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學反思

2021-03-04 09:48:01 字數 4910 閱讀 9456

第1單元我們都是科學家

《科學是……》教學反思

《科學是…..》這一課是整套教材的乙個啟蒙,讓學生在理性上知道什麼是科學,即科學不僅是需要學習的一堆知識,同時也是對過程與方法、技能思想上的一種積累。

首先,我在討論「科學」是什麼的環節上分成了三步,由淺入深。從觀察一些**知道科學是一些發明創造之類的大事情,同時逐漸引導學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回憶自己是否有過類似於科學家的研究經歷。其次,利用空氣佔據空間這個活動意識到平時「遊戲」的時候科學就伴隨著自己。

在最後加入了「琴納與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讓學生理解「科學」是什麼。體會到科學並不神秘,它就在我們身邊。

其次,三年級的學生剛接觸科學,很多課堂的要求、習慣都不明確。老師在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強調常規的管理。但過多的要求可能又會制約學生的發展,限制他們的思維。

在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關注課堂。在我讓學生根據科學**的過程複述琴納與牛痘的故事,為防止有些同學在那無事可做,我提出要求,認真傾聽,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改進,既提出了課堂要求,又讓學生有事可做。

再則,我們要用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敢問、愛問、善問的精神。但與此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對於其他一些問題,不能不管不問,要尊重每位同學的思想成果。

《做一名小科學家》教學反思

這節課給我同時也給我的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這一堂課,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維方式,能自己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真正做到主動的學習,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作為教師,我盡可能的把課改後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融通在教學中,使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有了新的質的突破和提高,真正下放權力,不擺架子,尊重學生,主動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徹底改變過去教師唯上、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裡,作為教師的我,對於學生提出的個別問題,並沒有做出很好的解答,只緣於自己知識水平的限制。因此,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當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的同時,拓展自己的知識空間,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2單元我眼裡的生命世界

《尋找有生命的物體》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準備方面,我遵循便於操作和合作**的原則,盡可能多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創設的氛圍中進行合作研究。在教學過程的設計方面,遵循兒童科學認識活動的規律,以科學**活動來展開整個教學活動: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小組合作交流、匯報富有特色的記錄——**、研討有生命的物體的共同特徵——拓展延伸、續寫科學詩,感受生命世界的無限美麗。

《校園裡的植物》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上節課了解了有生命物體具有哪些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生命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展開研究。本課的編排始終圍繞植物的形態進行。通過對植物由整體到區域性的觀察,獲取有關植物的多樣性、植物的外部形狀等方面的資訊,滲透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等方面的知識。

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一些植物的不同特徵,我組織學生到校園裡觀察植物,並在記錄紙上記錄植物的特徵。由於三年級學生的**習慣、記錄習慣和文字能力還比較弱,我先帶領學生一起觀察一種植物,然後要求學生按照實驗小組組成觀察小組,觀察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植物。這樣,就集中了多個學生的智慧型,獲得取長補短的效果。

在科學活動中,既然有觀察,就一定有記錄,我除了讓學生明白如何觀察外,還實施提醒讓他們學會記錄,養成乙個良好的觀察習慣。本課的記錄可以是文字敘述,也可以採用畫圖的方法,把不知名的植物或葉子畫下來。

要學生養成既觀察又記錄的習慣不是說在課堂的四十分鐘就能完成的,我鼓勵學生平時多觀察,多寫觀察日記,引導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尤其是對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只有這樣不停的迴圈往復,才能養成好的觀察下習慣。

《植物、動物、人》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將研究的範圍擴充套件開來,把植物、動物和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這裡面暗含著讓學生找出生命的共同特徵。本課教學內容有兩個層次:一是找出植物和動物的不同與相同之處。

以兔子和蘿蔔為例進行比較,引出動植物生長的共同需求:陽光、空氣、水、食物、空間等。了解動植物之間雖然在外形、生活方式、生活習性等有許多不同,但有時生活環境卻有許多相似的地方,甚至相互依存。

