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的區別

2021-03-04 09:38:38 字數 1471 閱讀 6792

2. 座位編排和小組劃分的變化

傳統課堂上座位編排和小組劃分大致有三種模式。一是以成績高低劃分編排座位。二是以身高來劃分小組和編排座位,三是按整體班級紀律考慮來劃分小組編排座位。

這樣的方式或多或少的會照顧不到一部分或個別學生。坐在後邊的學生或周圍沒有優秀學生自然會有消極情緒,產生厭學思想,這樣就在課堂教學中就很容易照顧不到他們。而高效課堂就打破了常規的座位編排方法和小組劃分模式。

將各小組圍起來。面對面坐。這樣就打破了前後座的限制。

每個學生都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因為周圍都是黑板,學生隨時可以站起來就近展示。小組中的優差生平均分配。

優生帶差生。這樣便可幫助同學共同提高了!

3. 導學案和作業的變化

① 目的不同

傳統課堂下的作業,多是在課外完成的,不能在課堂上及時鞏固所學。同時這樣的作業,題多量大,學生埋頭做題,很少有時間思考作業和所學內容之間存在的聯絡,以及這樣的練習題目的何在。只知道為了完成作業而去被動的做題,沒有精力和意識去分析題型,很難將所鞏固的知識加以系統總結和昇華。

高效課堂下的導學案教學模式是以讓學生學會學習為宗旨,以學案為依託,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自學能力、合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和研究,用心編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它主要包括每單元及每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易錯點分析、學習探索過程的學法指導和自我矯正反饋等環節。

這種教學模式克服了過去課堂老師「一言堂」和學生被動聽的「滿堂灌」的現象,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

學生看到導學案,能明白每堂課的學習目標,知道本節課要探索的內容及主攻方向,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的學習。導學案多是在上課前一天發到學生手裡,這樣,學生有了導學案,可以提前進行充分的預習,將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標出,以利於上課時著重解決。

每堂課的「導學案」都是把重點、難點問題凸現了出來,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形式,相互切磋分析解決問題,在**中加深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② 內容不同

傳統課堂下的作業形式單一,多是各種形式的練習題,枯燥,乏味。

高效課堂下的導學案,其內容包括學習目標、「課前複習與回顧」、「新知導學」、「新知**」、「鞏固訓練及達標檢測」等。

在編寫的過程中,老師注重了導學案的單元化原則,參與性原則和方法性原則。單元化原則就是需要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學會整合教材,整體分析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而不是小處著眼。參與性原則就是導學案的設計是面向學生全體的,既考慮到學優生需要提高的特點,又關注到了學困生接受新知慢的特點,力爭做到人人參與,在參與中學習和提高。

方法性原則就是在導學案上既要有學習內容的指導與要求,又有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要求。教師要具體地告訴學生自學教材哪一頁的哪一部分,用時多久,達到什麼要求,自學完成後教師將採取什麼形式進行檢查反饋等;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如何分工,怎樣組合,才是最佳,才能提高效率等。

③ 效果不同

傳統課堂下的作業缺乏系統性,針對性不強,所以不能起到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傳統課堂與高效課堂的區別

一 傳統課堂的弊端 1 現在的課堂還是教師的課堂,是教師展示的舞台。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接受,學生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和培養,所以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2 教師要備課,備教材,備學生,老師很累 學生要上課,下課要寫作業,參加各種培訓班,學生很累 所以,要把老師解放出來,要把學生解放出來,就要進行課堂改革。3...

傳統課堂與高效課堂的本質區別

我對高效課堂的認識,高效課堂的我最初以為無非就是以下簡短的六個字,即 自主型,開放式 而經過一年的課堂體驗,才真正明白課改的真正核心所在。下面我將一一分析,正確與否,請予指正。1.課堂主體性的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均為老師講台講,學生下面聽。教師成為一節課的主要演員了,這種講課模式自有學校教育之日就一...

翻轉課堂與傳統教育的區別

翻轉課堂與傳統教育所對比的優勢 翻轉課堂 相對於傳統課堂的優勢首先,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的節奏快慢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覆 還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做筆記,甚至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查詢相關資料,或是用聊天軟體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課堂的內容得到永久存檔,便於複習。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