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2022-10-31 06:39:05 字數 5819 閱讀 9659

第一單元

第1課、我們周圍的土壤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

2、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3、能夠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知識與技能:1、知道土壤裡含有不同大小的顆粒,含有動植物和它們的遺體。2、能夠建立土壤是個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土壤和動植物有著密切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1.發現土壤裡的生命。2.測量出小草根的總長度。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我們今天來研究有關土壤的知識。

二、自主學習

1、說說你對土壤的認識

(1)你對土壤已經知道了些什麼?(2)小組內交流、分組匯報。

(3)在活動記錄卡上記錄你已經知道的有關土壤的知識。

2、挖土壤(室外活動)

把學生帶到校園裡事先選好的一塊土地,讓學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觀察泥土裡有什麼

(1)在桌上鋪上報紙,把挖來的泥土倒在報紙上,仔細觀察泥土裡有什麼。哪些是你已經知道的?你最驚奇的發現是什麼?

(2)小組內交流、分組匯報。

(3)在活動記錄卡上記下或畫下你的觀察結果。

4、你還想知道有關土壤的什麼知識

(1)你還想知道些什麼?(2)小組內交流

(3)在活動記錄卡上記下或畫下你想知道的問題。

三、課後研究

花一定的時間去自主研究一下你們提出的問題,把研究結果記錄下來。

第2課、了解土壤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利用觀察、觸控、握團等方法比較沙與黏土的差異。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質的多少影響著土壤的種類。

3、知道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農作物。

4、具有探索土壤的熱情,具有關心家鄉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能通過實驗比較三種土壤的滲水性。

2、知道不同種類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三、教學準備:

土壤、杯子、水、攪拌棒、紙巾。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周圍的土壤,那麼土壤裡有什麼呢?

2、生回答。

3、師講:今天我們就來**土壤。

(二)新授

1、觀察土壤

(1)學生戶外活動、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土壤是什麼顏色的?有幾種土壤?

(2)分組實驗:拿出準備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種土樣。

2、自主研究

(1)摸:感覺土壤顆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濕程度等。

看:觀察土壤顆粒的大小,土壤的顏色深淺等。

捻:感覺土壤顆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過水的作用,感覺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塊放入水中,有什麼變化,攪動後靜置一段時間,水裡有什麼?

(記錄在記錄本上)

學生分小組回答,所研究的情況。

小結:人們將土壤分為三種:沙粒含量特別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別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透水性能:

(1)觀察:每一種土壤的顏色,聽:搖動一下杯子,每一種土壤的聲音聽上去像什麼?

觸控:土壤摸上去感覺像什麼?哪一種的感覺最硬或最光滑?

握一握:哪種可握成團,哪種不能?聞:

每一種土壤聞上去像什麼?

(2)分組實驗(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 把三種土壤放入三隻相同的漏斗,用好紗布。

② 倒入相同的水。

③ 觀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組回答實驗結果。

(4)小結: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說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不同的土壤適合不同的植物。

分組討論

大組交流

小結:紅薯適合沙土,水稻適合黏土,花生最適合。

五、課後作業

課後繼續認真研究周圍的土壤。

實驗冊第3課肥沃的土壤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製作肥料袋,會做腐殖質形成的實驗。

2、能夠認識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過程中起到了促進作用。

3、能夠堅持長期觀察,有永續性。

教學重難點:

1、意識到土壤和動植物之間存在密切關係。

2、能夠製作肥料袋,會做腐殖質形成的實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猜一猜,落葉會變成什麼?

2、今天我們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二)自主學習

1、觀察有落葉的土地

(1)學生分組戶外活動、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落葉下有什麼?土壤是什麼顏色的?

(2)從土裡撿出一些爛葉子,用塑膠袋裝好帶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爛葉子按腐爛程度排隊。

(2)交流:你認為落葉在土壤裡是怎麼變化的?落葉最終變成了什麼?土壤的顏色可能與什麼原因有關?

3、製作肥料袋

(1)為了能證明落葉在土壤裡變成了什麼,我們將做乙個小實驗,這個小實驗將要花費你們一段時間,希望你們能長期堅持下去。

(2)講解製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兩人為一組對比)

① 把土壤用塑膠袋裝好,往土壤裡放入一些植物,攪拌。

② 往塑膠袋裡加上一些水,同桌兩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貼上標籤,將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擾的角落裡,用黑紙蓋上。

(3)學生製作肥料袋,教師巡迴指導。

(4)學生做好後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觀察肥料袋

(1)每週觀察一次,記錄下肥料袋的變化。

(2) 比較有蚯蚓的和沒蚯蚓的兩個肥料袋有什麼相似與不同?

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動肥料袋,並作好記錄,一定要有堅持性。

(2)對比有蚯蚓的袋和沒蚯蚓的袋裡的肥料的變化,作好記錄。

(3)學生製作肥料袋,教師巡迴指導。

(4)學生做好後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三)總結鞏固概述課文,提醒學生堅持觀察記錄。

1、觀察肥料袋

(1)每週觀察一次,記錄下肥料袋的變化。

(2) 比較有蚯蚓的和沒蚯蚓的兩個肥料袋有什麼相似與不同?

