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2021-03-04 09:30:33 字數 4215 閱讀 6136

管理是一種文化現象,無論何種層次、何種規模的管理活動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管理思想也無不深深地鐫刻著民族文化的印跡。中國古代有許多成功的管理經驗和豐富的、獨具特色的管理思想,傳統的管理思想對現代的管理實踐仍具有指導意義。

管理的根本任務是管理者為組織制訂目標和利用組織的資源去實現這一目標。由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處於中心和主流地位, 因而這一思想也有可能為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理念和動力。

關鍵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現代企業管理

中國傳統文化遠源流長,博大精深。 它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所創造出來的屬於全人類的共同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裡,中國文化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給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至今,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精華之儒家管理思想仍在中國乃至世界繼續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儒家管理思想—「和為貴」

中國人處世性格的顯著特徵是「和」,它的立足點在於社會的穩定與協調。「和」的基本涵義是和諧、調和、相諧與協調,古人重視宇宙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儒家管理思想很早就認識到了「協調」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早在2300多年前,孔子就強調「禮之用,和為貴」,認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過協調管理中的各種矛盾因素,以達到最佳的和諧管理狀態。儒家思想把「和為貴」作為待人處世、管家治國的基本原則,「和」既是人際行為的價值尺度,又是人際交往的目標所在。

以誠信寬厚仁愛待人是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是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異,謀求對立面的和睦共處也是一種「和」。

從管理的角度講,「和」就是協調。因為管理就是處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矛盾,以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就企業來說,企業是乙個以人為主體的多層次、多因素、多序列、多職能的有機結構。

只有把企業內外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係協調好,使管理處於有序狀態,才能保證企業的成功。法國企業家法約爾把「協調」視作是企業管理的五種基本職能之一,認為「協調就是連線、聯合、調和所有的活動及力量」。美國管理學家古里克認為「協調」就是「為了使企業各部門之間工作和諧,步調一致,共同實現企業的目標」。

美國管理學家孔茨則進一步把「協調」從一般的管理職能提公升為「管理的本質」。這些都說明「協調」即「和」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分成兩個層次。它的低層次的作用,是化解人際間的緊張與衝突,有利於企業的穩定。孔子曾說: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訟」是人際間矛盾的激化。

「無訟」是孔子的理想,目的在於緩和矛盾的衝突,是「和」的表現。「和」在管理中的高層次作用,是指企業成員間通過彼此的理解和溝通,實現同心同德,協力合作。這是一種互為目的、互相新生的關係,也是「和」管理的高境界表現。

「和為貴」已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乙個重要理念。

以和為貴的上下級關係

「和」是企業管理的最佳境界。乙個企業的「和」,首先應該是老闆與員工之間的和睦關係,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和無寡」。當乙個組織內部的上下關係互相協調,群眾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怎麼會覺得人少呢?

反之,如果乙個企業的老闆與員工關係緊張對立,員工三天兩頭地**罷工,或者上班人來心不來,工作不認真盡責,用消極怠工來發洩心中的怨氣,那麼,這個企業即使人再多也是沒有用的,至少也是效益低下,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篤信「和為貴」處世哲學的華商們,都很善於處理令許多西方老闆很感棘手的雇主與員工關係。他們不但在企業中實施仁政,善待員工,而且還經常深入到員工中去了解他們的困難和疾苦,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所以,在大多數華商企業裡,勞資關係都比較和睦融洽,一般都不會發生工人**罷工的事情。

當乙個企業能「內求團結」,老闆和員工能和諧友好,融洽一致,上下一心,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時,那麼這個企業就有了「外求發展」的良好基礎。所以,企業中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一種無形的資產,認真地加以倡導和維護,對企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儒家所提倡的「和為貴」思想對東亞民族影響很深。在日本的企業決策中,也處處體現了「和為貴」的精神。日本管理人員在做出決策時,總要同他們的同級和部下商量,決策往往是通過協商一致的方式制訂出來。

這就使得決策者與下級之間能保持緊密的聯絡和融洽的協作關係。領導意見不是強加於人,而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求得一致。決策本身也就成了協調各方面關係的過程,同時也為各類人員同樣協調地執行決策奠定了基礎。

因此,做決策雖慢些,可是一旦決策制訂以後,推行起來卻非常順利。集體決策為組織關係的協調創造了條件,而協調的組織關係又為決策的高效化提供了保證。

團隊精神與儒家文化的淵源

「仁」是孔子人生哲學的核心,也是其管理思想的理論基礎。所謂「仁」,孔子說,「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一般可理解為同情心、友愛心。孔子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管理角度看,要把天下治理好,就得使國家、家庭與每個人聯絡起來,需要人人從自身做起。

孟子發展了孔子以「仁」為核心的管理思想,提出要把仁心「推己及人」,要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以達到群體的安定協調。先哲們的思想與西方的「團隊」意識有異曲同工之妙。

團隊建設由於日本的成功而在世界範圍內大為盛行,很多企業也因實行團隊管理受益不淺。其實,團隊管理雖然首先在日本取得成功,但追根溯源,團隊精神與中國的儒家文化有很深的淵源關係。

