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研究的方法

2021-03-04 09:46:45 字數 4680 閱讀 2822

在過去15年裡,日本基於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已推進到1500所小學,2000所初中,200所高中。為了實現回歸「學校是人們共同學習成長的場所」的本真的教育願景,佐藤學教授明確提出,以「公共性 」、「民主主義」、「卓越性 」作為學校改革的哲學;以「傾聽兒童心聲」、「串聯兒童思考」、「反芻教材表述」作為教學的基本要素;以學生「活動作業」、「合作學習」、「分享表達」的學校活動重建課堂教學規範;以基於課堂事實的課例研究構建教師們的「同僚性 」,促成以「學習參與」為主的家校關係重建;構建起「學習共同體」的活動系統。[3]

課例研修是在我國傳統的校本教研制度與活動基礎上的發展與創新。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與研究中心在顧泠沅教師帶領下,從2023年開始,在國內倡導課堂觀察技術與課例研究方法。2023年將它成功運用於教育部萬名學科骨幹教師的國家級培訓。

2023年以後,又將行動教育的模式和課例研究推廣到教育部基教司「建立以校為本教研制度建設基地」專案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4個實驗區縣。2023年,在教育部、財政部制訂的「國培」計畫中,又進一步將「學科為基礎,問題為中心,案例為載體」的培訓原則,用以指導中西部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的學科培訓。課例研究已為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所知曉。

二、課例研究的形式

1. 課例研究的三個環節

一節課例的研究一般由「教學設計——課堂觀察——反饋會議」三個環節組成,可以迴圈反覆,不斷研究改進。在每個環節,關注的中的各有不同。

教學設計環節,時常要開展備課說課活動,關注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對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處理,對學情需求與問題的了解與分析,每個學生存在的認知、能力基礎的個別差異,教學策略與技術的選擇與運用。教師究竟想通過這節課,讓學生學到什麼。若是一節研究課,還應說明這節課的研究主題,以前這節課是怎麼上的,效果與問題,本節課打算做哪些探索和改進。

通過這種活動,可以幫助執教者廓清自己的教學理想和藍圖,只有想清楚了,上課才能上明白。

課堂觀察環節,是研究小組的成員進入課堂現場觀察執教者的實施過程。關注的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想與實際行為之間的差距,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以及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學生投入的程度,理解的差異,相互的合作與交流,教師的聆聽與回應,是否適時生成了新的課程資源,詳細蒐集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資訊與資料,並注意發現與捕捉關鍵的教學事件。

反饋會議環節,首先是由執教者課後說課,分析這節課的得失與感受,有哪些成功的亮點,還有哪些問題與不足,然後通過研究小組的集體評課,反思教師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教學設計本身還不夠完善,沒有體現學科特點,沒有針對學生的問題,以學定教,還是教學行為和教學策略上有何缺陷值得改進,要通過課後測試和問卷,了解當堂的教學效果,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教學設計,通過後續的行為跟進,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2. 行動教育的模式

國際文獻研究表明,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行為的有效方法是夥伴互助和案例教學,但我們認為保持同事間的互助指導,還須注重縱向的先進理念、技術、經驗和方法的專業引領;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學,還須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因此在通常的教師培訓形式之外,我們在2023年又提出一種以課例為載體,三個階段,兩次反思,在行動研究中開展包括專業理論學習在內的教學研修活動的新模式,簡稱「行動教育」。[4]

圖1 「行動教育」的基本模式

大量實踐證明,行動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一人同課多輪」的實踐反思改進過程有利於青年教師舉一反三的實踐智慧型的積累和骨幹教師典型經驗的提煉。但由於是同一執教者數輪換班教同一節課,因此不宜在常態教研活動中經常使用,只適用於每學期一次的專題研究。它不僅耗時費力,且如果沒有專業人員的引領,多次反覆,亦容易陷於同水平的重複。