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動肥料袋,並作好記錄,一定要有堅持性。

(2)對比有蚯蚓的袋和沒蚯蚓的袋裡的肥料的變化,作好記錄。

3、了解其它動物會增加土壤肥力

講述:除了蚯蚓之外,鼴鼠能夠挖洞鬆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氣,這一切都促進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於動植物的生長。

(四)、課後作業

1、繼續觀察自己的製作的肥料袋。並作好記錄。

2、完成實驗冊

第4課、土壤的保護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某些行為做出是非判斷,並思考和表達應該怎樣去做。

2、能夠對失去土壤的後果進行**。

3、知道人類的許多活動是破壞土壤的行為,知道垃圾對土壤的危害,知道廢電池對土壤的破壞。

4、願意為保護土壤做出乙份努力。

二、教學重難點:

1、知道土壤為人類所做的貢獻,了解我國的土壤資源。

2、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對比實驗。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土壤的資料,記錄紙若干張。

學生準備:收集自己進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資料和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怎樣保護土壤。(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了解土壤為人們做了什麼?

(1)小組交流:你認為土壤能為人們提供什麼?

(2)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資料,分小組交流、討論

(3)把你知道的填寫在書上。

(4)小結:土壤是植物的母親,植物又為食草動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動物又為食肉動物提供了食物。動植物死後,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將它們的屍體還原成土壤中的養料,土壤就這樣周而復始地為生命提供著無盡的營養,正是有了土壤,才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討論人類的哪些活動破壞了土壤。

(1)小組交流:你認為人類的哪些活動破壞了土壤?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討論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麼樣?

(1)小組交流:你認為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麼樣?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4、討論我們能為保護土壤做什麼。

(1)小組交流:你認為我們能為保護土壤做什麼?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小結:我們小學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傳工作。

(4)指導學生自辦土壤小報,搞好宣傳工作。

(三)鞏固應用

總結課文,引導學生寫出或畫出他們的建議,指導學生辦好土壤小報。

五、課後作業

1、為保護土壤作出自己應有的力量。

2、完成實驗冊。

第二單元

第1課、果實和種子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的基礎上對植物的種子進行細心解剖、細緻觀察,並用畫圖的方式描述觀察結果。

2、能夠針對「種子萌發」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問題,**種子在萌發時需要的條件。

3、開始種植一株植物,經歷從播種到收穫的全過程,觀察、測量、收集、積累植物生長週期的資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果實和種子。

2、了解種子「旅行」的多種方式。

3、知道種子的內部構造。

4、知道種子萌發需要和條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要細緻觀察才能得到更準確的資訊。

2、願意開展長週期的種植活動,堅持做觀察記錄。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種子的構造。

難點:設計種子萌發的實驗。

三、教學準備:

植物掛圖和一些**。一些種子和與水浸過的。放大鏡等。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

匯入,回憶原有知識,引發研究內容

1、你已經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識?

2、傾聽學生發言,了解學生已有知識。

3、了解種子嗎?發表自己的看法,填寫活動記錄。

4、學生提出種子構造!能參與討論,並在小組中發表意見。較快的記錄;對研究問題有興趣。

二、解剖觀察種子,發現種子的共同點

1、提出:你認識那些植物的種子?

2、提出:只有解剖了種子,才能觀察。

3、你覺得解剖觀察時要注意什麼?

4、解剖觀察其他植物種子,你發現什麼?

5、說出常見植物種子的名字。

6、討論發表注意點。

7、解剖、觀察大豆的種子,並記錄。

8、學生解剖其他種子,發現種子的構造相同點!討論歸納

9、討論積極,認真傾聽。

10、實驗、觀察、記錄合作好。

三、討論種子的萌發

1、猜一猜種子為何能長出一棵植物?根據你的觀察說說嗎?

2、指導實驗(討論注意點)。

3、討論,發表意見。

4、一起做好種子萌發的實驗,填寫活動記錄。

5、積極發現問題。

6、能完成7天實驗,持之以恆的科學態度

四、交流問題

關於今天的學習,你們還有哪些問題?

共同討論

第2課根和莖

教學目標

1、能夠對多種植物的根和莖進行觀察,比較根和莖的不同之處。

2、能設計實驗證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學重點:設計實驗證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認識莖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區分直根和鬚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認識這兩種植物嗎?

2、觀察它們的根有什麼不同?

3、講述:像菠菜這樣,有明顯的主根,側根小於主根的,我們叫它是直根。像大蒜這樣沒有明顯的主根,在莖的周圍長出很多粗細相似鬚毛狀的根,我們叫它是鬚根。

二、認識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講述:根對於植物來說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嗎?

2、提問:你能設計乙個證明根吸收水分的實驗嗎?

三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教學目標 1 能用已有的知識和 看 摸 聞 等方式,判斷某一物品是有何種材料構成的。2 能舉例說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材料。3 能區分常見的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4 能舉例說明材料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教學重點 1 正確判斷出常見的物體是由什麼材料製成的。2 懂得一種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製成的。教學...

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

第一單元種鳳仙花 第一課播種發芽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鳳仙花種子以及其它植物種子的外形特徵及內部結構。鼓勵學生對種子的生長變化進行有根據的 激勵學生在課外獨立觀察 種子生長過程 的觀察活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培養和發展他們 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2 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外經歷一...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學反思

第1單元我們都是科學家 科學是 教學反思 科學是 這一課是整套教材的乙個啟蒙,讓學生在理性上知道什麼是科學,即科學不僅是需要學習的一堆知識,同時也是對過程與方法 技能思想上的一種積累。首先,我在討論 科學 是什麼的環節上分成了三步,由淺入深。從觀察一些 知道科學是一些發明創造之類的大事情,同時逐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