儒家文化的特點之一是群體本位、團體主義,強調個體的行為不能危及集體的生存和發展,個體應服從集體。特點之二是和諧主義,追求整個社會的和諧共存、穩定發展。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中庸主義是解決矛盾的最佳方法。

「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對於企業來講,要取得成功,就得靠全體人員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和集體主義。今天,大凡成功的企業,無一不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文化與團隊有很密切的淵源關係,以團體主義、群體本位、和諧主義、價值主義、民本主義、中庸之道為基本特色的儒家文化,後來衍生出現代企業的團隊精神。

不過,現代團隊中有一點是儒家文化的缺憾:儒家文化強調人和,但往往容易形成好人主義,顧及面子不願指出個人問題。而現代團隊要求,為了團隊的整體利益而在成員之間互相批評、指出問題、共同促進。

由於團隊與儒家文化的淵源,在進行團隊工作時,培養合作意識,樹立團隊精神,應該把儒家思想和現代管理學思想結合起來,共同作為團隊工作的指導依據。

將「和為貴」的思想引入商業競爭中。

「和為貴」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來講也算是「雙贏」的上策。

由於競爭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之一,因此西方現代管理中十分強調競爭的作用。在「商場如戰場,競爭即戰爭」這一思想的指引下,研究競爭戰略,奪取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份額,創立獨家名牌,消滅競爭對手,套住顧客使用者等一系列手段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做法。企業為了在市場上求生存,就非要與競爭對手拼個你死我活不可。

近年來,人們開始認識到單純強調競爭的思維方式有許多缺陷。為了實現創新的目的,企業應當與**商、使用者,甚至競爭對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競爭對手之間應當尋求和睦相處的可能性,並將各自的優勢綜合起來,努力擴大並開拓市場,分享其利益。

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程序中,應當以「和為貴」的思想為指導,探索出一條競爭合作的途徑。

在經濟全球化和資訊化將世界緊密聯結在一起的背景下,企業孤立經營的傳統格局正在被打破,企業的競爭正進入利益共享的合作競爭時代。企業在開拓市場中從單純的競爭到協作型競爭;從追求獨家利潤到互惠互利;從獨贏模式到「雙贏模式」、「多贏模式」。

但是僅僅憑藉儒家的「和」來對企業進行治理是不可以的,在施行儒家的「和」的治理方針的同時也要用法家的「霸道」來加以規束。

法家,中國春秋戰國以法治為核心的思想學派,否定世襲貴族天然傳承的等級制度,認為「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史記·商君列傳》),他們在政治實踐中,獎勵耕戰,毀棄詩書,徹底與傳統文化決裂,主張以法治國。在戰國時代那種「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而已矣」的殊死競爭的情況下,法家學派這種純粹功利主義的思想體系在鬥爭中確實是實用的。

企業中的規章制度一旦定下來,不遵照執行就是不行。這種管理方法的好處是能夠使員工絕對執行制度,但在執行時有點過於古板,缺少溝通的藝術。這裡就是缺少術,很容易造成員工的反對情緒。

有些企業制度執行不下去,那是因為勢。這裡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制度執行部門或人沒有得到應該的權力,就是工作機會與金錢所得的處理權,這是沒有勢;再一種情況是得到了權力卻運用不當,這是沒有運用好勢,等於沒有勢。

法家的立法初衷是設法讓國家強大。現代企業設立制度又何尚不是想讓企業壯大。只不過現代企業管理的制度中加入了很多的現代元素。

但其運用制度進行管理的理論卻不出法家左右。法家強調的是「法治」而非「人治」 ,其基本立足點是強國。儒家的「和」理論固然高明,但是只「和」無「法」必然使企業內部紀律鬆散,甚至解體。

只用「法治」來治理企業,不可避免地使員工對管理階層產生不滿。認為其對自己的生活漠不關心,自然不會將自己置於主人位置,甚至去破壞企業。

企業管理者應該「王霸兼施」在以儒家「和諧」的治理方針的前提下輔以法家的「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的思想。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

重組織 儒家的管理思想 先秦諸子管理思想論綱 一 博主按語 在古代中國,早就存在著一門關於管理的學問,它專門研究如何治國平天下的問題,自先秦至明清,歷代歷朝的學者 思想家 哲學家,幾乎無不關心和高度重視並悉心 這個問題,雖然這門學問在當時並沒有被冠以 管理學 或 管理學 之名,而是被稱作 內聖外王之...

中國古代優秀管理思想

google的聰明就在於它知道,即使不給員工自由時間,員工也同樣會想辦法偷懶。與其偷偷摸摸弄得大家不開心,還不如讓員工公開的自由支配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20 的自由時間會使員工的感受完全不同,那不再被定義為20 的偷懶時間,員工就會感到自己被尊重,感到自己在為興趣工作。在google良好的環境中,...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特點

無為而治論 從整體內容來看,道家學說以道為中心和綱領,從道出發,然後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因時 因地 因人 因勢 因需要,向四面八方擴充套件開來。這樣就可以把中國古代另外的8個學派通過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融合起來,合而為一。在道家看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陰陽二個方面所組成,即凡是正面的 表現積極性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