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3學前特殊兒童教育複習

2021-03-04 09:17:13 字數 5137 閱讀 2217

第一章學前特殊兒童概述

1. 學前特殊兒童的教育物件是學前階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即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個體發展特別需要的0-6歲兒童。學前特殊兒童是為了各種不同需要兒童所提供的促進其發展的特別幫助和支援。

2. 從兒童發展的角度加以區分:特殊需要兒童的類別主要包括生理發展障礙兒童、智力落後發展障礙兒童、語言發展障礙兒童、情緒與行為問題兒童、超常兒童等。

3. 學前特殊兒童意義:a、直接效益:

對特殊需要兒童成長的意義。主要表現為幫助具有特殊需要兒童在發展的關鍵期內建立全面發展的基礎,充分促進學前特殊兒童的潛能的發展,以及有效預防學前特殊兒童第二障礙的出現b、間接效益:對特殊需要兒童家庭的意義。

學前特殊兒童有助於家長正確認識孩子的特殊需要,並且積極參與到教育過程中以幫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於家長減輕精神和物質方面的負擔,為特殊需要兒童的成長提供更好的家庭條件。c、社會效益:對社會發展的意義:

為社會發展增加建設者的力量,有效地減少社會承擔的特殊教育和殘疾費用,同時有助於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

4. 學前特殊兒童發展趨勢:a、早期發現與早期干預的趨向:

當代世界範圍內對兒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視,使得set出現了突出的「早」之傾向。世界各國都試圖通過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和措施來保證早期干預的實施,注重從法律上保證特殊兒童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的可能性,加強早期發現的研究,提高早期診斷的準確性,圍繞兒童的需要制訂早期干預方案,以使他們獲得最佳的發展。

b、一體化融合教育的趨向:一.體化融合教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回歸主流的一體化融合教育,主張特殊教育正常化-讓特殊兒童回歸社會主流,比較集中地表現在對特殊兒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盡可能地將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納性的一體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學校的普通班級內教育所有學生,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並根據兒童自身的特殊需要為其提供特殊服務。

c、整合教育的趨向:摒棄陳舊的單純訓練的特殊教育觀念方式,在整合觀指導特殊兒童教育課程改革下在進行。從傳統的分科教育轉入整合教育,從封閉式教育到開放式教育,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兒童作為學習主體的「建構式」教學,從傳遞知識的課堂教學轉向激勵兒童參與探索與創造的活動教學。

這樣充分注重給每個學習者滿足的完整經驗,以促進個體的自我實現和發展。

5. 學前特殊兒童是指學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換言之是指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個體發展特別需要的0-6歲兒童。

6. 學前特殊兒童是為各種不同特殊需要兒童所提供的促進其發展的特別幫助和支援。

7. 識記發展性不利、補償性發展、支援性教育環境。

8. 如何防止特殊兒童第二障礙的出現。

9. 綜合應用;試述學前特殊兒童對社會文明進步的意義。

10. 識記:早期干預、回歸主流、全納性教育。

11. 領會:早期發現與早期干預對特殊兒童發展的作用。

12. 簡單應用:比較回歸主流-體化融合與全納性一體化融合教育。

13. 綜合應用:從uet的整合教育趨向看教育課程改革的共同發展方向。

第二章學前生理發展障礙兒童的教育

1.三類生理發展問題兒童:即視覺發展障礙兒童的教育、聽覺發展障礙兒童的教育、身體疾病兒童的教育。

2.視覺障礙根據診斷標準可分為盲與低視力兩種,由遺傳與先天原因、疾病、意外事故及外傷等因素造成。在學前特殊教育機構中存在主要是低視力的兒童。

心理行為特點:視覺上失或減弱,但是聽覺和觸覺可起到補償作用,聽覺注意力好,但興趣較為狹窄,機械記憶能力強,想像受視覺障礙的影響很大,語言與形象經常脫離,思維時概念的形象往往不清,性格問題較多,有超自尊現象,動作發展方面,活動能力受到限制。

視覺障礙兒童的鑑別:主要有簡易篩查的方法以及視力測查法。早期干預原則有: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教育,多感官協同,自然性、安全性、全面性、永續性等原則;特殊教育內容包括感知機能訓練,運動能力訓練,認知訓練、語言訓練、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及日常生活技能的培養,特殊教育方法包括綜合多種感官法、表象指導法、愉快學習法、試誤法及反饋法、實踐法等。