3. 互助式課例研修模式

這是一張以勒溫的螺旋迴圈性的研究模式為基礎的互動式課例研修模式。它的主要特點是以備課組為單位,同頭課教師集體備課,由一位教師先行試教,集體觀課評課,修正教案後,再由另一位教師在自己的任課班級施教。它的好處是用不著借班上課,更方便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普遍採用。

圖2 勒溫的螺旋迴圈性的行動研究模式

山東平度一中高一物理備課組的老師們,又將之開發成「錯位排課的先行課」制度。即在使用高中新教材的過程中,大家同處於課前心中無底,上完後悔不已的狀態。為避免盲目地摸石頭過河,備課組採取集體備課,錯位排課的方式,推薦一位教師提前一周上課,課後集體評議,改進教案。

將一人的經驗教訓,變成全體分享的財富,然後其他幾位同事再相繼跟進。在當前課程標準和教材重新修訂的背景下,這無疑是一種教研制度的創新,它已在青島市大面積推廣。

4. 同課異構的多種變式

⑴ 多人同課迴圈。由備課組的幾位教師或中心校與周邊校的同頭課老師輪流上同一節課。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在迴圈跟進的過程中,同一教材的不同教法可以相互比較,取長補短,還可以圍繞乙個核心問題深入研討,持續反思。

⑵ 師徒同教。在新教師的實習期,由指導教師與實習教師同上一節課,可以師傅先上,徒弟跟進;也可以徒弟先上,師傅指導後再上示範課,有利於師徒互教互學。在有經驗教師的示範引領下,培養職初教師的教學規範,有利於加快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這種方法也同樣適用於名師對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帶教。

⑶ 異地會課。不同地區、不同教學流派的優秀教師同上一節課。課前雙方約定共同的課題,在各自導師團隊的指導下分頭備課,然後在約定的時間會課,之後一起說課評課,這非常有利於不同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流派的相互比較借鑑。

在數位化時代,還可以借助網路平台異地會課,將雙方的**課例掛在網上,然後通過**會議的形式,互相評課議課。

5. 以課例為載體的主題研修

教研組或備課組選擇乙個大家共同關心的課改中的熱點問題或難點問題,以一節課例為載體,來進行深入的研討與分析。這是當前校本研修的一種主要形式和方法。它可以起到以例說法,舉一反三的遷移作用,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健康有效地實施。

以課例為載體的主題研修操作的要素是:

⑴ 有大家共同關注的有價值的研修主題,並選擇相關的課例。

⑵ 研究線索清楚。幾輪課連續改進過程中,經歷了幾個階段,遇到了哪些問題,是如何解決的,要理出乙個清晰的線索。

⑶ 過程資料詳實。從備課說課到上課觀課到課後評課議課,整個研修過程中的所有教案、說課稿、觀察記錄、反思札記、多角度分析、討論記錄、參考文獻、問卷訪談、學情分析、效果測試等所有資料都應做到詳實完整。

⑷ 抓住關鍵性教學事件。課例分析不僅要圍繞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過程及效果做具體的分析,還要注意發現和抓住關鍵的教學事件做深入的剖析。關鍵的教學事件往往反映出教學中的核心問題,決定著一節課的成效,對教師特別有啟發借鑑作用。

⑸ 研究結論和反思。課例研究不僅要經過敘述教學的過程,還要對其中的問題做深入的討論和詮釋,得出相關的結論,並提出有待進一步反思和研究的問題。

三、課例研究的實施

1. 課例研究的要素

課例研究一般由以下四方面的要素構成。

⑴ 主題與背景

課例是乙個真實的教學案例。首先要交代時間、地點、學校、執教老師和班級學生的背景,然後要闡明圍繞這一節課,重點要研究的問題,即研究的主題。課堂教學是複雜多變的,可以從各種角度來觀察和分析,而課例研究則是選擇一兩個問題做比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這個主題可以是課改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也可以是不同成長階段教師的困惑和煩惱,還可以是圍繞學校文化特色研究如何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科教學當中的有關問題。總之,研究的主題應當源自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源自教師和學生成長的需要;要有現實的研究價值;切口要小,便於掌控和深入。