二是找出植物、動物、人的不同與相同之處,這一環節實際是本單元的總結。通過人與黑猩猩的比較,讓學生知道人類也是生物,也具有作為生物的生命特徵和需求;最後用集合圖的形式表達出有生命的物體、動物、植物、人之間的關係。

教學開始後,我出示了兔子和蘿蔔的**,請他們認真的觀查,然後要求學生討論兔子和蘿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結果,有的學生回答說:**都不同。

但當我請他具體一點說時,他又無從下口了。其實,備課時我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點,以現在學生對兔子和蘿蔔的認知,蘿蔔和兔子有什麼可比的呢?在大多數學生都表現的茫然的時候,我恰恰認為這是乙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的好時機。

我提示學生:在認真觀察**,然後回想一下,本單元前三節課的內容,尤其是第一課《有生命的物體》。這時學生才恍然大悟,交流聲此起彼伏,課堂頓時活躍起來了。

在這節課上,我幫學生做的只有簡單的提示,可學生展示給我的卻很多,由此我對課堂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學生對有些事物的了解不能說少,他們只是缺少將相關的只是鏈結的能力和意識。在今後教學中將著力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第3單元生命之源------水

《生命離不開水》教學反思

《生命離不開水》教學目標有乙個要求是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提取之物裡的水。這部分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提取植物裡的水。但是,今天在上這節課的時候,在實驗部分我已經失去了教師本該有的引導地位,現在總結如下:

第一、在上課前沒有把課仔細的回顧一下,導致有些生疏。

第二、在實驗前沒有強調紀律。首先,應該告知學生,實驗只有在安靜平和的狀態下,觀察的才能夠更仔細,那樣也能夠學到更多知識,體轉到更多的樂趣.為了強化課堂紀律。

在這-?部分,障押注以下調鼙。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表現好的小組將給予加星,觀察仔細的也將加星。

要在實驗前講好這些事情,如果有同學高玩的話,就不允許把實驗繼續下去。

第三、在實驗前,沒能給予學生很好的教學引導。我只問學生:水果星面有水嗎?

你有什麼樣的辦法來證明。其實,依據平時的生活經驗,學生已經知道水果裡面的含有水的。這邊我將改正:

你有什麼辦法能夠把水果中的水擠出來呢? 那裡面有多少水呢?你有什麼辦法能夠說明。

第四、實驗過程中,將在***上呈現乙個倒計時的計時器,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知道自己大概有多少時間來完成汶樣的事情,同時也起到提醒他們什麼時候應該結束,這樣應該也能幫助課堂紀律有效的維持。

第五、實驗後,在引導學生總結這部分。其實,教材只是想讓學生知道胡蘿蔔和土豆裡面含水,強調乙個自身的比較,也就是含水量,故不需跟學生說出,要拿兩個一樣大的土豆和胡蘿蔔。

《觀察水》 教學反思

從鑽研教材到進行教學設計到最後的上課,我從中發現許多值得我去注意、去思考的地方。

減少老師的活動時間,預設彈性設計,提高課堂實效: 許多老師在課前預設的教學環節都很具完整性,可課一上下來,常常有許多我們預想不到的狀況發生,為了處理這些狀況,我們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又為了不破壞課的完整性,所以只好拖課。而我這堂課由於知識性的內容較淺顯,所以課堂上沒有什麼所謂的「意外」發生,一節課下來,反而覺得時間很充裕,後面的總結顯得有意在拖沓了。

拖課,學生沒興趣再聽下去,也影響了學生下節課的學習,不好。剩餘時間,沒有充分利用寶貴的40分鐘,也不行。

那麼該如何把握課堂40分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做了以下幾點思考:(1)、減少老師的說話時間。