3.聽覺障礙也稱聾,重聽,聽力損傷,主要指從輕度到嘗試的各種聽力深度的各種聽力殘疾,分為聾和重聽兩類。持生理學觀點的人強調聽力損失的可測程度,聽力受損達到無法聽見某一強度或強度更高的聲音稱為聾,其他聽力受損則為重聽,常用表示聲音強度的單位是分貝(db)持教育觀點的人經常使用「學語前耳聾」(4歲前)「學語後耳聾」(4歲後)前是指兒童在出生時或者言語發展之前就出現的耳聾,學語後是指自然學會說話和語言之後出現的衛聾。

4.聽覺障礙鑑別有純音測聽法、言語測聽法以及一些用於幼兒和不易測驗兒童的測驗方法,如反射測聽法、受激反應測聽法、遊戲測聽法以及一些有兒童特點的儀器測試法。

5.聽覺障礙兒童心理行為特徵包括a、言語與語言發展。語言是聽力受損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問題;聽力受損兒童語言障礙明顯。

b、認知與思維有聽覺障礙學生的思維發展遲滯,在很長時期內無法將感知和思維統一起來,感知活動缺少思維和語言的積極參與,很難利用間接經驗,主要借助於個體直接經驗,感性知識貧乏膚淺,零亂。c、社會化發展:聽力障礙兒童與教師,同伴的交往較少,容易對別人產生誤解,猜疑等,易產生自卑,焦慮等情緒,退縮,自我封閉等。

聽力障礙兒童傾向於與同類兒童交往。

6.聽覺障礙兒童的早期干預:早發現,早**,早教育。

聽覺障礙干預的兩個基本觀念,一是回歸主流觀念,二是整合教育觀念。進行聽障兒童早期干預的基礎,是要做到盡早發現聽障問題,盡早佩戴助聽器,並注意維護保養和適時更換,進行師資培訓。聽覺障礙兒童最大的障礙是與人交流困難,語言訓練包含以下內容:

聽覺訓練、發音練習、語言理解與掌握,語言能力評估。聽障兒童適合在小集體中學習,教師要積極利用同伴教學,並要結合使用手語交流法與口語交流法。還要特別重視教學,教育難度盡可能接近普通sqe的水平,為聽障兒童日後進入正常學校接受教育做準備。

教師對聽障兒童要進行一對一形式的個別輔導,矯治的時間要有所保證。

7.病弱兒童是指長期患有慢性疾病,體質虛弱.並因此而需要特別照顧與教育的兒童.

這類兒童主要指患有以下疾病兒童:心血管疾病.如常見的先天性心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等.

呼吸系統疾病,常風的有哮喘,內分泌系統疾病常見的有糖尿病.腎臟疾病,如腎炎.血液疾病,如貧血和血友病,神經障礙疾病,如癲癇等.

8.病弱兒童由於長期患有疾病,體質虛弱會因**或體力不支而耽誤學業,從而影響其學業成績,由於體弱多病,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永續性差,精力不支等問題.可能在認知能力發展上略受影響,在個性方面,由於身患疾病.

家長過分保護和遷就,會使兒童過於依賴,缺乏自信.容易形成孤僻.退縮等不良人格特徵.

9.腦癱兒童及其教育干預:腦癱是一種大腦發育成熟前受到而致的一種神經徵候.其主要問題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動作協調困難,多發生在兒童出生時,也可能由於出生後腦傷或傳染病所致.

腦癱兒童的訓練包括:運動能力的訓練.生活能力的訓練.認知能力的訓練.語言能力的訓練.特殊設施準備及腦癱兒童的護理等.

10.癲癇症兒童及其教育幹育:癲癇症是由於腦傷造成的,表現為痙攣和抽搐的發作.主要是由於大腦對神經細胞所釋放過多電流無法做出有效的控制而造成的

當兒童發病時.會表現出一定的症狀,教師應該學會緊急處理的方法.癲癇症的頻繁發作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師應給予特殊的教育.

11.哮喘兒童是由於呼吸道阻塞的痰液,而使得呼吸的現象.造成哮喘的原因是由於過敏反應.情緒波動或活動過度.

哮喘兒童不存在智力上的問題,也沒有其他的學習和生活困難.但是,由於身體原因,體弱多病,特別是在發病期間,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學習和生活.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應為患者提供一些特殊幫助.

第三章學前智力落後兒童的教育

[, , ]是指兒童在發展期內,智力狀況明顯落後於同齡正常兒童的發展水平.並伴隨有明顯的語言與行為障礙.