研究的主題,可以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由研究小組預先討論和設定,也可以在研究的過程中逐步明晰。從教學設計到課堂觀察到課後評析,都應該圍繞這個主題,不斷深入探索和反思。這樣才能體現課例的典型意義和研究價值,而不像隨堂聽課那樣遇到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

這也正是課例研究不同於一般教研活動之處。

⑵ 情境與描述

課例研究的基礎是課堂教學的實錄和對實際教學過程的描述。從執教者第一輪的原經驗,到第二輪的新設計,到第三輪的新行為階段,可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幾個方面描述三輪課的改進與變化。這其中可以有選擇地運用到「教學程式表」、「語言流**」、「教師巡迴路線圖」、「課堂提問及理答類別檢核及統計」、「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教師關注分配和學生投入狀態」、「弗蘭德斯語言互動分析」、「學生作業水平分析」、「定向觀察校長學習」、「當堂教學效果測試」等課堂觀察技術,做定性定量的分析。

除了直接運用課堂實錄的事實材料和定量觀察的資料分析,還可以採用特寫的方法,對課堂教學中的軼事和突發事件、一些耐人尋味的故事,採用教育敘事的手法,進行描述,力求準確、客觀、生動。

⑶ 問題與討論

以課例為載體的主題研究,一定要圍繞研究的主題以及課堂觀察中所發現的相關問題展開分析與討論。在課例研究的過程中,執教老師有什麼困惑或兩難的問題,師生之間發生了什麼衝突和對話,不同學生之間有何不同意見的爭論,教師是如何聆聽與回應的;教師是如何發揮主導作用的,是啟發引導還是強制灌輸;學生是如何發揮主體作用的,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參與;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是游離於課堂之外,或是形式主義的掛鉤,還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滲透……所有這些問題是如何發生的,怎樣解決的,在解決過程中的衝突和選擇、效果與反思,都有必要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在此過程中,特別要關注對關鍵教育事件的分析和討論。

⑷ 詮釋和研究

對課例的解讀,除了具體的描述,還需要對其核心問題,進行系統地歸納和理性的詮釋。這樣就避免了就事論事、就課說課。課例研究是試圖以課說法,透過這一節課的問題,發現和提出對整個課程教學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健康成長有普遍指導意義和借鑑參考價值的核心問題。

跳出這一節課,上公升到教育的基本層面上來進行深度地理性詮釋和多角度地分析。通過對這一節課的具體改進建議,會對同類課有哪些借鑑和啟發。理論詮釋一定要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和真實的故事描述來反思、評析,切忌脫離開具體的教學過程,泛泛地發表空洞的理論,變成課例分析與理性詮釋兩張皮。

課例的「研究成份」提倡的是緊密結合真實課例的多種理論的複雜性思考,這是一種活的教育學,它正是課例研究的魅力所在。

開展課例研究的探索

課例探索有感 秭歸縣楊林橋鎮中心小學楊承頂 課例是關於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課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 課中 課後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 上課人員與他的同伴 學生之間的溝通 交流 對話 討論。課例研究主要圍繞一節課展開,研究 如何上好一節課 重點解決上這一課中存在的某些教學問題,聚焦...

課例研究小結

第十小學語文課例研究小結 單位 鄭州航空港區第十小學 時間 2012年10月 第十小學語文課例研究小結 本學期10月份,我們語文組按照學期教研計畫一步乙個腳印,以課題研究為基礎,用課題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促進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扎扎實實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這個月有...

課例研究匯報材料

課例研究是一種以教師為導向的教學迴圈,是提公升教師教學專業水平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我校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探索 以學校為基地,以課堂為陣地,以教師發展為目的,以教學評價為載體 的校本教研機制,以分層 多彩的教研形式作依託,以科學有效的運作策略作保證,促使校本教研活動規範健康地執行。尤其以 課例 為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