科學**課要把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進行**活動,老師經常是放不開,怕孩子偏離了主題,所以經常反覆嘮叨實驗要求、注意事項,浪費了很多時間。老師在課堂上要做到廢話少說,長話短說。教學語言要簡潔有力,不重複,不提一些無效問題。

提出問題時,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選擇要叫哪個學生回答上面。只要我們多注意,一定能在課堂上節省出許多時間來給學生進行更充分的**活動。(2)預設彈性設計。

比如我這堂課,如果不把運水比賽從這節課刪掉,而是預設在最後乙個環節,看到時間還充裕,那麼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活動,這樣我在後面的時間就能充分利用了。時間是寶貴的,要想提高課堂時效性,那麼教師應先學會把握好課堂40分鐘,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最後在遊戲活動結束,我沒有注重學生的總結,匆忙結束了課程,使遊戲的最總目的沒有達到。

實驗是課堂的重要部分,實驗是為了尋求真相,但有些實驗,特別是對比實驗,要控制變數,經常會導致實驗結果與現實有所出入。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實事求是地面對現實,及時分析是什麼原因,還可以藉機生成二次**,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

《神奇的水》教學反思

科學課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的過程。回顧我整節課的教學,無論是對教材的處理,還是對材料的選擇,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為學生自由地展開學習過程,提供了適當的條件。《神奇的水》一課,著重使學生經歷乙個科學**過程。

根據餐巾紙和水相互作用的結果,認識毛細現象發生的原因;同時使學生認識水的張力的大小。本課的教學特點,要把認識因果聯絡的思維過程設計得生動。基本過程是:

觀察水沿餐巾紙上公升,引出問題:「水往低處流。水沿餐巾紙上公升是怎麼回事?

」有能發生毛細現象的,要體現「孔」、「隙」的多樣性;要有典型的孔和隙,有像布和紙那樣的孔隙,有像土壤那樣的孔、隙。

本課中,我首先讓學生解釋水沿餐巾紙上公升,解釋後又讓學生找出與餐巾紙類似、水能沿著它上公升的物體,說出這些物體的共同點。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經歷怎樣思考,怎樣驗證自己的解釋。經過這樣思考:

(1)全體學生明白了假設的內容。

(2)經歷了一次由此及彼,學習全面思考的過程。

(3)通過思考為「用什麼材料進行實驗,怎樣進行實驗,實驗中觀察什麼等後續的學習活動」,建立了充分的基礎,特別是為推理建立了充分的基礎。

在教水的張力的時候,讓學生知道杯中的水要滿,忽視了強調實驗中「杯中的水一定要很滿」這一環節,以致於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有些混亂,實驗結果出現了誤差。在後來的課上我就盡量做好實驗前的強調工作,如怎樣減小誤差等,學生聽後,在實驗中就能注意到,實驗效果也好些。學生在做實驗到後期時耐心就大大減少了,開始還能乙個乙個地放回形針,到後來就一下子放很多個,結果就有誤差,這樣對水的表面張力的認識就不夠深刻。

而且有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意識到了某些問題的存在卻不能引起重視,對實驗結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實驗時要小心桌子,以免水翻出來。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第一單元 第1課 我們周圍的土壤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2 會描述 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3 能夠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土壤裡含有不同大小的顆粒,含有動植物和它們的遺體。2 能夠建立土壤是個混合物的概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土壤和動...

冀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

1 身邊的材料 一 教學目標 1 科學 目標 1 能用已有的知識和 看 摸 聞 等方式,判斷某一物品是有何種材料構成的。2 能根據材料的特點,提出對物品分類的標準。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願意把本組找到的材料告訴其他組。2 能舉例說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材料。3 科學知識目標 1 能舉例說出一...

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案全冊

1 玩具裡的科學 課時1教學目標 1 會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徵,通過改進或設計新玩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2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 興趣和問題意識,體驗玩玩具的樂趣。3 知道各種玩具有大小 形狀 顏色等不同特徵,並會用合適的方式加以描述。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玩玩具,用感官觀察物體的外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