[, , ]可以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和極重度四級,能夠在普通幼兒園學習與生活的多為輕度和中度智力落後兒童.

3.智力落後的出現率是指在特定時間某一人群智力落後的患者所佔的比率.根據1998年11月我國分布的中國1-14歲兒童智力低於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我國智力落後兒童的患病率為1.

07%,其中城市為0.75%,農村為1.46%;男性為1.

13%,女性為1.01%.

4.智力落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可分為兩大類,即生物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後和社會原因所造成的智力落後,學習和掌握智力落後的成因是判斷兒童智力落後的重要線索之一.

5.學前智力落後兒童的身心發展遵循正常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但與正常兒童相比,其身心發展開始晚,發展的速度慢,達到的水平低,而且表現出明顯的自身特點,主要體現在身體發育的特點,認知特徵以及個性特徵三個方面.這些特點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因特施教"的重要依據.

6.對學前智力落後兒童評估的主要方法有以觀察為甚礎的評估,作業分析評估,標準化的智力測試,社會適應能力測驗.

7.智力落後兒童的教育應遵循日期教育.個別化教育以及補償教育與反覆教育等原則,教育內容涉及到智力落後兒童的感知----運動能力訓練,認知教育.

語言訓練.及社會認知培養等各個方面.在教育過程中,突出強調個別教育計畫的制定,採用任務分析.

積極強化,單元教學等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償教育.

第四章學前語言發展障礙兒童的教育

(一)1、學前兒童語言障礙是指兒童在早期語言獲得過程中出現了發展的異常現象。

2、語言障礙的形成一般受生理、心理、環境因素的影響。生理因素是指發音器官缺陷或神經異常等。心理因素是指不良的情緒情感。

環境因素則指環境中缺乏適當的語言刺激,包括刺激不足或刺激不當,社會環境為兒童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機會與條件,因此環境因素也會使得兒童語言出現障礙。

3、語言障礙一般按照兒童的語言障礙分為構音異常、發音異常、流暢度異常與語言發展異常等。

(二)構音異常

1、構音異常是指發音時有明顯的不符合本階段年齡水平的錯誤。構音問題是所有語言障礙中出現率最高的一項,佔兒童語言障礙的20%。

2、構音異常又可分為六種型別:a.替代音:

乙個字的韻母或聲母被另乙個韻母或聲母所替代,造成不正確的語言。b、歪曲音:語言接近正確的發音,但聽起來不完全正確。

c、省略音:個別音被省掉,造成不正確的語言。d、新增音:

在正確的語音上有新增的現象。e、聲調錯誤:指四種聲調運用錯誤。

f、整體性的語音不清:由於唇腭裂或聽覺障礙等,兒童咬字不清。

3、構音異常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感知運動因素;如舌頭或其他口腔構造異常,動作協調不良等;社會心理因素,如兒童自身情緒及所處環境不良。

4、構音異常診斷與矯治。診斷要點:收集兒童個案基本資料,對兒童進行構音器官和聽力的檢查;檢查言語情況;對兒童語言進行鑑定及記錄分析。

矯治基本步驟分為:分析兒童的錯誤音,糾正錯誤;建立起正確的;利用語言遊戲等方式強化兒童的語音。矯治要注意針對兒童個別需要,循序漸進,有固定,充足的時間,注意強化矯治效果,要多人員共同參與。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複習提綱

第一章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概述 一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概述 一 學前特殊兒童的基本概念 1.學前特殊兒童的概念 是指學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換言之,是指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個體發展特別需要的0 6歲兒童。學前特殊兒童概念的變化 過去討論特殊兒童的概念,往往是從簡單的 不正常 或者 異常 的角度去考察 1 從...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複習題

一 知識點 1 心理學衡量兒童智力發展的差異有很多方法,其中運用最廣泛的是測驗法 2 超常兒童的教育目標在於如何促進兒童的自然傾向朝各種創造性思維發展 3 為各種不同特殊需要兒童所提供的促進其發展的特別幫助和支援是學前特殊兒童教育 4 蒙台梭利是較早涉及學前兒童教育的 較著名的義大利教育家 5 補償...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重點整理

第一章學前特殊兒童概述 1.是學前階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即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個體發展特別需要的0 6歲兒童。學前特殊兒童是為了各種不同需要兒童所提供的促進其發展的特別幫助和支援。2.特殊需要兒童的類別主要包括生理發展障礙兒童 智力落後發展障礙兒童 語言發展障礙兒童 情緒與行為問題兒童 超常兒童等。...