應變能力如何?有沒有讓學生搞得措手不及,為什麼?

教學手段如何?問題情境是否適切?得意之作與「敗筆」是什麼?

站在學生角度和更高要求,今後我該如何調整?等等。

同時我們更倡導自己力爭上公開課,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發展。大凡上公開課,自我進取意識和成功期待較強烈,鑽研較深刻,反思更迫切;備課時,往往教研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討,在綜合反思基礎上形成較優化教學設計。這也是今後教學前反思的參照與藍本。

上完課後的交流評課,大家暢所欲言,又一次各種反思的碰撞與交流,使反思達到了更高境界。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是教師個人和群體發展的良好途徑。

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在於教育知識的建構運用、教育才能的發現增長和教育智慧型的感悟積澱,其重要途徑則是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乙個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公升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

教學診斷與評價對教師專業發展意義有哪些

我是一名邊遠山區農村學校的教師,從教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了,歷經酸甜苦辣,雖然在教學上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但面對不斷交替變換的教材,以及越來越現代化的教學理念 越來越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總感到自己教學實際與當前的教育形勢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加強業務學習,所以儘管快六十歲了,我還是積極參加國培遠端...

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和策略

教師專業發展是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適應教育發展 教育變革的自我需求。專業發展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不斷理解教育內涵 探索教學策略 提煉學科知識與技能 擔負教育責任 完成教育使命的社會化過程。教師的專業程度和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層次。因此,如何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 教學反思

近幾年來,教師的專業發展 受到了教育界的嚴重關注,已成為乙個熱門話題。一般來說,教師的專業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新手型教師 教齡5年以下 適應型教師 教齡5年 10年 成熟型教師 教齡10年以上 研究型教師 或專家型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來說,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如何快速實現這四個階段的轉變?如何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